在世界足壇轉會市場上大肆燒錢的今天,稍稍有點知名度的球員都是幾千萬歐起步,一線球星更是以億為單位。可是對于德甲的球隊而言,他們就像是轉會市場上的一股清流,每年的轉會開銷基本都在5000萬歐左右。更為尷尬的是德甲很多球隊發現自己已經買不起本土的球員了,大家都知道歐盟的經濟主要靠德國,那為什么在職業足球這個層面上還那么摳門那么小氣呢?為什么德國國家隊的成績又那么好呢?今天這篇文章為大家來解析。
一、德國足球“50+1政策”
德甲有一個被大家所熟悉的50+1的政策,甲級乙級球隊俱樂部本身不能持有超過51%的股份。德甲的財政制度其實非常嚴苛,各個俱樂部必須保證收支相對平衡來避免破產的風險,還會管制負債等行為,就是你不能拿俱樂部當自己資產去金融市場上借貸、抵債、轉移等行為,這嚴厲禁止的。德國的模式被稱為"萊茵蘭資本主義 ",這種資本主義模式和以美國為代表的“盎格魯薩克斯資本主義”相對應,這個前者呢更注重公平而后者更注重效率。所謂的“萊茵蘭”模式對德國足球身上留下了兩個鮮明的印記:一是轉播收入的分配,二是俱樂部的所有權,尤其是對外資收購的態度。尤其這些年我們很少聽說哪支德甲俱樂部被非德國的資本收購了,比如說咱們中國資本這些年也是到歐洲去狂收職業足球俱樂部,也沒聽說中國資本能夠去德甲德乙買支球隊的,為什么呢?這和德國的制度政策有關,一會我會詳細介紹。
二、收入分配過于合理
德甲收入的分配是歐洲各大聯賽里面最平均的,而且是德甲和德乙兩大聯賽綁在一起算的。整個德甲德乙的電視報道權一起捆綁銷售,賣掉之后收入的79%分配給德甲俱樂部21%分配給德乙的俱樂部,分配完之后德甲各支俱樂部再根據戰績進行加權排名來決定分成,也就是說你在聯賽中排名越高分成就越多。跟其他聯賽相比呢,德甲各個隊的差別很小,比方說拜仁慕尼黑從轉播權的收益僅僅比德甲最后一名高一倍,而在西甲皇馬巴薩的轉播收益是墊底的球隊10倍以上,所以這就導致了西甲貧富差距很大。
均貧富的分配方式,符合德國人的價值觀,保證了中小型球會的收入,減輕了他們的生存壓力,只是不能保證強有力的引援,俱樂部就不得不大力發展青訓了,提拔年輕又便宜的球員。正是這種電視轉播權的收入的分配方式經常讓拜仁慕尼黑這樣的超級豪門的總經理發出抱怨:說我們這個電視轉播權的分配模式使得我們根本付不起大錢去買C羅、梅西這樣的超級巨星,所以我在歐戰賽場上能夠對抗皇馬、巴薩,對抗曼聯、利物浦已經很不容易了,因為他們俱樂部收入比我們高得多。
三、大力培養年輕球員
上個世紀德國也有過限制外援的政策,但是隨著德國痛定思痛的足球改革,現在聯賽中對外援的限制也比較少了。關于這一點在我看來是和德國人的高傲有一定關系,德國人不相信他們高貴的日耳曼民族會被其他國家球員打敗,自己的球員會被其他國家的球員代替,想要踢得上球全靠自己培養,全靠實力說話。因此現在德甲的外援也越來越多,畢竟德國也是歐盟的主力國家,所以他們也要遵守歐盟的制度,就是現在只要持有歐盟簽證、歐盟護照、在歐盟國家里打工,那么勞動就業的機會就是平等的。
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德國足球發展到今天尤其在這種狀態下還能保持強大的一個原因。他們不像西班牙國家隊那樣主要組成是來自巴薩皇馬馬競幾個豪門俱樂部,德國的球員來自更多的俱樂部,前幾年剛剛奪冠的u21德國青年隊更是囊括了德甲德乙16支俱樂部的優秀球員。16支球隊貢獻了一支u21,一支國家青年隊,也就是說德國足球呢,已經建成了一個非常穩定非常堅實的金字塔結構,塔尖是拜仁多特蒙德這樣的大牌球隊,塔基則是德甲德乙眾多中小球會,而那些地區聯賽的小球會也不斷向上輸送著人才,構成了德國足球的中堅力量。
因為公平政策以及我們剛才講的那些原因才能讓那些中小球會能夠很好的發展,能夠有錢有實力有耐心有資源去搞好自己的青訓,搞好自己的梯隊建設。正因為如此,在德國成長的球員哪怕他不是德國籍,哪怕是在德國定居的外國球員他的成材率也都很高,也都源源不斷得輸送給了德國各個層級的職業隊。
四、注重球迷,團結互助
由于小球會眾多,所以德國足球一直保持低票價和高上座率,讓各個收入階層的人都可以買得起一張門票去現場看球。別說德甲了德乙聯賽幾乎都場場爆滿,而且一到周末德國的電視頻道上全是德甲德乙各個場次的比賽轉播,有的是多場并發,也有分時段不同播放的,從下午開始一直踢到晚上。門興格拉德巴赫主場平均下來一場5萬名觀眾到現場看球,票房收入一直很有保證。多特蒙德在前些年處于財務困境的時候也仍然維持著低票價,這跟其它國家的聯賽就已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了。
德國的俱樂部更注重本隊球迷的感受,把球迷當作球隊建設的一部分,這就是為什么德甲的電視轉播收益低、版權也沒有英超賣得貴、球迷的直接票房貢獻也比不上英超,但是德甲比賽日的賺錢能力還能排到歐洲第二。為什么呢?只要幾萬人到球場來吃喝、買球衣買紀念品,這種綜合的消費仍然讓德國足球收益的,仍然是德國足球創收的重要來源。
由于國家政策制度的環境造成了球隊被外資收購的這種限制,所以德甲德乙這些中小球會不會像英超意甲那些球隊被外資收購,這也就避免了文化和傳統受到沖擊,保護了本國足球血統的純正。其他的聯賽就有這樣的事情,一些中東富豪買下球隊之后被當地媒體球迷批評為:缺乏對本隊傳統的了解,缺乏對球迷情感的重視,而德國足球把本國足球文化深深地扎根于社會的各個層面,深入社區,深入本地的球迷群體。他們有自己成熟的運營模式,也有足夠的底氣說出來花2.2億買一個人不如建一座球場這樣的話。
而且當小球會遇到財務危機的時候,他們也不會輕易轉讓。作為德甲的霸主,拜仁就多次向遭遇財務危機的小球會伸出援手,給他們點錢支援一下,團結互助幫助他們共渡難關,并不是追逐盈利,趁人之危,這種精神也保證了德國聯賽的繁榮和穩定。除此之外德國的青訓培養不分國籍,這種全球來料,德國加工的足球生產體系模式使得德國足球血統不像以前那么純正,但是它的包容性、多樣性、多元化也使德國足球跟上了時代的進步,在戰術能力上、風格上有了更多的可行性,也就造成了現在德國足球的繁榮景象。
本文由爆棚體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20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