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的北京工人體育場正在緊張地改造復建中。昨日,記者隨服貿會有關方面組織的集體采訪活動來到這里。據工程施工單位北京建工介紹,工體改造中對地下空間做了大規模拓展利用,明年底交付使用,將由一個綜合性體育場轉變為一座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專業足球場,承擔2023年亞洲杯開閉幕式、決賽等重要場次的舉辦任務。
北京工人體育場曾承辦奧運會、亞運會、全運會、大運會等大型體育賽事,是北京地標之一。去年12月,工人體育場改造復建項目簽約。改造后,總建筑面積38.5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0.7萬平方米,地下面積多達27.8萬平方米,接近地上面積的3倍。
工體球場下沉約10米。肖彤攝
在項目工地,記者看到體育場中央的球場、周圍的看臺已顯露雛形。據目測,正在建設的球場位置較地面下沉了約10米。改造復建后的工體還將除去球場四周的跑道,看臺第一排距離球場草坪將縮短至8.5米,提升現場觀眾觀賽體驗,座位數也將由原先的6.5萬個增至6.8萬個。
改造后的工體地下空間為3層,形成集體育配套、機動車停車庫、下沉廣場、藝術中心綜合管廊及地鐵接駁通道、地鐵站廳層為一體的綜合地下空間,滿足大型賽事人員集散、場館運營和交通組織等功能,提高對大型活動和日常文體活動的保障能力。
據介紹,為確保工程造型恢復莊重典雅的建筑風格,傳承首都歷史文化風貌,保留城市記憶,工程的外立面在保留原有莊重典雅色調的基礎上,將探索使用清水混凝土工藝。北京建工項目團隊在模板加工中首次引入精密的數控機床,確保建筑模板高精度還原外觀要求,外立面各種曲面、異型造型的清水混凝土施工高標準“一次成活”,這將是全國使用清水混凝土的最大單體建筑。
今年的服貿會上,北京建工將攜工體改造復建項目、“全球最亮”第四代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筑牢超穩定地基、“最復雜立交橋”、日常地下巡線的“機器狗”等諸多智能建造新成果亮相,充分展現“數字開啟未來、服務促進發展”在建設領域的生動實踐。
欄目主編:樊江洪 文字編輯:樊江洪 題圖來源:新華社(資料圖)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作者:肖彤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20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