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歐洲杯即將鳴鑼,各隊在熱身賽里也更加認真。
在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丹麥隊1-1戰平德國隊,埃里克森送出精彩助攻,成為歐洲主流媒體的頭條。
當時,丹麥隊快速反擊,埃里克森持球推進,德國一眾明星后衛如聚勒、胡梅爾斯、金特爾等人嚴陣以待,整個前場丹麥隊就只有一個接應點。
鮑爾森在跑位時三度變向,埃里克森送出精妙直傳,穿越多人攔截,助萊比錫射手叩關。
賽后,《圖片報》盛贊埃里克森“傳球無論線路還是力量都極具水準”。不過埃里克森賽后卻指出,是隊友跑位跑得好。
埃里克森這不僅是自謙,也是懷念這種感覺,在俱樂部,他很難有機會展示這種才華。
采訪時,埃里克森講了一些足球專業詞,比如zigzag(之字跑位)、nine-point(九點圓跑位),盛贊隊友“尤斯(鮑爾森)跑動很好,這讓我的活計變得簡單?!?/p>
無獨有偶,德國隊主帥勒夫也在賽后提到了zigzag等詞語。
但在國際米蘭,多數球迷對這樣的跑位專用詞語是完全陌生的,這就是問題所在。
在英超,埃里克森經常送出這樣的助攻,英媒曾用“快速思考的幾何大師”來形容他。
但在國米,埃里克森卻經常因為搶球不夠兇、拼刺刀不夠狠被批評家們反復抨擊,原因在于:在藍黑軍,他很難有機會傳出這種“手術刀”,因為在國米當他持球時,前場各接應點很少有人選擇啟動跑位,多數是站著不動。
這當然不是因為態度問題,也不全是因為意甲風格問題,而是戰術問題。
孔蒂時代的國米鋒線存在同質化、無球跑動能力差的問題,這也是國米連續歐冠小組出局的關鍵原因。
在歐冠,各對手都有嚴整的防線紀律、高壯的強力后衛,不怕肌肉發達的對手,更怕“跑起來的前鋒”。這是歐洲足壇的現狀。
要組織“傳跑配合”,喂餅和吃餅者是相輔相成的,要有高水準的傳球手,也需要有出色的跑位者。
然而在孔蒂時代,前鋒的首要任務不是跑位,而是肉搏。
過去兩個賽季,國米一線隊使用過五個前鋒,盧卡庫和勞塔羅都是“對抗型前鋒”,把幾乎全部體力用于懟人,難有余力去進行無球跑動。
到了阿根廷隊,勞塔羅的進球率、靈動性立刻提升一個檔次,因為阿根廷主帥不會像孔蒂一樣,跳著腳的逼迫他去跟人拼刺刀,他可以有精力去研究怎么跑位等餅。
桑切斯因為年齡、傷病問題,已不具備年輕時的速度、爆發力、耐力,持球尚可,無球跑動不行。
皮納蒙蒂和埃斯波西托兩人,在被孔蒂執教之前,都是歐洲主流踢法——以勤勉跑動、風騷走位、扎實的停球卸球射門技術,在各級國青隊里大殺四方。
但在孔蒂麾下,兩名前鋒都去惡補肌肉、對抗,練“靜態懟人”,其“移動攻擊”能力嚴重退化。
因為轉型問題,小皮小埃后續發展都受阻,他們在國青隊原本璀璨的前景也急轉直下——兩人都曾靠世青賽、歐青賽揚名天下,曾是國字號球隊的頭牌殺星、大賽mvp,被孔蒂操練了一年后,如今要么擠不進國青大名單,要么勉強擠進去也只是看飲水機。
明明是“游騎兵”,卻偏要打造成“重型坦克”,于是迷失了。
孔蒂時代,靠“對抗型前鋒”的國米,固然打聯賽戰績不錯,可上了歐冠就不靈。
這不奇怪。靠前鋒肌肉碾壓,打打意甲后衛還行,去了歐洲,應對德國、英超、烏克蘭猛漢后,形勢就不同了。
在歐洲,最主流的攻擊打法,還是傳跑配合。各聯賽的高產射手,如“紅箭三俠”、哈蘭德、孫興慜、姆巴佩等人,都把很大的心思用于研究如何高質量、高效率的跑位,為傳球手留出喂餅路線、傳球通道。
所以在這些聯賽,如zigzag、nine-point等幾何學詞匯被頻繁用在足球上。但這些詞,很少被用在孔蒂時代的國米身上,歐洲主流,在孔氏國米反被視作“旁門左道”。
意媒指出,“后孔蒂時代”的藍黑軍有意愿調整攻擊線結構,最需要提升的,就是攻擊線的無球跑動能力。
有幾種調整方案?;蛘?,若有指向勞塔羅的高額報價,若桑切斯離隊,那么可能是一個無球跑動更強的射手入替。
或者,用薩爾塞多換掉皮納蒙蒂,前者無球跑動、穿插能力更強。
或者,會微調陣型,變352為3421,等等。
總之核心思路是一點:堂堂國米,好歹得有一個會跑、肯跑、能跑出機會的前鋒吧!
球員時代的孔蒂是個跑動型中場,他偏愛“懟人前鋒”,因為這種前鋒最能幫助中場。
球員時代的小因扎吉,是一個跑位飄忽、對抗偏弱的“游擊前鋒”,他的足球造詣,集中體現在傳跑配合的“精雕細琢”方面。
意媒展望:如果藍黑軍真能提升鋒線無球跑動能力,那既是埃里克森等球員樂于看到的事,也可能會改變國米的比賽觀賞性和歐戰競爭力。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20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