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多哈11月24日電(記者劉旸、鄭昕、張澤偉)作為德國電視一臺世界杯解說嘉賓、2014年世界杯冠軍德國隊的功勛戰將,“小豬”施魏因施泰格23日在節目中“狂批”聚勒,認為德國隊面對日本隊的兩粒失球都與聚勒有關。
“如果有人跟你一挑一,你一定是把內側鎖死,將對手往外側逼,而不是讓對手向內側轉。這是足球防守中最經典的定律,居然會犯這種錯誤!”施魏因施泰格說,“呂迪格和施洛特貝克都有造越位意識,而聚勒想法和他們不一樣。”
像“小豬”這樣將責任“歸罪”到聚勒頭上的德國人不在少數。曾經的德國國家隊隊長巴拉克未將矛頭對準某個球員,而是對全隊提出批評:“輸球時我們習慣于怪罪個人,但這是全隊的問題。我們在配合協調,尤其是在防守方面出現了很大問題?!?/p>
首發出場的哈弗茨當日打入一粒進球,但被判越位在先,進球無效。在他看來,除了門將諾伊爾,德國隊當天上場的其他所有人都表現不理想。
為德國隊罰進一粒點球的中場大將京多安賽后面對媒體時對隊友“火力全開”:“我們犯了太多錯誤,沒有足夠的取勝決心和意志力。我的印象是,隊中不是每個人都想控制住球。第二個球丟得太容易了!我不知道世界杯上還有沒有比這個更輕松的進球。這是絕對不能發生的,我們是在踢世界杯?。 ?/p>
四屆世界杯“元老”諾伊爾也對球隊的決心和精神狀態提出質疑:“我們應該有更強烈的意愿去沖擊第二粒進球,可惜終場結束前我們沒能表現出來。我難以理解我們是如何放棄比賽的。我們的表現讓日本隊看起來很強大?!?/p>
中場核心基米希承認,日本隊在下半場防守更加活躍,而德國隊不應該讓比賽看上去“如此開放”。
歐洲媒體對歐洲勁旅負于亞洲球隊的事實難以接受。德新社刊文說:“像勒夫(四年前)一樣,弗利克驚魂未定。”意大利《共和國報》點評比賽時說:“諸神墜落,德國步阿根廷后塵。”瑞士媒體《觀點》說:“日本隊令整個德國陷入沉默?!?/p>
客觀來說,德國隊表現并非一無是處:上半時控球率超七成;邊路缺少薩內的情況下,穆夏拉和勞姆表現活躍,穆夏拉更是在對方禁區內連續晃過4人,可惜射門偏高;京多安下半場有一次射門擊中門柱;格納布里頭球險些破門;呂迪格屢次救險等等。
如果單純將責任歸咎于后防線、甚至某一位后衛的確不夠公平。如果說是德國隊進攻受阻,才將防守缺陷徹底暴露出來也不無道理。
對抗性競爭面前,一方的問題都是由另一方造成。近年來始終在進步的日本隊雖然沒有足夠把握挑戰德國隊,但有足夠的實力和信心與之抗衡。如果用發展的眼光來評判這場比賽,日本隊取勝不算冷門。
日本隊主帥森保一多次在公開場合稱,德國足球是日本學習的標桿,帶領日本隊奪得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銅牌的德國人德特馬·克拉默是“日本現代足球之父”。這場勝利是“徒弟手藝超過師父”的體現。
日本足球師從德國已久,德國足球職業聯賽為日本培養了大量人才。當前日本隊的26人名單中,7人效力于德甲俱樂部,1人效力于德乙俱樂部,被球迷戲稱為“半支德國隊”。斯圖加特的遠藤航和法蘭克福的鐮田大地在德國知名度很高。森保一下半場將弗賴堡的堂安律和波鴻的淺野拓磨換上場,正是這兩人的進球幫助球隊戰勝德國隊。
日本隊的悄然強盛讓坐擁一定家底的德國隊顯得準備不足。賽后各方指責的“精神狀態”究竟是什么呢?一個小細節也許可以從側面說明問題。
國際足聯此前規定,禁止球員在賽場做與政治相關的宣示和暗示。德國隊在賽前合影時,全隊做了捂住嘴的手勢,暗諷國際足聯“禁言”。當德國媒體中場休息時還在為這個“小把戲”沾沾自喜時,日本隊已經在醞釀冷峻的絕地反擊了。
荷蘭《共同日報》對此評論道:“德國隊開賽前做了對抗國際足聯的動作,但他們的表現沒有什么說服力。”
賽后發布會上,一位記者向德國隊主帥弗利克發問:“德國隊球員是不是被其他話題牽扯精力、分心了?”弗利克矢口否認,稱全隊不會為失利找借口。
德國隊下一個對手是7:0狂勝哥斯達黎加隊的西班牙隊。如果德國隊想扭轉局面,對手多強大先放一邊,至少自己要聚焦賽場,做足球人該做的事。
來源: 新華社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2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