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今天晚上就要閉幕了,頂著三重壓力舉辦的北京冬奧會,成了令人驚艷的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冬奧會。我們不禁要問,北京冬奧會,到底給中國帶來了什么?
頂著三重壓力舉辦冬奧會
應該說,這一屆北京冬奧會對中國來說并不是一個最合適的時間點,因為我們面對三重壓力。
一是疫情持續擴散的壓力。疫情連續兩年多在全球范圍內的持續擴散,使好多人對能否如期舉辦、能不能辦好這屆冬奧會,是心存疑慮的。特別是前年的日本奧運會就是因為疫情,不得不推遲到一年,而去年舉辦時疫情再次嚴重,不得不空場舉辦。即使如此,東京奧運會期間還是有數百名運動員和奧運工作人員感染了疫情。這個前車之鑒讓人對北京冬奧會十分揪心。
二是以美國為的一些西方國家的抵制和破壞。美國從一開始就對北京冬奧會沒安好心,先是揚言要抵制,看看在世界上沒有引起更大的反映,就自我降格宣布為行政抵制,引起個別國家的跟風。后來又不斷造謠抹黑北京冬奧會,說什么安全有問題,防疫措施過于嚴格,手機不要帶,信息會泄露,人工造雪有問題,再加上現場記者到場制造一些莫須有的事情,制造一些似是而非的謠言,總體上就是冬奧會一直順利進行,精彩不斷,但是美國和一些西方的謠言一直不斷,找茬從未停止。在冬奧會之前一段時間里,我國外交部發言人因為冬奧會的話題,多次對美國及西方一些國家的攻擊和謠言,予以堅決駁斥和無情回擊。
三是美國圍繞中國的政治攻擊從未停止。中國在專心舉辦冬奧會,美國以及一些走狗卻生生把俄烏沖突跟中國扯上邊,指責中國沒有全力制止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揚言制裁俄羅斯也不會放過中國。并且就在冬奧會舉辦期間,美國又是在美日印澳四國機制上制造針對中國的話題,又是在美日韓三國外長會上首次把臺海問題寫進聲明,又是不停地慫恿臺當局借著烏克蘭局勢放話挑事。可以說,我們是在三重壓力下,舉辦這屆冬奧會,并且把冬奧會辦得這么成功,成為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成功典范。
冬奧會競技成績取得新突破
中國代表團結束在2022北京冬奧會上的所有比賽項目后,取得9金4銀2銅,獎牌數達到15枚。金牌數、獎牌數均創下歷史新高。
與世界其它國家相比,中國的冬季運動項目雖然歷史悠久,但是冬奧競技運動項目開展相對較晚,整體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一定差距,中國隊之前在參加歷屆冬奧會當中最好名次是第七名。就自身而言,冬奧會項目與夏季奧運會項目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然而從我們決定申辦冬奧會那一刻開始,就把加快發展冬奧運動項目、提升冬奧運動競技水平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一邊做好冬奧會的籌辦和場館建設工作,一邊做好冬奧人才的選拔、培訓和提高工作,使我國冬奧運動水平在較短時間內得到了較快的提升,這次一躍成為了第三名,并把美國死死壓在身下,確實揚眉吐氣。
當然我們不能唯金牌論、唯獎牌論,但獎牌確實是反映一個國家冰雪運動整體競技水平的重要指標,也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
冰雪運動群眾化取得驚人發展
從冬奧會申辦成功到目前,6年多來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3.46億人,有92.64%的大眾通過個人自發的方式參與到冰雪運動之中。居民參與率達24.56%,全國已有654塊標準冰場和803個室內外各類滑雪場。這是一條富有中國特色的冰雪運動發展之路,也是北京冬奧會最重要的遺產成果。國家體育總局群眾體育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邱汝說,舉辦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為我國群眾性冰雪運動贏得了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同時也掀起了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潮。
我國冰雪運動原來主要在東北、西北、華北的部分地區開展,國家以“南展西擴東進”戰略,積極引導不同區域因地制宜、各有側重開展群眾性冰雪運動,宜冰則冰、宜雪則雪;室內室外同步發展,促進冰雪運動區域互動合作,形成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推動冰雪運動的“四季拓展”。仿真冰、仿真雪、氣膜館、可移動冰場、旱地冰壺、滑輪等新方法、新技術、新項目的推廣,吸引了更多群眾接觸冰雪運動,感受冰雪運動魅力。
冰雪運動產業化取得喜人成績
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帶動下,冰雪旅游產業已遍布全國:東北地區和京津冀地區成為全國冰雪旅游發展的重點區域;新疆、內蒙古、湖北、貴州、山西等地區把民族風情、自然風光與冰雪旅游相融合,成為全國冰雪旅游的典型代表;廣州、上海、昆明、杭州等南方城市打造冰雪商業綜合體等多樣化的產品,成為冰雪旅游業的新亮點。
全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數從2016-2017冰雪季的1.7億人次,增加到2020-2021冰雪季的2.54億人次,預計2021-2022冰雪季將達3.05億人次,冰雪休閑旅游收入有望達3233億元。冰雪經濟也促進了鄉村振興,如新疆阿勒泰地區打造阿勒泰市冰雪扶貧綜合體,2個貧困縣2020年3月摘帽,107個貧困村退出。河北崇禮借助冬奧契機,大力發展冰雪旅游產業,2019年5月徹底脫貧摘帽。
國家體育總局會同教育部等部門印發在中小學生和青少年中發展冰雪運動的計劃和指導意見,在全國遴選冰雪運動特色校2062所,將冰雪運動知識教育納入學校體育課教學內容。百城千校“愛冰雪、迎冬奧”全國青少年主題推廣活動,《中國冰雪大擴列》動漫宣傳片,“冰雪知識微課堂”,冰雪運動為主題的冬令營,“滑向2022線上接力賽”,中國青少年滑雪大獎賽……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更多的青少年愛上了冰雪運動。
中國形象得到完美展示
我們借助籌辦冬奧會這個契機,不僅著力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更致力促進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團結、友誼、和平的奧林匹克精神在中國深入人心?!北本┒瑠W會是奧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團結”之后舉辦的首個冬奧會,這讓這場冰雪盛會意義更加特殊了一些,對于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具有更深遠意義,與世界各國同感受、共見證。
科技創新令人驚嘆。國家速滑館“冰絲帶”采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用鋼量僅為傳統屋面的四分之一;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游龍”采用“毫米級”雙曲面混凝土噴射及精加工成型技術;國家游泳中心應用裝配式快速拆裝和調平動態監測技術,20天內完成“水—冰”場地轉換……北京冬奧會上的眾多“黑科技”向世界展現著中國科技創新的實力與魅力,成為中國又一張閃亮的名片。
綠色奧運無所不在。冬奧會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占全部賽事保障車輛的84.9%,為歷屆冬奧會最高。在開幕式上以“不點火”代替“點燃”、以“微火”取代熊熊大火,充分體現低碳環保,可以說這是綠色奧運的新起點。通過使用大量光伏和風能發電、地方捐贈林業碳匯、企業贊助核證碳減排量等方式,圓滿兌現北京冬奧會實現碳中和的承諾,北京冬奧會成為迄今為止第一個‘碳中和’的冬奧會。冬奧會新增場地從設計源頭減少對環境影響,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成為世界上第一座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系統制冰的大道速滑館,碳排放趨近于零;冬奧會全部場館達到綠色建筑標準、常規能源100%使用綠電。
中國元素充分體現。從開幕式舉世驚艷的展現到各個場館獨具特色的完美,從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到會徽“冬夢”、獎牌“同心”,從“冰絲帶”到“雪如意”,從二十四節氣到中國特色的可口飯菜,從機器人點餐到無限可調的智能床具……一個個獨具中國文化特色的形象在,充分凸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大國的形象。尤其冬奧會恰逢中國傳統節日春節,中國誠邀世界賓朋到中國“過年”,在比賽之余,充分感受一場中國文化盛宴,將充滿“年味”的喜慶氛圍傳遞到四面八方。一個更加文明、包容、友愛的中國,真誠歡迎世界各地朋友的大國形象、開放胸襟,讓世界吃驚,讓西方無語。
俗話說天下,我是躬耕牛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9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