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賽艇隊長 循跡曉講 收錄于話題#古希臘2#俄土戰爭1#民族主義1
◎ 循跡 · 用文化給生活另一種可能
◎ 作者:賽艇隊長
◎ 編輯:馬戲團長
◎ 全文約5500字 閱讀需要15分鐘
◎ 本文首發于【循跡曉講】公眾號 未經授權 不得轉載
7月23號,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被推到今年的東京夏季奧運會,終于開幕了。
說到現代奧運會這個話題,總有一些老生常談的問題需要每隔四年跟身邊人科普,比如說為什么叫奧林匹克運動會?為什么要傳遞圣火?奧運會期間為什么不能打仗?標槍、鏈球這些一般人碰都不碰的東西,怎么還是奧運會比賽項目?
其實現代奧運會是在古代奧運會的基礎上繼承下來的,只要了解了古代奧運會,上述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 赫拉克勒斯銅雕
古代奧運會起源于公元前9世紀,關于它的起源有很多種,比如說是為祭祀宙斯而定期舉行的體育競技活動,另一個說法跟宙斯的兒子,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有關,關于他的力氣、腎功能、以及性取向各位可以去聽我講的希臘神話,在這就不贅述了。
話說赫拉克勒斯流浪到伊利斯城邦,因為城里牛棚里牛糞太多得收拾,于是,當地國王懸賞發帖招保潔,誰要是一天之內收拾完,我就給他300頭牛做報酬。
結果赫拉克勒斯不到半天就掃干凈了,但這個國王跟如今一些公司的老板們極其相似,給你定了一個特難完成的任務畫大餅,如果完成了給你升職加薪,等你拿著工作成果向他索要報酬,他又改顧左右而言他。赫拉克勒斯一怒之下把國王踹走了,為了慶祝這場勝利,他在奧林匹亞舉行了運動會。
◎ 《神圣休戰條約》
當然了,這是神話故事。
事實上,關于古代奧運會最靠譜的起源是“神圣休戰”說法,古希臘由諸多城邦組成,互相之間戰禍頻仍,其中伊利斯和斯巴達打的最激烈,斯巴達是最尚武的城邦,伊利斯相比之下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國王伊菲托斯占卜請示上蒼,該怎么結束這種苦難,沒多久上蒼回復,辦一場競技賽事,用賽場上的輸贏代替戰場上的勝負。
伊利斯人把這個神諭告知斯巴達,兩國一拍即合,決定每隔4年組織一場競技比賽,比賽地點選在奧林匹亞,這是一個不屬于任何城邦和任何部落的自由地帶,被稱為神圣之林,這樣更能顯示公平性,而且規定,在比賽期間,任何人不能拿武器進奧林匹亞,這就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由來。
◎ 古希臘城邦
一開始只有伊利斯和斯巴達參加,后來擴展到希臘各城邦,不能帶武器的規矩被傳承下來,逐漸演變成奧運會期間不能發生戰爭。
第一屆奧運會大概出現在公元前9世紀,從公元前776年開始,第一次有了關于奧運會的文字記錄,每次奧運會召開前,都會舉行祭祀儀式,其中最重要的是點燃火炬,當時人們認為火是最神圣的東西,所以這也是祭祀宙斯的最高禮儀,火炬被點燃以后就傳到各城邦,通知奧運會的比賽日期和注意事項。
不過,當時這項賽事是禁止女性參加或者參觀的,違者當場處死,作為彌補,在奧運會之后還有專門為女子舉辦的競技比賽,叫赫拉運動會,向女性的守護神,天后赫拉表達敬意,你看這就是多神信仰的優勢,你不管怎么搞,總能找到一方作庇護。
◎ 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人,身體強健,肌肉分明
雖說奧運會是一場和平盛會,但里邊的項目卻大多都跟軍事相關,一開始比賽項目就是跑步,由于禁止女性參加,所以選手們可以盡情的赤身裸體顯示自己的線條感,更有甚者還會在身上涂橄欖油,讓每一塊肌肉都在太陽下閃閃發光。
跑步分成兩種,赤身裸體純賽跑和穿鎧甲帶頭盔拎盾牌負重跑,后來覺得這么太單調,就加入了標槍、鐵餅、鏈球等項目,這些可都是軍事訓練科目。
◎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比賽項目
公元前708年開始,為了更具有觀賞性,奧運會出現了五項全能項目,一個人完成賽跑、鐵餅、跳遠、標槍、摔跤,這個項目非??简炦\動員的綜合素質,被定為大軸項目,畢竟兩個肌肉男摔跤的場面可不多見。
沒多長時間,大軸項目變成戰車競速,選手駕駛四匹馬拉的雙輪戰車,不帶任何防護措施,在比賽場地上飛奔,這項賽事既考驗技術又考驗耐力,尤其是過彎道的時候非常危險,一不小心就會失控,你要想彎道超車大概率就是翻車,基本上整場比賽下來沒有人會全身而退。
其中公元前460年最離譜,一共40多個選手,只有一個沒受傷,最后也是他先到的終點。不過他雖然是得第一了,但獎金和象征著冠軍的桂冠卻不歸他,而是給馬車的主人。有些貴族為了這個冠軍,自掏腰包派好幾輛車一起參賽,就為了自己能拿第一。
◎ 出土的古希臘陶罐上的馬車比賽
◎ 上映于1959年的好萊塢電影《賓虛》,復原了古羅馬時期的馬車競技
◎ 現代的FEI馬車賽和輕駕馬車比賽
現代人看這些貴族的做法好像不太符合“重在參與”、“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奧運精神,別忘了,奧運口號還有個“更高、更快、更強”,而且古代和今天的奧運精神完全是兩碼事,古代奧運會有著豐厚的獎勵,如果誰能連續三屆都拿冠軍,那希臘人就會找工匠在奧林匹亞給他塑一尊雕像,放在宙斯神殿周圍,這在中國相當于配享太廟流芳千古。
他要是回到自己的城邦,鄰居會拿著酒和肉給他家道喜,詩人會給他寫贊歌,士兵會喊著他的名字上戰場。另外,一個冠軍會得到500德拉克馬的獎金,相當于當時一個普通小工一年半的工資,在物質和精神的雙重獎勵下,運動員也深刻落實成王敗寇的思想,今天奧林匹亞附近出土了一個陶罐,上邊刻著銘文:宙斯,請您在戰斗中賜予我勝利或者死亡。
◎ 著名的《擲鐵餅者》是希臘雕刻家米隆于約公元前450年雕刻的青銅雕塑,原作已經丟失,復制品現收藏于羅馬國立博物館、特爾梅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
這種“不奪冠,毋寧死”的思想也讓運動員心里特別陰暗,他們會在比賽時候詛咒對手,希望他翻車,摔大跟頭,跳遠臉先著地,同樣是在奧林匹亞,也出土過大量陶片,內容基本都是給對手扎小人的。
從公元前二世紀開始,奧運會逐漸變味了。
公元前146年,羅馬人征服希臘,本著鞏固殖民統治的目的,奧運會得以延續,但比賽場地從奧林匹亞遷到了羅馬,而且逐漸變成了羅馬統治者的玩具,暴君尼祿曾經參加過戰車比賽,比賽之前幾個裁判全得到了高額賄賂,比賽當天尼祿已經從車上摔下來了,也不是第一個沖過重點,但裁判說前幾個全違規了,取消比賽資格,讓尼祿拿了冠軍,自此,一個象征著公平的體育盛會成了政治家骯臟的游戲。
◎ 君士坦丁一世(272年或274年2月27日 —337年5月22日),羅馬帝國奧古斯都,臨終前受洗成為基督徒。君士坦丁是羅馬轉換到基督教的第一個君主。
隨著羅馬的國力逐漸衰微,皇帝君士坦丁引進了一種全新的意識形態來保持帝國的統一,那就是基督教。
公元393年,迪奧多西一世立基督教為國教。奧運會終于迎來了滅頂之災。基督教提倡的禁欲主義、唯神論等思想與奧運會的人文、自由、拼搏的精神相抵觸。
更嚴重的是奧運會被認為是祭祀宙斯所舉辦的慶典活動,這更是被扣上了“異教”的大帽子。
于是在公元394年,持續了一千多年的古代奧運會被強行禁止,奧林匹亞神殿和奧運會賽場被燒毀。
直到19世紀,隨著啟蒙思潮興起,西方大國逐漸仰慕古希臘文化,富商巨賈都以家有古希臘收藏為榮,作為古希臘代表之一的奧運會自然也有必要復刻。
◎ 皮埃爾·德·顧拜旦(1863~1937),法國著名教育家、國際體育活動家、教育學家和歷史學家、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之父
于是,一個叫顧拜旦的法國人提出辦一場國際性的奧林匹克賽事,不過他還真不是為了復興希臘文化,而是因為民族主義思想,當時法國還生活在失敗的陰影下,陰影來自1870普法戰爭,皇帝拿破侖三世投降,法國割讓阿爾薩斯洛林,賠款50億法郎,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的皇帝。
顧拜旦始終在反思,當年在拿破侖時期我們能用1500發炮彈消滅普魯士,怎么現在淪落至此?
思來想去顧拜旦覺得責任在于法國國民身體沒德國人那么好,所以有必要組織一場奧運會,讓法國人有熱情去參加體育活動,把身體練上來就不用挨德國人欺負了。
1892年,顧拜旦提出了辦奧運會的想法,原計劃第一屆奧運會要等到1900年在巴黎舉辦,但他又擔心真等到8年以后,那歐洲人就沒有像今天這樣的熱情,所以不得不提前四年,在1896年舉辦第一屆。
◎ 奧斯曼帝國鼎盛時期的控制疆域與現代土耳其
當時提出申辦第一屆的城市有倫敦、布達佩斯這種國際一線城市,但笑到最后的是希臘人,因為奧運會維系著他們光榮的歷史傳統,19世紀是歐洲民族主義興起的世紀,希臘也在1830年從奧斯曼帝國贏得獨立。
但是此時的希臘已經被奧斯曼帝國統治了500多年,所以獨立之后,希臘政府為了消除奧斯曼帝國的影響,很刻意的去模糊中世紀和近代的歷史文化,畢竟那都是伊斯蘭教的東西,不能代表自己。
同時去宣傳和古希臘的聯系,顯示雖然韃虜占我中原五百年,但文化血脈并未斷絕,歐洲列強在尋找古希臘文化?不如直接找我們來的痛快,所以對于希臘人來說,舉辦奧運會絕不是一個單純的體育賽事,它更是對內提高民族自信,對外樹立國家形象的一桿大旗。
另外,希臘人要舉辦奧運會也跟他們所處的國際環境有關,在獨立之后,希臘一開始贏得列強的一致支持,因為他們要借幫助希臘的名義打奧斯曼。
等到19世紀末,奧斯曼土耳其已經成歐洲病夫,此時列強分成兩派,一邊是俄國,他們要加大力度,從土耳其的手中獲得通往地中海的通道。另一邊是英法,他們知道俄國擴張到地中海的嚴重性,俄國人今天到地中海,明天就是北非,后天就中東,大后天可能就印度,如若不信,諸位可仔細琢磨他們怎么占領的外興安嶺和外東北。
◎ 普列文要塞攻防戰
有這個前車之鑒,英法各國一定要維護土耳其的領土完整,阻止俄國人繼續南下,英俄矛盾在短時間內相當激烈,1878第十次俄土戰爭結束,俄國建立附庸國大保加利亞,并獲得在博斯普魯斯海峽自由航行的權力,英國聯合法國、德國、奧匈帝國重新修改合約,改大保加利亞為小保加利亞,取消自由航行的權力。英俄矛盾之間轉化成19世紀的冷戰。
希臘在這次爭斗中站在了俄國這一邊,一方面他們同是東正教徒,有很天然的好感(當然如果希臘與俄國接壤他們就不這么想了),另一方面希臘雖然獨立了,但很多舊土還在土耳其手里,如果希臘國王不收回這些土地,國內民眾是不會讓他繼續戴王冠的,想收復失地就得接著打土耳其,這就跟俄國有了共同利益,所以兩國聯盟,國王喬治一世迎娶俄國公主當王后。
◎ 上圖:喬治一世(1845年12月24日-1913年3月18日),原名克里斯蒂安·威廉·斐迪南·阿道夫·格奧爾格,出身于德國奧爾登堡-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公爵家族。通過與俄羅斯皇室的聯姻,他在希臘確立該王朝的統治。下圖:俄羅斯的奧爾加·康斯坦丁諾芙娜女大公(1851年9月3日—1926年6月18日 ),希臘國王喬治一世的妻子,希臘王后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丈夫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是她的孫子
在俄國的支持下,喬治一世收復了希臘北部的色薩利地區,并推動克里特島成功擺脫奧斯曼帝國統治,獲得自治地位。
不過這些收復失地運動不符合英法保護土耳其的外交戰略,于是,當時希臘和英法之間的矛盾變得尖銳起來,改善與英法的外交關系成了喬治一世的重要任務,奧運會正是一個釋放和平信號的機會。
所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希臘人釋出渾身解數,終于說服了顧拜旦贏得舉辦權。
對于希臘來說,贏得舉辦權只是一個困難的開始,辦好這場盛會需要錢,可國家拿不出這么多錢,當時的首相直截了當的說,要么延期要么取消。
◎ 1896年雅典奧運會是首次舉辦的現代奧運會,當時出席開幕式的觀眾達8萬人
國王為了表示自己舉辦奧運會的決心,繞開首相,任命王儲康斯坦丁,也是后來的康斯坦丁一世當奧運工作的一把手,康斯坦丁王儲部署指揮,先是號召各界捐款,收上來33萬德拉馬,又高價發行紀念郵票籌資,但就這樣錢還是不夠,這時候有個大商人喬治·埃夫洛夫站出來了,他大手一揮,捐出了100萬德拉馬,這一下希臘的錢終于夠了。
說句題外話喬治·埃夫洛夫可謂是希臘第一大善人,他不光出錢辦奧運會,甚至他死后也把遺產上交給國家,1911年希臘向意大利購買一艘裝甲巡洋艦,購艦款項正是這筆遺產,這艘軍艦也被命名為喬治·埃夫洛夫號,一直保存到今天,是世界上唯一還現存于世的裝甲巡洋艦。
◎ 今天的喬治·埃夫洛夫,時不時還會被希臘海軍拉出來溜溜
話說回來,在籌到足夠的款項后,第一屆奧運會終于在1896年順利舉辦,開幕日定在4月6號,這是1821年希臘起義反抗土耳其統治的紀念日。
通過這屆盛會,人們認識到了一個更自豪,更團結的希臘,這個國家也通過這場盛會跟英法改善了關系,后來在希臘內亂的時候,英國和法國還接納過希臘的王室成員,其中就包括不久前去世的菲利普親王。
所以往大了點說,未來英國國王查理三世(查爾斯王儲),威廉四世(威廉王子),都可以說是第一屆奧運會留下的遺產。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距離北京夏季奧運會還有282天的時候(即2007年10月31日),第62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由中國提出、186個會員國聯署的《奧林匹克休戰決議》,號召聯合國成員國應單獨或集體地采取積極行動根據國際奧委會的要求遵守自奧運會開幕前的七天到奧運會閉幕后的第七天休戰,并應根據聯合國憲章規定的宗旨和原則和平解決所有的國際爭端。這是自1993年以來,聯合國大會第八次通過《奧林匹克休戰決議》。
◎ 2008年8月8日至18日,俄羅斯-格魯吉亞戰爭
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和第62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克里姆分別發表聲明,呼吁世界各國在北京奧運會和殘疾人奧運會期間,實行“奧林匹克休戰”。
第62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克里姆在聲明中說:“作為聯合國大會主席,我鄭重呼吁所有會員國遵守2008年北京奧運會‘奧林匹克休戰’決議,并采取具體措施,促進和加強基于休戰精神的和平與和諧文化?!?/p>
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整,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首都北京開幕。與此同時,8月8日凌晨,格魯吉亞與俄羅斯為南奧塞梯的控制權爆發戰爭。
(END)
原標題:《首屆現代奧運會為何在希臘舉辦? | 循跡曉講》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9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