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則《廣東省第十六屆運動會男子足球乙A(U15)組決賽假球事件問責情況通報》引人關注,因為一場假球事件,16 名干部被處理,省體育局局長被免職。
很多網友可能不明白,這樣一場球賽,贏了輸了都是廣東省自己的事,還有必要踢假球嗎?這你就不知道了,在省運會上取得冠軍的球隊,上場球員可以直接評定為國家二級運動員,接下來就是保送名校,這是很多足球子弟們的成功捷徑,所以才有人操縱比賽結果。
不然,你以為他們是在為某個球隊的輸贏著急嗎?
如果說前段時間爆出的李鐵事件,還屬于成人世界中的足球黑幕,那么,這一次則是低齡段足球的黑幕,后者比前者更加可怕,因為這是一群十五歲左右的孩子,竟能在眾目睽睽之下把觀眾當傻子來踢,視國家法律如兒戲。這些孩子,長大了會不會成為第N個李鐵,真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有句話說,當你發現房間里有一只蟑螂的時候,其實已經至少有了一萬只。還真是這樣。憑著本課代表對歷年的來課文之熟悉程度,馬上就想到了一篇老課文,竟然也在“踢假球”,今天發出來,供大家回味。
這篇老課文題目是《放棄射門》,出自人教版2001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材第十冊(五年級下冊)。說的是1997年英國足球聯賽中,為了避免傷到對方守門員,利物浦隊的前鋒福勒放棄射門的故事。
我們的假球為人不齒,而這一場“假球”卻感人至深。這里面,也許就藏著中國足球的最大軟肋吧。
這篇課文的作者是周騰飛,當時還是一位在南京政治學院進修的青年人,他本來是部隊中的文藝青年,喜歡寫作,被派到南京政治學院進修。
1997年3月24日夜,周騰飛通過電視轉播觀看英超比賽,被利物浦隊前鋒福勒在比賽中表現出的高尚人性美深深打動,連夜寫下一篇文章,向《足球報》投稿,很快被推薦為佳作,后來竟然又被選入了語文教材!
其實,足球場上的真實經過未必像文中所說的那樣,但文章挖掘了足球運動員的人性美,對孩子是一種有益的教育與熏陶,所以被選作課文。
下面就是年輕時代的周騰飛,怎么樣,那個時代的教材選文真有點不拘一格吧?
這里我們還要特別贊美一下福勒。在得知自己成了足球賽中的模范人物之后,他在2015年接受采訪,說出了自己放棄射門的真相:
“我只記得當時(跌倒后)站起來看見西曼,當時有很多議論我是不是假摔了。但事實是我失去了平衡,我跳過他之后摔倒了?!?/p>
“老實說我不是故意把點球射丟的,真的只是罰的很糟糕的一個點球。我記得非常清楚。”
你看,大家都把他當成人性之光了,他卻否認自己,說自己沒那么偉大,一切都是意外,這一點,是不是比“放棄射門”這種品格更值得我們贊頌?
聲明:本文由“老課文”公眾號編輯,歡迎關注。其中引用的部分圖片和文字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8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