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些時候奪冠大熱快船與東部副班長老鷹的比賽中,缺少兩位核心的快船被“單核”作戰的老鷹逆轉21分翻盤。沒有科懷·倫納德與保羅·喬治的限制,約翰·科林斯在斯臺普斯中心大開殺戒,他以33分16籃板3搶斷的成果創造了老鷹隊史紀錄。
這已經不是科林斯本賽季第一次爆種,多數時候都是他與特雷·楊攜手空砍各種華麗數據。在重建的道路上,老鷹已經走完了大半。然而賽季初科林斯的“禁藥風波”,又給這支躊躇滿志的新軍來了次迎頭痛擊。
科林斯缺席期間,老鷹的成績是4勝21負。本就缺少中鋒主心骨的球隊,在主力大個子缺陣后整個陣容都變得畸形。當亞歷克斯·萊恩下場休息,頂上五號位人的居然是賈巴里·帕克。球隊只剩下一個戰術發起點,任憑特雷·楊如何砍分,老鷹也難以飛出烏云天。
聯盟懲戒首當其沖
2019年11月6日,NBA宣布亞特蘭大老鷹隊前鋒約翰·科林斯的生長激素釋放肽-2檢測呈陽性。言下之意,是指控他服用了禁藥,據說叫普拉莫林。這類藥物在體育界中被視為“禁品”,可以增加人體的生長激素,進而增強運動員的肌肉質量,減少體脂率。普拉莫林最早在職業自行車界被查出,用了它的運動員慘遭終身禁賽。因此,普拉莫林也被國際奧委會的世界反興奮劑機構明令禁止。
遭到了聯盟的制裁,科林斯的第一反應是向球迷們以及社區道歉。緊接著他效仿后輩德安德烈·艾頓,聲稱自己是在不知情的前提下才服用了禁藥。長篇大論的上訴文,兩人的核心論點都是:我是無辜的,有人給我下藥!
然而聯盟仲裁官們都不是傻子,若沒有充分的證據立足,反駁只會讓自己越描越黑。普拉莫林本身不是什么神秘昂貴的“黑科技”,只因其藥效的特殊性被國際奧委會視之如大敵。我們可以將其看做成健身界的肌酸、D-核糖粉。普通愛好者可以用,更高層的職業健美人就不行。
軍人之后根正苗紅
科林斯的父親是美國海軍軍官,母親是前空軍士兵。1997年科林斯在猶他州出生,一歲時父母接到軍事命令分別前往兩個軍事區域駐扎,又因關島聯合演習短暫重逢。三歲時科林斯母親接到命令前往土耳其,其父親則奔赴華盛頓。
2001年美國發生了駭人聽聞的“911”事件,作為非戰斗人員的科林斯被迫離開從小居住的軍事基地。在與軍事基地籃球隊的伙伴們一一道別后,他搬到美屬維爾京群島與祖父母生活,一年后再遷居,總算在華盛頓塔科馬附近的軍事基地里全家團聚。
與母親的成長經歷類似,科林斯從小就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母親教會他如何讓自己多才多藝,如何去適應新環境。隨著年齡的增長,科林斯展現出極佳的互動性與社交能力。但對于籃球,還僅僅停留在熱愛的地步。
為了讓兒子踐行籃球之路,科林斯的母親在2010年決定從華盛頓搬家至南佛羅里達州。臨行之際,大半個社區的人都來向他母親道別,感謝她這些年來為大伙做出的犧牲與貢獻。這一幕深深震撼到科林斯,他發誓要以母親為榜樣,這也是為什么被禁賽后他會第一個向社區致歉。
后來科林斯入學佛羅里達州西棕櫚灘的紅衣主教紐曼高中,和同輩的超級高中生本·西蒙斯、布蘭登·英格拉姆相比,又如此的平平無奇。事實上,在加盟蒂姆·鄧肯母校維克森林大學并且打完大二賽季以前,科林斯從沒有設想過自己會成為NBA的一員。大一賽季的收官之戰,維克森林慘敗于北卡大學,整場比賽科林斯僅有3分2籃板進賬。
大二這一年科林斯經歷了怎樣的變化?用他自己的話說,獨立生活使他成長的很快,籃球技術也不過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成為首發的科林斯在場均26.6分鐘的時間里收獲19.2分9.8籃板,投籃命中率高達6成,率校隊挺進NCAA錦標賽,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瘋狂三月”。
這一年的扭轉乾坤,助科林斯贏得ACC最佳球員榮譽,躋身大聯盟第一陣容。亞特蘭大老鷹對他印象深刻,在2017年選秀夜用首輪第19號簽將其摘下。
同年夏季聯賽,科林斯的首秀被切克·迪亞洛碾壓。但是瑜不掩瑕,他仍然以場均23分鐘貢獻15.4分9.2籃板的優秀表現結束了夏季征程。
時代寵兒未來可期
當下聯盟,每支球隊都渴望擁有這樣一位大個子:能在三分線外投籃,能在快攻中高速下球,具備出色的速度與高度來兼顧防守。首當其沖的答案是帕斯卡爾·西亞卡姆,再來就是老鷹隊視之為珍寶的約翰·科林斯。
科林斯與楊的組合被稱作下一個“斯蒂夫·納什配阿瑪雷·斯塔德邁爾”,兩人間的擋拆是眼下老鷹隊進攻之核心部分。當科林斯在四號位與楊形成擋拆或雙擋拆時,他的得分效率超過了使用率。而且隨著三分球準星的提升、背身單打的開發,進攻端的科林斯已趨近于完美。
另一方面,防守端也有了長足的進步。2019-20賽季科林斯的蓋帽率高達3.2%,他能將對手在六英尺內的投籃命中率限制在37%左右。作為球隊主要輪換中鋒,每場比賽的最后五分鐘他都能挺身而出。最有意義的是,2018-19賽季科林斯的搶斷率聯盟倒數第五,2019-20賽季則上升0.8個百分比來到場均0.8次。搶斷往往代表著球員的防守態度,對于科林斯這樣手較短(2米11)的內線球員來說更是如此。
科林斯最值得老鷹驕傲的地方,是他代表著聯盟四號位主流。小球時代的降臨,使很多擅長外線開花的三號位“被迫”轉行,搖身一變就化身“空間型四號位”。但是,通過小個陣容增添外線火力的同時,球隊的禁區防線就會變得薄弱。如果對手是揚尼斯·阿德托昆博,他幾乎無需費力就會突入禁區殺個片甲不留。防線向內塌陷,這是很多球隊在變革中面臨的難題。爵士暫時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因為他們有DPOY魯迪·戈貝爾;猛龍與老鷹則更加高枕無憂,因為他們的四號位是傳統卻新潮的全能型選手。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8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