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
國旗
啟用時間:約公元12世紀
長寬比:5:3
象征意義:
英格蘭國旗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中間紅色的十字。這個十字稱為“圣喬治十字”,最早被金雀花王朝使用,在十字軍東征的時候用作英國十字軍的標志,之后被作為英格蘭的國旗使用。
現在英國的“米”字旗中間的十字部分便是代表了英格蘭的圣喬治十字,而“X”則是代表了蘇格蘭的“圣安德烈十字”。
國徽
啟用時間:公元1198年
獅子一直是英格蘭的象征。諾曼底公爵威廉的紋章便是紅底上的兩頭金獅,而他1066年征服英格蘭后便將該紋章帶到了英格蘭。
到了金雀花王朝時期,“獅心王”理查從1198年開始使用紅色底色上三頭金獅子作為英格蘭王室的標志,同時也是英格蘭的國徽。英格蘭足球隊的“三獅”標志也同樣來自于此徽章。
威爾士
國旗
啟用時間:1859年
長寬比:5:3
象征意義:
威爾士國旗為白色和綠色的底色上一頭紅色的龍。
其中白色的底色代表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綠色的底色代表了凱爾特人。他們是威爾士最早的居民。而綠白的底色也是都鐸王朝的象征。
而中央顯眼的紅龍則被認為代表了威爾士人。因為古代英國有個傳說,大法師梅林曾經預言,有一條紅龍與白龍交戰,紅龍代表威爾士,白龍代表英格蘭,最終紅龍將獲得勝利。公元1485年,威爾士皇族亨利七世即位為英王,便被認為是實現了該預言。
國徽
啟用時間:2008年5月
象征意義:
威爾士國徽中間的盾徽沿用了十二世紀時偉大的威爾士領袖盧埃林的盾徽,上端是象征了王權的王冠。
圍繞在盾輝周圍的綬帶上寫有“PLEIDIOL WYF I’M GWLAD”,意為“我忠于我的國家”。
綬帶周圍的標記代表了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的四個成員。其中外紅內白的都鐸玫瑰代表了英格蘭,兩棵韭蔥代表了威爾士,三葉草代表了北愛爾蘭,而薊花則代表了蘇格蘭。
美國
國旗
啟用時間:1960年7月4日
長寬比:19:10
象征意義:
美國國旗又稱為“星條旗”,由紅白相間的13個橫條紋以及左上角的藍底上50顆星星組成。
紅白藍的配色顯示了美國與英國的淵源。同時,紅色象征了力量,白色象征了純潔,而藍色則象征了正義。
13條橫條紋代表了參與了美國獨立戰爭的最初13個殖民地,而左上角的50顆星則代表了美國現在的50個州。每當有新的州加入美國時,都會在第二年的7月4日將其更新在國旗上。
國徽
啟用時間:1782年6月20日
象征意義:
美國國徽主體為一只白頭海雕。白頭海雕是美國的國鳥,象征了力量、勇氣和自由。
海雕胸前是一枚盾牌,盾牌上有13條紅白相間的條紋,正是對應了國旗上的條紋,代表了建國13州。
海雕頭頂的13顆星同樣是代表了建國13州,但是與國旗不同的是國徽上的星并不會隨著州的增加而增加,一直保持13顆。
海雕的雙爪則分別抓著13支箭和一支橄欖枝,代表了戰爭與和平。
海雕口中的綬帶上則用拉丁語寫了“合眾為一”,也是美利堅合眾國名稱的意義。
伊朗
國旗
啟用時間:1980年7月
長寬比:7:4
象征意義:
伊朗的國旗以綠、白、紅三色為底色,象征了三權分立。但是綠與白、白與紅的交界處又用波斯銘文書寫的“真主偉大”連接,代表了三權雖然分立,但都與真主聯系在一起。
旗幟中綠色代表了生命、繁榮和真主,白色代表了純潔、誠實與和平,紅色則代表了革命與犧牲。
國旗中間為一枚國徽,意義見“國徽”部分。
國徽
啟用時間:1980年
象征意義:
伊朗國徽由四輪新月、一本《古蘭經》和一把寶劍構成。
四輪新月是伊斯蘭教的象征,與其頂部的《古蘭經》一起巧妙構成了阿拉伯文的“真主”字樣。《古蘭經》在國徽頂部,代表了真主高于一切。而國徽整體呈球形,象征地球。而《古蘭經》在地球上方,代表了真主的思想傳遍全球。
中心的寶劍則代表了伊朗人民堅定的信仰和保家衛國的武裝力量。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8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