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滑、起跳、縱身向上,向后翻騰三周加轉體1800度,穩穩落地!2月16日晚,北京2022年冬奧會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決賽第二輪中,齊廣璞以5.0高難度動作的出色發揮成功摘金。齊廣璞在云頂雪場上馳騁翻轉時,他的每一個動作都被4K/8K 360度云轉播技術瞬時捕捉,通過云端的直播信號以多重角度清晰呈現給全球觀眾。
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賽至今,賽場內外留下了許多讓人難忘的瞬間,這些精彩場景被攝像頭捕捉,并通過轉播傳輸到世界各地。2月16日北京冬奧會主媒體中心召開的“轉播及數字媒體數據”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國際奧委會電視和營銷服務首席執行官兼常務董事蒂莫·盧姆說:“北京冬奧會轉播內容小時數、數字媒體和線上直播的數據都創歷史新高。”這些紀錄的背后,離不開轉播技術和轉播團隊的有力支持。
5G、云轉播等技術加持,北京冬奧會開創核心系統“100%上云”奧運歷史先河
轉播是奧運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項技術,可以讓全世界的觀眾不出家門就能收看比賽。在以往的奧運比賽中,各國轉播機構前往現場報道大致需要以下流程:在媒體中心預定場地、籌備演播室、部署遠程轉播技術設施。這一過程手續繁瑣、用時頗長、耗資不菲。
云轉播技術的出現,根本性地改變了這一傳統轉播方式。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國際奧委會官方發布消息稱,本屆冬奧會將通過阿里云向全球轉播,帶來超過6000小時精彩內容。這是1964年東京奧運會開始衛星電視轉播以來,又一次重大的技術進步。
國際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OBS)與阿里云合作開發的奧運轉播云OBS Cloud,于2021年東京奧運會首次投入使用,并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上進行了重大升級:通過將賽事成績、賽事轉播、信息發布、運動員抵離、醫療、食宿、交通等信息系統遷移至云服務,使北京冬奧會成為史上首個核心系統100%上云的奧運會。
“如果把奧運轉播比作一輛跑車的話,我們相當于給它換了一臺新的發動器,催生了非常顯著的變化?!卑⒗镌茒W運項目負責人張大志說。
據張大志介紹,傳統的轉播模式要求電視臺提前運輸衛星轉播車、現場搭建網絡專線等。而在轉播云支持下,許多設備可以遷移上云,不必再運輸,技術與編輯人員也可遠程工作,即使無人前往現場,也能完成奧運轉播。
全面上云為媒體工作者提供了許多便利。依托云轉播技術,讓全球電視臺在云端就能接收到直播信號,并提供播放器、短視頻處理平臺等功能,突破了以往制作人員在賽事現場制作的限制,方便媒體進行遠程直播、精彩回放、制作特效視頻和內容集錦等,大大釋放了制作生產力。
“本次冬奧會轉播時長比上一屆平昌冬奧會提升了50%。OBS數據顯示,應用了云轉播技術之后,所有轉播商的工作人數反而減少了40%,整個網絡的延遲也下降了30%?!睆埓笾菊f。
對于云轉播,尤其是要呈現4K超高清的賽事轉播,只有云端的技術架構遠
遠不夠。特別在冬奧會中,雪上項目比賽大多在山區進行,競賽場館建筑結構復雜,地形特點不易鋪設專線、光纜等通信設備,很難達到賽事直(轉)播信號的標準。如何保障視頻信號的高速率傳輸?5G直(轉)播技術提供了解決方案。
“冬奧5G云轉播應用基于5G和云兩大承載能力,特別是5G,前端采集人員可以實時去任何地方,活動范圍不像過去采用固網專線一樣受到約束。”中國聯通冬奧辦副主任劉化雪介紹,作為北京冬奧會官方通信服務合作伙伴,中國聯通為滿足冬奧需求部署了數千個5G基站,形成了兩地三賽區“一張網”。
記者了解到,中國聯通為冬奧5G網絡配備了200M帶寬,個別室內場館按照300M帶寬進行部署。同時,5G載波聚合、Massive MIMO、超級上行等一系列新技術的應用,使本已十分強大的5G網絡進一步提升,重要場館5G下行速率峰值可以達到1.5Gbps,上行速率峰值達到600Mbps。
這是奧運史上5G網絡最大規模的一次商用。劉化雪介紹,北京冬奧會不僅實現了所有涉奧場館的5G網絡全覆蓋,同時有很多基于5G的規模商用業務,賽事期間使用的5G云轉播、5G智慧醫療等都是商用項目,中國聯通與北京冬奧組委等都簽訂了商業合同。
在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在北京首鋼滑雪大跳臺、在冰立方……得益于5G技術的應用,全球各地的觀眾不僅能隨時隨地欣賞到精彩賽事直播,更能享受到360度自由視角觀賽、子彈時間等沉浸式觀賽體驗?!巴ㄟ^中國聯通5G直(轉)播技術,各行業客戶都能夠將實時畫面及時傳送給后臺,為全球觀眾欣賞到一屆精彩的冬奧視聽盛宴奠定了堅實的網絡基礎?!敝袊撏ㄓ嘘P負責人說。
一館一策實施轉播工作,緊密貼合比賽過程設計走線、布置機位,充分展現冰雪運動的力量與美感
本屆冬奧會涉及國家速滑館、首鋼滑雪大跳臺、國家雪車雪橇中心、國家冬季兩項中心等12個競賽場館,不同場館承擔的比賽項目各異,場館設施和觀眾的關注點也有所區別,做好轉播工作必須結合實際,“一館一策”來制定工作方案。
2月5日晚,首都體育館舉行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接力決賽,中國隊率先沖過終點,獲得本屆冬奧會首枚金牌。利刃出鞘、快如閃電……短道速滑勝負差距往往只有千分之一秒,奪金瞬間除了依靠“我的眼睛就是尺”的判斷,更有轉播團隊搭建的比賽場地全覆蓋、準確快速的仲裁回放系統來精準鑒定。
短道速滑項目開賽的前一天,上海東方傳媒技術有限公司SMT天鷹轉播團隊就進駐場館,開始通過S1超大型轉播系統,穩定地制作、傳輸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賽事的國際信號。
作為一支專業的轉播團隊,SMT從2003年開始接觸冰雪項目轉播。2018年平昌奧運會和2021年東京奧運會,該團隊的4K UHD S1轉播車兩次走出國門。本屆冬奧會,在國際滑冰聯盟的推薦下,SMT承擔比賽現場的轉播工作以及短道速滑仲裁回放系統的建設和保障工作。
6個黃金機位、2個半景機位、2路播出信號……總共10路信號進入慢動作服務器,實現對運動員和賽道的全視角記錄,讓裁判全面掌握賽場上的情況,特別是輔助裁判各種爭議點。S1轉播系統還提供UHD、1080P、1080i多種格式的分發,達到最大的信號分發規模,為CMG、NBC、NHK、CBC、JCTV等世界知名的轉播機構提供播出信號。
“好的轉播是精準、流暢、潤物無聲的,轉播短道速滑項目需要與比賽過程緊密貼合,符合冰場運行的規律,合理走線、布置機位,保證既能夠拍攝到運動員的特寫鏡頭,充分表現出運動員的力量與美感,又不會對激烈比賽過程產生影響?!痹搱F隊總經理林云川介紹,OBS對團隊轉播保障工作評價為“quiet”“smooth”(安靜、順暢),“我們有完善的預案和豐富的經驗,中國團隊的轉播能力得到充分肯定?!?/p>
在張家口賽區的云頂滑雪公園,一支48人組成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轉播團隊,在冬奧會期間承擔雪上技巧、空中技巧、U型場地平行大回轉等4個項目的轉播任務。
據該團隊負責人介紹,早在春節假期之前,轉播團隊就已來到場館開始前期準備。重型轉播設備依靠雪地摩托車運輸,零散部件則通過人拉肩扛,經過反復踏勘、測試后,確保轉播要用到的設施設備布置到位。正式比賽期間,轉播團隊順利完成導演、攝像、視頻、切換字幕等各項工作。
“在比賽場地我們架設了不少于25臺拍攝機器,從開始比賽的出發區到中間的跳臺區,再到最后的結束區都有機位,而且機器設置各不相同,我們努力全面地把運動員的精彩表現呈現給觀眾?!痹撧D播團隊負責人說。
360度自由視角技術、8K+VR技術,冬奧賽事轉播進入數字媒體新時代
在首鋼滑雪大跳臺,轉播團隊通過部署在場地周圍的多角度攝像機系統,實時捕捉比賽畫面,并利用三維重建和渲染技術來算出相機之間的視角畫面,讓觀眾體驗到“自由視角”。
“現有技術方案一般只能允許觀眾選擇視頻源提供的幾個固定視角進行觀看,但我們的重建與渲染技術不會限制觀眾的視角選擇,注重提升觀眾的自由度?!痹搱F隊工作人員介紹。
在國家速滑館,觀眾打開中國聯通研發的智慧觀賽應用,不僅可以在手機上自主選擇攝像機視角,還可自由滑動界面360度全視角觀看,進行多種形式的賽場互動與社交。智慧觀賽應用不僅解決了由于觀賽位置局限導致觀賽體驗單一的問題,也為場外觀眾帶來“身臨其境”感。
在沉浸式觀賽的基礎上,如何創造舒適、連續的觀賽體驗?“自由視角”等應用層面背后的5G寬帶環境和8K+VR傳輸方案是關鍵所在。相比于4G傳輸,5G大帶寬傳輸在短時間內以無線形式發送或接收更多內容,就轉播畫面、VR體驗而言,清晰度會更高,卡頓眩暈會更少。
“從實時測試情況看,現場畫面與智慧觀賽APP之間的時延僅有0.3秒,現場觀賽和智慧應用觀賽實現同步、互補?!眲⒒┙榻B,一般情況下,VR視頻都是將球形畫面整體下發給終端,但事實上觀眾在VR設備里面看到的只是球形畫面的一部分,這樣就浪費了寬帶資源。“我們的優化方案是觀眾想看哪里就給他傳輸哪部分的超高清視頻,對于其他看不到的部分,則傳輸低碼率的視頻或者不傳輸,從而較大程度地節省轉碼率。據測算,普通的8K+VR視頻大概需要60M帶寬去傳輸,而我們的8K+VR只需要15M甚至10M就可以?!眲⒒┱f。
在穩定、科學分發視頻信號的基礎上,場館轉播團隊還采用8K+VR云導播系統,使用H.265、H.264、AVS2、AVS3等編碼格式,并支持最新SRT低延時視頻傳輸分發協議、聚合傳輸技術,在復雜聯網環境下保證高碼率視頻直播的穩定傳輸。
“2008年時,北京奧運會被認為是第一屆數字奧運會,持權轉播商第一次大規模使用數字技術向觀眾轉播賽事。北京2022年冬奧會則在傳統媒體與社交媒體之間形成了很有意義的歷史轉換?!闭绲倌けR姆所說,北京冬奧會的智慧產品應用將運動員專注的表情、拼搏的姿態、溫情的擁抱展現在世界各國觀眾面前,傳遞奧林匹克的時代風采,盡顯科技與人文交融之美,也將極大推動轉播、通信等領域技術持續革新。
?。ㄖ袊o檢監察報)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8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