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均
距離2021中超聯賽開賽只有不到一周的時間,此前懸而未決的新賽季中超版權出售終于敲定。
14日,騰訊體育宣布與中超聯賽達成官方合作,未來三個賽季,騰訊將作為“中超聯賽官方新媒體合作伙伴”,帶來中超聯賽的全場次直播以及包括點播、短視頻在內的觀賽體驗。
可以說,中超作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體育賽事,經歷了此前的一系列波折后,終于沒有和廣大球迷失約。
中超,依舊是頭部資源
今年2月份初,中超公司向版權合作方體奧動力發出一紙解約函,讓中超版權何去何從打上了問號.
背后的故事則是原轉播平臺PP體育受困母公司蘇寧的經濟壓力未能在約定期限支付版權費用……這一切注定原有的轉播格局將被打破,但考慮到新賽季聯賽越走越近,在這樣一個節骨眼,新平臺的火速入場事關重大,將直接影響到球迷能否正常觀看賽事,以及國內頂級聯賽的價值體系能否得到維系。
現在看來,騰訊體育此番拿下未來三年的中超版權算是讓懸著的靴子落地了。
平心而論,中超版權費用經歷了5年80億、10年110億的更迭后,正處在一個微妙時期——從樂視體育到PP體育皆因無力消化高額版權費不堪重負,中超在版權市場上創造的天文數字不斷接受著市場的拷問,一定程度上也讓潛在的有意者望而卻步。
眼下騰訊體育以什么價碼拿到新一期版權并無明確說法,但在市場和中超新政的影響下,中超價碼恐怕很難站上過去的高位。
值得一提的是,中超在國內體育版權市場的龍頭地位依然穩固。
2020賽季的官方數據顯示,中超聯賽覆蓋全國超10億用戶,累計收視人次超6億。放眼亞洲,也是關注度和平均上座率最高的足球聯賽之一。
足球籃球,一個都不能少
騰訊體育不是第一次轉播中超,2011至2015年期間,各大門戶網站相繼獲得分銷權時,騰訊體育就曾試水中超,但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籃球是騰訊體育最鮮明的烙印。
2015年體奧動力“中超5年80億”之前,騰訊就以5億美元拿下了NBA的5年版權,2019年更是在激烈的版權大戰中再次勝出,繼續坐擁NBA版權至2025年。
而彼時中超版權則已經從樂視體育換手到PP體育手中,以籃球和足球兩大最熱門的賽事版權為區分,騰訊體育和其他版權巨頭呈隔江而治的態勢。
重大的改變發生在去年。在英超宣布與PP體育解約后,去年9月騰訊體育拿下英超單賽季剩余賽事的轉播,傳聞中的價碼相當優惠,被業內稱之為“抄底”。
而如果涉足英超只是傳遞了一個信號,那么騰訊體育當下拿下中超意味著——未來將在優質體育賽事內容上全面發力,籃球和足球一個都不能少。
PP體育拖欠版權費,中超重回起點。
數字媒體、社交平臺發力中超
放眼國內版權市場,經歷過連番廝殺后,尚有余力繼續盤恒的已然不多,除騰訊外,只剩下咪咕、愛奇藝和PP體育寥寥幾家,尤其是版權價值經歷了泡沫時代后開始進入冷靜期,騰訊體育的逆勢而上也會帶來諸多猜測。
必須承認,對于體育內容平臺,頭部的賽事版權永遠是值得追逐的目標,但體育又是一門慢生意,如果僅僅追求短期回報,結果恐怕并不會讓人滿意。
基于這兩點,討論中超版權值不值得繼續投資,不如聚焦于聯賽需要怎樣的合作伙伴。
站在短視頻的風口,抖音、快手一度被認為是救市良藥,不過從短視頻平臺的自身屬性和獲取流量的方式看看,賽事直播不是一個性價比足夠好的投資。
目前精于算法和個性化推薦的短視頻平臺似乎尚無真正入場的決心,那么要想撐起中超這面大旗,擔子又落到了幾個傳統的新媒體平臺上。
從這個角度上看,騰訊體育是一個最優選。長期以來,騰訊體育通過轉播籃球及其他賽事已經搭建了內容和運營團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去年開始轉播英超則為眼下入局中超做足了鋪墊。
此外,騰訊的平臺優勢也不容回避,在一份官方聲明中,騰訊體育表示將通過騰訊體育、騰訊視頻、騰訊新聞、微信、QQ等騰訊旗下數字媒體和社交平臺一同發力中超。
在互聯網時代,賽事版權的價值在于流量,騰訊平臺的社交屬性和引流能力有目共睹,這有利于其將流量價值最大化。
體育從獨播走向分銷
在中國體育版權市場,B端廣告贊助近年來似乎已經看到了天花板,要想破冰,進一步服務好用戶、開發C端價值被認為是必由之路,但這恰恰又是歷任版權擁有者未能突破的死結。
目前,騰訊體育也許是最有可能企及這一目標的平臺,盡管他們也將面對變現的壓力。
NBA可以作為一面鏡子——騰訊體育在直播、衍生內容的打造以及用戶互動上贏得了相當的口碑,接下來如何走好足球這盤棋,所有人拭目以待。
根據三年合作期判斷,騰訊涉足中超絕不只是嘗鮮,有長期耕耘的打算。
而對于球迷觀賽和中超賽事的商業化運營,眼下版權能夠平穩落地令人欣慰:
一方面,資金層面,可以為賽事繼續輸血,讓改革中的中超有序發展獲得助力;
另一方面,賽事要發展離不開關注度,賽事不能正常直播必定會帶來觀眾的流失,對于中國數以億計已經養成觀賽習慣的球迷,如期觀看到中超轉播是一個最理想的結果。
回過頭來看,中國體育版權市場需要逐步走向理性,現有的大環境中,曾經賺足眼球的天文數字除了在一定周期內攪動資本市場,對于一個任何合作方都是不能承受之重。
曾經的獨播時代注定畫上句號,走向分銷。
責任編輯:騰飛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7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