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為期16天的東京奧運會落下帷幕。盡管因為疫情延期一年,盡管大家賽前都“興致索然”,盡管有一個存在爭議的開幕式,但這場全球最高規格的體育盛宴,依然為“焦頭爛額”的當下帶來了一針強心劑,在體育的背后,我們也看到了許多的改變與不同。
回歸競技本質,不再“唯金牌論”
13年前,2008年8月18日的鳥巢,在億萬人矚目下,劉翔站在了北京奧運會110米欄預賽的起跑點。然而跟腱傷勢已然嚴重到無法堅持比賽的他,在有人搶跑后選擇退賽。一時間輿論嘩然,“詐傷”“騙子”成了劉翔的新“稱號”。再往前數4年,2004年雅典奧運會乒乓球賽場,王皓在男單半決賽上淘汰了隊友王勵勤,但在決賽中不敵柳承敏,從此“千年老二”也成了王皓的“代名詞”。
小將盛李豪
回到兩周前,2021年7月25日的東京射擊館,男子10米氣步槍決賽場,中國運動員盛李豪最終獲得銀牌。幾分鐘后的微博熱搜,網友們紛紛感嘆:
“銀牌真棒!”
“他才16歲??!下一屆才19歲!這抗壓能力絕了!”
“13歲才學射擊,3年居然就拿到奧運亞軍!”
……
第二天的乒乓球混雙決賽,世界排名第一的許昕/劉詩雯爆冷不敵日本組合水谷隼/伊藤美誠,丟掉了奧運會歷史上乒乓球混雙項目的首枚金牌。但在許昕和劉詩雯的社交媒體中,很難找到詰難與苛責,都是安慰和鼓勵。幾天后的女排小組賽,中國隊三連敗提前出局,但大家關心的,是隊長朱婷手腕的傷勢,是告別奧運會時女排姑娘們的淚水,以及對郎平離去的不舍。
許昕與劉詩雯的微博評論
“拿不到第一,你就對不起所有人”的“唯金牌論”觀點,已經不再有市場。這種現象占據主流聲音的背后,一方面是由于媒體的發展,大家能夠有更多渠道了解到運動員賽場之外的故事,能夠看到在“爭金奪銀”的背后,他們付出的汗水、淚水。這些能夠踏上奧運賽場的健兒,承受了絕大多數普通人無法想象的傷痛與磨難,大家都更愿意去包容,去鼓勵這些為國爭光的運動員。
北京時間8月2日,東京奧運女排小組賽最后一場,中國隊3-0戰勝土耳其。女排隊員向郎平鞠躬致意。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們變得更加自信了。國力強盛、人民安康的現在,我們已經不再需要通過金牌來證明自己。競技體育已經逐漸回到“平常心”:不以金牌論成敗,這是奧林匹克應有的樣子;超越上一刻的自己,這是體育應有的樣子。
在國家發展與時代進步的浪潮之下,“無論結果怎樣,你們都是中國驕傲”。
新鮮血液上場,用個性帶動交流
東京奧運會首枚金牌,產生在女子射擊10米氣步槍項目。00后中國姑娘楊倩“百步穿楊”,拿下冠軍。然而比這塊金牌更加“出圈”的,是她的小黃鴨發卡、胡蘿卜發繩、珍珠美甲、油燜大蝦,還有頒獎臺上可愛的一顆心。
據報道,楊倩奪冠后的一周內,淘寶平臺“楊倩同款”發飾搜索量暴漲超過40倍,網友紛紛下單冠軍同款“求好運”。而伴隨著第一枚金牌的這個比心動作,仿佛也成了領獎臺“標配”,大家紛紛用“心”與獎牌、國旗一起合影。
獲得男子舉重61公斤級冠軍的李發彬,憑借一個“金雞獨立”的姿勢爆紅全球,比賽結束后,他將這張照片發在個人社交網站上,獲得了全球粉絲的點贊。新科“蝶后”張雨霏與癌癥病愈后重返賽場的池江璃花子約定明年再見,平衡木冠軍管晨辰更是中國體操隊與美國體操隊共同的人緣“小天后”。
管晨辰下法成功后美國隊體操隊員為她鼓掌歡呼
由于語言受限與過往偏見,中國運動員在國際賽場上往往顯得與其他國家的選手“格格不入”,這恰恰使得中國失掉了國際體育交流中的重要一環,對提升中國在某些競技項目中的話語權設下了“路障”。但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培養運動員的制度與理念都在轉變,除了練就過硬的專業素質,也要保證運動員們不斷提高綜合素質,能夠有機會、有時間發展興趣愛好,保持陽光個性。從里約奧運會的傅園慧開始,這一轉變的成果逐漸顯現,中國代表團的新生代運動員們,在摘金奪銀,追求突破的同時,正憑著自己的愛好與個性真正“出圈”,中國體育正加速融入國際體育交流的大環境中。
審美糾偏,消除焦慮,健康拼搏才是正確方向
“奧運會狠狠修正了我的審美”,在為各個賽場狂熱助威的同時,這個詞條反映出場外觀眾們的一種普遍的心態變化?!凹庀掳汀薄吧铈i骨”“A4腰”這些奇怪的詞匯,正一步步裹挾著人們的審美觀念,“白幼瘦”不斷被宣揚,人們過分甚至病態地追求“苗條”和“年輕”,導致現實中的許多人產生了容貌焦慮、身材焦慮、年齡焦慮。
網友眠狼所繪漫畫,圖為東京奧運會女子舉重87公斤以上級冠軍李雯雯
但在奧運賽場上,這些統統不存在。58歲的倪夏蓮仍然能夠站在競技體育的最高舞臺;37歲的呂小軍仍然拿到了奧運冠軍,是永遠的“軍神”;鉛球賽場的鞏立姣從銅牌到銀牌再到金牌,展現出堅持與力量交織的美;全紅嬋用3個完美的動作征服世界,表現了天賦與努力并存的美;國乒隊長馬龍,衛冕奧運會冠軍,成就雙圈“大滿貫”,更是他不斷拼搏與超越的體現……
但與此同時,一味打壓某種審美標準也不可取。在奧運賽場上,所有人在任何年齡都有一切可能,丟掉單一的審美準則,消除掉毫無意義的各種焦慮,始終積極地面對生活,不斷努力超越昨天的自己,才是奧運的“美”。健康、拼搏、包容,這正是奧林匹克精神的核心意義,也正是體育運動的光環所在。
提高體質,全民體育正當時
在奧運賽事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2021年8月3日,國務院印發了《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就今后一個時期促進全民健身更高水平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
《計劃》明確,到2025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8.5%;縣(市、區)、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三級公共健身設施和社區15分鐘健身圈實現全覆蓋;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5萬億元。在體育賽事方面,開展全國運動會群眾賽事活動;鞏固拓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大力發展“三大球”運動,推動縣域足球推廣普及。
同時,《計劃》還對重點人群做出規劃,將針對青少年近視、肥胖等問題開展體育干預,配備適合學齡前兒童大動作發展和身體鍛煉的設備設施,研究推廣適合老年人的體育健身休閑項目,開展殘疾人康復健身活動。
2021年8月8日, 山東濱州實驗學校U8組的足球小將在足球訓練賽中拼搶。
在細節方面,《計劃》明確,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個小時體育活動時間;規范青少年體育社會組織建設,鼓勵支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發展。
新冠疫情告訴我們,身體健康永遠是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線,體育運動正是強健體魄,提升免疫力的唯一途徑。8月8日,中國代表團以88枚獎牌的成績結束東京奧運征程,完美收官,這一天,也是一年一度的全民健身日。賽會結束,運動不能結束,超越自我,也不能只是運動員的目標。借著奧運的東風,追求健康,參與運動的觀念正深入人心,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全民健身,全民體育,讓我們每個人都能以健康的身體擔當起自己的生活,以強健的體魄肩負起實現中國夢的責任。
?。ù蟊娋W·海報新聞編輯 呂原 撰寫)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7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