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06世界杯巴西輸給了誰(世界杯的遺憾02:2006年的巴西隊)
基本的介紹
2006年的巴西隊,是歷史上陣容最平衡、且唯一沒有明顯短板的巴西隊
主教練能力
佩雷拉,儒雅隨和的個性、帶領1994年巴西隊捧得世界杯的過硬資歷,非常適宜帶領這支大牌云集的巴西隊。而且助教扎加洛作為德高望重的巴西足壇名宿(1958年、1962年、1970年作為球員捧杯,1994年作為教練捧杯)和巴西隊前任主帥(1998年世界杯),以及和佩雷拉以往愉快的合作經歷,堪稱老夫老妻般的珠聯璧合。但佩雷拉愈發保守的比賽風格(1994年世界杯,只是和荷蘭隊踢了半場攻勢足球),為這支巴西隊的王霸征途埋下了隱患(倘若遇到意外和挫折,主教練和球隊的應對能力不足)。
人員和戰術
陣容如此鼎盛的巴西隊,也復刻了貝利時期巴西隊的4-2-2-2(沒有敢更激進的升級為巴西全民期待的4-2-4)。
門將位置上,巔峰期的迪達是當時的世界前五門將,除了比賽時偶爾注意力不集中,并沒有明顯缺點。替補席上的塞薩爾和巴西奇拉維特的切尼(善于主罰任意球和點球)也是實力不俗。
后防線上,主力邊后衛羅伯特-卡洛斯和主力右后衛卡福除了年齡偏大(卡福當時都36歲了),能力和競技狀態毫無問題;主力中后衛盧西奧,除了遇到德羅巴搞不定(當時也沒幾個中后衛能搞定),以及位置感不足之外,其他毫無問題;中后衛搭檔娟哥(胡安,Juan)的補防能力和盯人能力也讓人放心。替補席上的西西尼奧當時有未來世界第一右后衛的架勢;替補中后衛、里昂功勛克里斯的正面防守能力突出;替補左后衛吉爾伯托也是德甲左邊路通吃型的存在。這支巴西隊的后防線,以至于當時還在法甲摩納哥、日后在國際米蘭大殺四方的麥孔都摸不到國家隊的大門。
中場方面,全能型的、當時世界頂級的B2B中場埃默森,以及能力全面的澤羅伯托擔任中場主力;防守穩健、發揮穩定的吉爾伯托-席爾瓦只能擔任替補。
前場方面,世界足球先生卡卡、世界足球先生小羅、世界足球先生大羅、當時的世界最完美中鋒阿德組成的前場四人組,是只有實況當中才能湊齊的搭配。替補席上,當時號稱貝利二世的羅比尼奧,法甲之王、拿任意球當點球踢的小儒尼尼奧也只能當觀眾。
蹣跚的開局
小組賽首場比賽,巴西迎戰開始新老交替、并帶上了年僅20歲的莫德里奇的克羅地亞,在全場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僅僅依靠卡卡的遠射以1:0取得勝利(這居然是卡卡的世界杯唯一進球)。
小組賽第二場比賽,巴西迎戰史上最強的澳大利亞隊。比賽進行得十分焦灼,巴西隊憑借阿德里亞諾的世界杯首粒進球以及弗雷德的替補建功,2:0艱難取勝。
經歷了兩場小組賽,被外界認為是史上最強的巴西隊,雖然王者之氣不足,但球隊也在漸入佳境。
恢復了狀態
小組賽第三場比賽,巴西迎戰自己的徒弟日本隊,在開場挨了一悶棍之后,巴西隊全力以赴,取得4:1大勝。而且,大羅找回了進球感覺,梅開二度,世界杯總進球數追平了德國人蓋德-穆勒。
16進8的比賽,巴西遇到本屆大賽的黑馬加納隊,在一場日后被廣泛認為是假球的比賽中,巴西隊3:0大勝,并且大羅打進了自己世界杯決賽圈的第15粒進球,成為了世界杯第一人(當時誰又能想到,這個神跡八年后會被德國人克洛澤打破)。
遺憾被淘汰
八強戰,巴西隊遇到了老對手法國隊。保守的佩雷拉為了陣容平衡,用法甲之王小儒尼尼奧替代了在意甲大殺四方的阿德里亞諾(圖拉姆瑟瑟發抖),結果前場缺少支點的巴西隊進攻不利,反而在一次對任意球的防守中因為思想不統一而造成丟球(世界杯的名場面)。
丟球后的巴西隊明顯陣腳大亂,雖然換上了阿德里亞諾和羅比尼奧,試圖最后一搏,但是遇到了作為本屆大賽的天降大神、版本之子的齊達內,也只是徒勞。
寫在最后的
這支事實上歷史最強的巴西隊,如果是1982年的巴西隊主帥桑塔納執教,也許可以最終捧杯;如果場上有鄧加這樣的防線領袖,也許可以避免被淘汰的丟球;如果……可惜世界杯沒有如果,夢幻四重奏的終極威力,也就只能停留在足球游戲和球迷想象中了。
這支才華橫溢的巴西隊,最終未能捧杯。也導致巴西足球向越來越保守的方向一路狂奔,開啟了直至今日的巴西足球漫漫長夜(天才匱乏、戰術保守、場面難看;尤其2010年世界杯時鄧加帶領的巴西隊,堪稱桑巴足球之恥)。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6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