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甲為什么沒有歐會杯名額(西甲的“內卷”:5隊齊參加歐冠 進球數和比賽時間卻是倒數第一?)
果然是字數越少,事情越大。
這里我指的數據相關新聞有兩則:其一是《西甲凈比賽時間排名五大聯賽倒數第一》,其二是《西甲進球數位居五大聯賽末尾》。如果把這兩則消息與西甲5支球隊進軍歐冠聯系在一起,明眼人都看得出,這顯然不是說皇馬,巴薩,塞維利亞故意把比賽踢得支離破碎,靠拖時間和死守殺入歐冠正賽的!看過西甲的球迷都知道,這幾支球隊都不是這種風格。
頭部球隊歐戰猛拿分 ≠ 中下游球隊同樣有競爭力
那么,為什么西甲5隊齊殺入歐冠正賽,La Liga這一聯賽卻在很多項數據上排名五大聯賽倒數呢?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個聯賽的成績和它比賽場面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了。
曾經我論述過一個“德甲不如法甲”,實則被大部分網友誤解了:當時我的論點是——由于中下游德甲球隊的比賽場面乏善可陳+技術含量不足,加之法甲中下游球隊的崛起,導致德甲在技戰術含量和比賽場面這兩個維度不如法甲。
然而大部分球迷將我的論點誤讀為:德甲在歐洲的競爭力不如法甲。這顯然是不成立的!以本賽進球數季的法甲冠軍里爾為例,他們已經接連兩個賽季未能跨過五大聯賽之外的球隊——阿賈克斯這一關。假如是拜仁或多特踢阿賈克斯,勝負恐怕大家都心里有數。因此,你們真的誤會我的意思了。
那么,相同的問題出現了——德甲的頭部球隊競爭力優于法甲,中下游球隊的比賽場面卻那樣糟糕……這個問題同樣存在于西甲聯賽,這才是導致了5隊進歐冠,卻有多項數據倒數第一的原因。
西甲的“內卷”
根據百科描述,“內卷”現指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簡言之就是大部分資源被一些頭部資本壟斷,而沒有資本的“打工人”只能爭奪少部分的資源。
首先我們要分清頭部球隊和“內卷”球隊是哪些:
頭部球隊,指聯賽中有實力競爭積分榜前列,從而參加歐戰的球隊。比如馬競,皇馬,巴薩,塞維利亞,比利亞雷亞爾等;
“內卷”球隊,指沒有實力與頭部球隊掰手腕,混跡于積分榜中下游,只能靠保住西甲名額過活的球隊,即傳統意義上的“小球會”,諸如韋斯卡,埃爾切,埃瓦爾,阿拉維斯等。其中很多球隊本賽季結束已經降級。
這樣,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就誕生了:頭部球隊是怎樣做到成為聯內卷賽寡頭的,而“內卷”球隊又怎樣在與他們同一聯賽的情況下爭奪生存資源的。
頭部球隊取得好成績的同時,在贊助商,賽事獎金,門票收入等環節也是越來越多,這遵循了馬太效應——有錢的越來越有錢;
而“內卷”球隊,上述這些他們都沒有。因此想要生存下來,就必須想點“盤外招”:死守整場,把比賽踢得支離破碎,伺機通過簡單粗暴的方式破門…
歐冠
這樣的現實導致的結果就是:頭部球隊比賽可以踢出水銀瀉地的進攻,有大牌球星的閃光,有團隊配合的驚艷;而“內卷”球隊為了生存,比賽場面多半乏善可陳,場面不連貫,技戰術含量低。
就像很多人說本澤馬在皇馬陣中角色太重要,某種程度上阻礙了皇馬的進攻發展一樣:宏觀來看西甲,這些頭部球隊過于強大的實力,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內卷”球隊把比賽踢得越來越丑陋。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6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