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nba為什么不準吊框(扣籃還是不扣?NBA籃筐飛行進化論,50年前沒幾個人敢飛行)
想到了扣籃,就會想到周星星同學當年的電影臺詞。
“你這個膚淺、低俗、人面獸心的學生,沒品位到這種地步!”——《長江七號》中把褲子卡到脖子上的體育老師對小迪的謾罵,那你猜如果在很久以前(大概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有人扣籃會怎么樣?估計批評會比這個難聽——你這個膚進化論淺,低俗,只會蹦達的沒有教養的怪異的……諸如此類。灌籃能有今天的地位,是多少前人在頂著謾罵聲才熬過來的。
可實際上扣籃并不是始于上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盡管那個時候就已經有人在聯盟扣籃了,不過實際上他們高大的身材和出色的身體素質反而在當時被視為異類——那種不需要任何技巧和操作(在當時看來)的技巧在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依然被看作是沒有禮貌的甚至是低俗的進攻手段??墒?,扣籃早在上世紀20年代哈萊姆世界巡游者就已經習慣于用扣籃來結束表演了。
籃筐
湖人前中鋒、NBA第一個超級中鋒喬治-麥肯在去世前的一次采訪中說:“我會扣籃,許多跟我同時代的球員都會扣籃,但我們不在比賽中扣籃,那無異于向對手示威?!彼麄兏嗟臅r候只是習慣高高躍起然后輕輕地把球放進去,沒有怒吼或者抓胸這種限制級動作。暴力美學在當時絕對是被禁止的,就算是當時第一個將扣籃視為常規進攻武器的凱爾特人中鋒拉塞爾也只是跳得高然后輕輕將球扣進,而不是砸進去,那個時候看不見隔人暴扣的場面。
這樣的情景直到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才有所改觀,而扣籃在那個時候漸漸成為自我表現的方式。特別是在街球場上,一些具有表演天賦的球員開始研究各種花式扣籃動作。不過就算是在當時以扣籃來取悅觀眾的ABA聯盟將扣籃推到籃球場的時候,NBA在當時依然對此嗤之以鼻,不予“茍同”。甚至在當時的大學聯賽中,那些扣籃高手也從來沒機會表演扣籃。
因為在當時扣籃在比賽中是被禁止的。在1968年“J博士”歐文在進入馬薩諸塞大學開始自己的大學籃球生涯,而就在前一年,NCAA聯盟已經宣布禁止在大學聯賽中扣籃。所以早在歐文在弗吉尼亞鄉紳隊的那些眼花繚亂的扣籃根本沒有機會在NCAA一展身手。不過在ABA聯盟早就聲名鵲起的歐文是真正將扣籃上升到藝術層面的鼻祖,他在ABA贏得了“J博士”的綽號,“他跳起扣籃后總是能得分,哪怕對手在空中對他犯規。埃爾溫可以在任何人頭上扣籃,尤其是我們跟肯塔基上校比賽時,他每場比賽至少要在阿爾蒂-吉爾摩頭上扣一次?!?/p>
飛行
? 可惜在之前NBA的球迷沒有這樣的眼福去欣賞各種各樣的扣籃,直到1977年ABA聯盟的四只球隊網隊、丹佛掘金、圣安東尼奧馬刺和步行者加入NBA,隨后扣籃這中得分方式成為了聯盟最搶眼的得分方式——感謝歐文,感謝威爾金斯,感謝道金斯,感謝喬丹,感謝卡特科比還有史密斯,沒有你們,NBA現在也許就要步ABA的后塵了。所以當年可能有很多洪水猛獸,都被淹沒在了歷史的規則的當中,這也是籃球進步的魅力吧。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6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