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nba頂薪為什么不是一年一簽(5億年薪!NBA球星真就這么值錢嗎?)
各位,NBA球員的年薪,在可預見的未來就將達到500000000元了。
是不是數了好幾遍,確定一下到底有幾個0?沒關系省流助手告訴你,就是5億,當然計量單位是人民幣,換算成美元的話大概是7900萬美元。
熟悉NBA的球迷都知道,NBA最最最高的年薪,在這兩年才剛剛突破4000萬美元大關。尤其在剛剛過去的2020-21賽季,杜蘭特和詹姆斯兩大天王的年薪合計正好是7900萬美元,難不成未來NBA有一個球員還能有他倆加起來那么厲害嗎?
當然不可能,我這輩子都不可能遇見一個運動員能有他倆加起來那么厲害,但決定一個NBA球員每年掙多少錢,除了這個運動員本身夠不夠厲害之外,還有一樣叫做“市場規律”的東西。
不知各位是否還記得,在2016年時邁克·康利曾簽下一份5年1.53億美元的合約,成為NBA史上繼喬丹、科比之后第三位年薪突破3000萬的球員,當時坊間也充斥著不解的聲音,認為康利不值這個價格的大有人在——可以想見,類似的聲音又會環繞在下一個邁克·康利的身邊,但有過上一次的經驗,我們至少已經能解釋這一切究竟是為何而起。
康利簽約的2016年,正是NBA開始履行新轉播合同、工資帽大漲的年份,這不僅在當時催生了以康利為首的新一批億萬富翁,更是給凱文·杜蘭特以自由球員身份加盟勇士打開了方便之門,而一轉眼到現在,當初那份9年240億美元的轉播合同執行過半,NBA已經開始未雨綢繆開始對下一份合約展開預估了。
根據目前的估價,NBA下一份轉播合同很可能高達9年750億美元。
面對這個天文數字,理所當然就會提出第一個問題:這個數字是怎么來的,NBA這轉播權怎么就值這么多錢?
答案是,參考。稍微展開一點,就是NBA借助隔壁NFL的轉播合同為參考坐標,經過比較之后計算出的一個大概值。
作為全美轉播費最昂貴的聯盟,NFL在今年早些時候完成了轉播合同的續約工作,除傳統電視臺CBS、NBC、FOX和ESPN四大臺仍傾盡全力要保住轉播權之外,包括亞馬遜、派拉蒙等在內的新媒體、新介質也都加入戰團,這使得NFL的新合約總額飆升到了10年1130億美元,這份合同將從2023賽季開始執行,直到2032賽季為止。
關鍵來了,相較破千億美元的恐怖金額,真正可以讓NBA作為參考的,是NFL新老兩份轉播合同之間的漲幅。NFL此前的轉播合同,從2014賽季到2022賽季,總額大約為396億美元,簡單計算就可得知,兩份合同不同的執行期內,NFL每年的轉播收入將從44(396/9)億美元,暴漲到113(1130/10)億美元,平均每年上漲69億美元,上漲比例則高達157%。
這便是NBA的信心來源,NFL所簽訂的新合約彰顯著美國體育市場仍有無窮潛力,于是NBA把目標直接抬高到9年750億美元,甚至已經有消息表示,9年700億美元是NBA心中的底線。那無論最終以怎樣的數字簽約,其上漲金額雖然不及NFL,但漲比卻猶有勝之,而這也恰恰是NBA的優勢所在。
在近日美國權威媒體有關NBA新轉播合約長篇累牘的報道中,如今就職于NBC的專欄作家賈巴里·揚就指出,“NBA完全有理由尋求更高的收入,因為他們比NFL更具國際影響力,球迷群體也更加年輕,不僅Z世代的朋友會繼續支持NBA,阿爾法一代也將延續這一態勢?!?/p>
頂薪
說來慚愧,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原來“Z世代”是一個確切的稱謂,它在美國是有明確指代人群的,指的大概是咱們稱呼的從“95后”到“00后”這一代。
包括我曾經有過的疑慮,都“Z世代”了,字母表都用到最后了,以后怎么辦?。俊鞍柗ㄒ淮边@個名字完美地解答了我的困惑,英文字母表用完了,就從希臘字母表再開始,大概從2010至2025年間出生的美國小孩,都會被劃進“阿爾法一代”的行列。
NBA對年輕一代的吸引力無與倫比,想想NBA和其他北美職業體育的區別:作為球員,你無需戴頭盔,無需戴帽子,文身能夠大面積展露在外,講述著年輕人們想說的故事;你可以跟場邊觀戰的好萊塢名流一邊擊掌一邊談笑風生,你可以對著正在拍面部特寫的攝像機做個表情,當然你還可以隨時就得到一個起飛暴扣的機會——這些年輕人向往的事情,幾乎都是獨屬于NBA的專利,這使得他們一舉攻占了“Z世代”的市場。
論歷史,論底蘊,論電視觀眾,如今的NBA可能尚不及棒橄兩位大佬,但在短視頻時代NBA卻是所向披靡的,用一個最簡單的數字來作為佐證:在最能球星代表“新銳”屬性的社媒平臺Instagram上,NBA官方賬號的粉絲數量是5966萬,而北美另外三大聯盟NFL、MLB和NHL的粉絲數量分別是2152萬、783萬和490萬,NBA已經遠超另外三家總和,這儼然是一個更加巨大版本的“未來是你的”。
那么接下來,要討論的就是NBA的新合同會對聯盟造成怎樣的影響了,畢竟對球迷而言,這些錢不會進我們的口袋,倒不如看看球員和球隊都會有哪些變化。
新轉播合同帶來的第一個影響,當然是NBA球員們將變得更富,這甚至不是超級巨星的專屬特權,而是連龍套都能享受到的薪水普漲。年薪
整體來說,NBA的財政體系是相當公開化、透明化的,每年聯盟都會公開“籃球相關收入(Basketball Related Income,BRI)”的總數字,所謂BRI包括門票、轉播權、周邊產品銷售的全部收入,以及場館廣告收入、貴賓包廂門票、體育場冠名費、訓練館冠名費等收入的50%等等,各項收入累積后,就構成了一個NBA籃球相關收入的總數字。為了確保鉅細靡遺,這份BRI的描述文件共長達35頁……
那么在規定完了那些屬于BRI之后,球員們的工資來源也就有了出路,如今NBA每一次勞資談判之所以會如此拉鋸,核心就在于雙方對BRI的分配比例存有不同意見,而根據在2017年勞資談判協定的比例,如今聯盟每年籃球相關收入里將有50%(上下浮動1%)用以作為球員的工資。
于是,當2025年到來時,NBA在當年的籃球相關收入會瞬間暴漲56.6億美元,球員的收入也就必將水漲船高,根據計算公式一頓猛算后,這56.6億美元會給每隊的工資帽帶來大約5000萬美元的漲幅——5000萬,那可就是將近一個億啊。
所以和2016年一樣,下一個暴富的康利,下一個出走的KD,都會在2025年如期而至。這也是為什么今年的大牌自由球員們大多選擇了和母隊綁定長約,因為你在現行工資帽下忙忙叨叨一頓算計,最后都不如在新工資帽下簽一個母隊頂薪來得劃算。
那咱們文章開始的7900萬是怎么來的呢?給大家演算一下:假如在2025年真的有5000萬美元的巨大漲幅,NBA球隊屆時的工資帽預計就將達到1.71億美元。那我們就以揚尼斯·阿德托昆博為例,去年剛完成提前續約的字母哥,確實擁有在2015年跳出合同的權利,那屆時他再以35%的工資帽占比來進行頂薪續約的話,他在2025-26賽季的起薪就達到了5985萬,加上每年8%的漲幅,他在合同最后第五年的薪水較第一年上漲32%,就會赫然來到7900.2萬。
要知道,就在2016年上一份轉播合同執行前,也就是2015-16賽季的NBA,每隊工資帽總計金額只有7000萬美元……
從2015到2025,不過十年時間,但前后跨越三份轉播合同,就足以讓NBA的價值直沖云霄。
我們剛才給出的數字,當然不是一個精確的結果,NBA轉播到底賣多少錢,勞資協議談判結果如何,工資帽是驟然上升還是用更平滑的方式來調整,這都會讓計算結果有所不同,但大差不差,到2030年時NBA頂薪球員一年掙5億人民幣已是大概率事件。
而比5億這個數字更可怕的在于:人家這天文數字一般的收入,全都來得清清楚楚且合乎商業邏輯。NBA球員再厲害,他也只是籃球運動員,他不是能擺平疫情的科學家,更不是能拯救地球的超級英雄。但你要問他們配不配得上這樣的收入?那當然配得上,因為這個金額不是拍著腦門想出來的600萬頂薪,這是NBA將收入金額進行再分配的結果,它代表的是NBA背后真的擁有著一個超乎我們想象的體育市場。
為了讓數字顯得更加震撼,我們接下來這段,還是以剛剛簽訂了新合同、各項指標都有更具體數字的NFL為例。NFL是一個在美國本土以外,版權銷售、商業開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聯盟,但僅僅在美國本土平均每年的轉播費就即將要高達113億美元,而NFL每年的比賽場次,則總計只有48場季前賽、272場常規賽、1場全明星賽和13場季后賽,合同334場。所以平均下來,每場比賽的轉播均價就要達到3383萬美元——要知道,NFL這個聯賽每年要休戰7個月,即便在賽季之中,大部分時候每周有四天根本就沒比賽,一周16場比賽又有一半是同時進行的,時間的重疊性讓你根本不可能場場兼顧,就這樣,一場比賽的轉播費都要3383萬?
電視臺也不是傻子,他們既然愿意給出這樣的價格,顯然就對收回轉播費用充滿信心。那電視臺怎么掙錢?老辦法,賣廣告,負責在明年轉播超級碗的NBC在日前就宣布,明年2月的超級碗廣告已接近售罄,每個時長為30秒的廣告位,在7月份賣掉了85%,在9月初已經只剩最后5個坑位。而今年每段時長30秒的廣告,在超級碗的投放費用是650萬美元,如果按照上一屆總計57分鐘的廣告時長計算,那么僅僅這一場比賽,NBC能收回的廣告費就達到破紀錄的7.41億美元。
當然,超級碗是Bug一般的存在,美國電視轉播史上收視率排名前30的節目,有29個都是超級碗直播,拿它和一般的體育聯盟比較收入并不公平。
但超級碗,包括NBA即將到來的新轉播合同,它所展現的本質內容是:他們真的有轉播商愿意給這么多錢,并且轉播商也真能賺回更多的錢——中國體育版權的燒錢大戰,在各互聯網公司之間也已經持續了數年,但燒錢從來都只為了占據市場份額,通過體育賽事版權掙錢純屬天方夜譚。
有人把其原因歸咎于中國電視受眾沒有付費習慣。確實,美國電視網除了少數公共頻道外,本來就需要花錢購買才能收看,日積月累他們早已養成了付費看電視的習慣。但轉念一想好像也不對,我們本土的CBA聯賽,近年來不管在任何平臺上轉播都是免費播出的,這對用戶的付費習慣沒有要求了吧,而且比賽時間段幾乎都是每天的黃金時間,結果如何呢?
2019-20賽季結束后,疫情之后的休賽期,CBA轉播商們紛紛退場,能支付高額轉播費用的單位只剩一家。但這唯一的一家,如今因為自身權益未能按預期值兌現,也正在考慮是否要給CBA全額結算所有的費用。
與此同時,CBA在籃球裝備方面的主贊助商,在2017年到2022年間的贊助費,較此前5年是以腰斬金額續約的,而即便如此各方對于其明年的再度續約也頗不樂觀,畢竟近年來CBA已經出現了贊助商紛紛撤走的現象,市場和幾年前相比反倒更顯冷清。如此一來,NBA那邊門庭若市,CBA卻已經是門可羅雀,在眼下這時節更顯得對比強烈。
贊助商有贊助商的道理,你集中辦賽,沒有觀眾進場,那原本合同里承諾給贊助商的包廂和門票,我要怎么交給客戶呢?轉播商也有轉播商的煩惱,球員們被集中比賽關得極度疲勞,接下來聯賽有沒有外援都不知道,這比賽精彩程度直線下降,誰還愛看呢?
CBA市場蕭條,不過是因為商品質量下降罷了。
但,這一切真的就能用“付費習慣”和“產品質量”就概括完了么?
我又想起了最近另一個熱門話題:前幾天,不就有電視劇付費超前點播引發了熱議么?這可是在已經購買過視頻網站VIP的基礎上,還需要二次付費才能享受的待遇,而各熱門電視劇近年來僅超前點播就收入破億的可不在少數。
作為一個沒有嘗試過超前點播的人,其實真的會對這件事感到一絲費解。朋友們,電視劇它是拍好的,你什么時候看,劇情是不是都不會改變?球賽它好歹還是直播,一會兒看錄像那滋味可不一樣。對擁有未知懸念的刺激內容渴望白嫖,對于已經確定的劇集結局卻甘愿花錢,這顯然不是“付費習慣”的問題。
再說“產品質量”。請恕我直言,那些超前點播賣到爆的劇集,真的就代表了世界電視劇制作的最高水平么?恐怕也不能。而作為一個綜藝節目的熱心觀眾,我更深知我們的綜藝節目不僅質量參差不齊,更存在著嚴重的抄襲問題,但這好像也不妨礙贊助商們爭相買單,不少綜藝節目的冠名費在5年前就突破了10億大關。而近年來的選秀節目,更是出現了傾倒牛奶事件,逼得主管部門出面才喊停了這樣的荒唐事。
真的,這么一想,NBA球員在2030年時掙稅前5個億我覺得一點都不多了。已經鋃鐺入獄的前頂流偶像,過去10年就掙了20個億;NBA最好的球員,未來10年稅后還未必能掙到20個億,這么一比還多么?
所以,終究是因為我們沒有那么愛體育罷了。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5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