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吳秀筆 梳理整合
今天(6月17日)“神舟”十二號飛天?;赝吧裰邸币惶柕健吧裰邸笔?,有很多高深的航天技術和知識聽起來有點專業,但飛船上做了哪些試驗,又有哪些東西搭載上天,我們總是樂于打探和當作飯后談資。下面我們從一到十一,逐一給你捋一捋??赐旰?,大家可以到評論區聊一聊,哪些試驗會對你的未來工作和生活產生影響?哪些搭載物品特別有意思?你覺得是不是還有什么物品遺漏了,將來也可以建議搭載飛船上天。
神舟一號
試驗內容:首次采用了在技術廠房對飛船、火箭聯合體垂直總裝與測試,整體垂直運輸至發射場,進行遠距離測試發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國在原有的航天測控網基礎上新建的符合國際標準體制的陸?;教鞙y控網,也在這次發射試驗中首次投入使用。飛船在軌運行期間,地面測控系統和分布于公海的4艘“遠望號”測量船對其進行了跟蹤與測控,成功進行了一系列科學試驗。
搭載物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奧運會會旗等;各種郵票及紀念封;各l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麥等農作物種子,此外還有甘草、板藍根等中藥材。
神舟二號
試驗內容: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三個艙段組成。與“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相比,“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
我國首次在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其中包括:進行半導體光電子材料、氧化物晶體、金屬合金等多種材料的晶體生長;進行了蛋白質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間晶體生長;開展了植物、動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離體細胞和細胞組織的空間環境效應實驗等。包括提取烏龜的心臟細胞,觀察太空環境對心臟細胞的影響,進而探索生命的奧秘。
搭載物品:包括載64件科學實驗設備,均為首次上天的正式產品。其他還有花卉種子、魚腥草、螺旋藻等藻類和靈芝、大腸桿菌等菌類,以及專為西部開發和北京周邊綠化而搭載的楊樹苗和紅豆杉苗。
神舟三號
試驗內容:“神舟”三號是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狀態完全一致。飛船上裝有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備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這次發射,逃逸救生系統也進行了工作。進行了空間試驗的有效載荷公用設備10項,44件之多。微重力測量儀、返回艙有效載荷公用設備是第三次參加飛船試驗;空間蛋白質結晶裝置、多任務位空間晶體生長爐和軌道艙有效載荷公用設備是第二次參加飛船試驗;其余設備均是首次在太空作試驗。
搭載物品:有處于休眠狀態的烏雞蛋和雞蛋空間孵化箱。還有4個細胞樣品,其中2個樣品可產生抗天花粉蛋白抗體和抗衣原體類性病的抗體。
神舟四號
試驗內容:除了大氣成分探測器等19件設備已經參加過此前的飛行試驗外,其他的空間細胞電融合儀等33件科研設備都是首次“上天”。一場籌備了l0年之久的兩對“細胞太空婚禮”也在飛船上舉行,一對動物細胞“新人”是B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另一對是植物細胞“新人”是黃花煙草原生質體和革新一號煙草原生質體。在微重力條件下,細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現象將消失,更有利于細胞間進行配對與融合這些“親熱舉動”,此項研究將為空間制藥探索新方法。
搭載物品:有蔬菜、花卉種子和樹苗等。如專為西部開發和北京周邊綠化而搭載的楊樹苗和紅豆杉苗。
神舟五號
試驗內容:“神舟”五號搭載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飛船盡量減少機艙內的實驗項目及儀器,以騰出更多空間來供航天員活動并執行科學觀察任務,可以說這一次的任務主要是考察航天員在太空環境中的適應性。
搭載物品:有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一面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旗、一面聯合國國旗、人民幣主幣票樣、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紀念郵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紀念封和來自祖國寶島臺灣的總計1000克花卉、蔬菜、水果等農作物種子。
神舟六號
試驗內容:開關艙門實驗;穿脫壓力服實驗;穿艙實驗,飛行過程中,航天員進行了三次穿艙實驗,從座椅上起身,拉著扶手、助力繩,頭先腳后飄入軌道艙,隨后以原來姿勢飄回返回艙;抽取冷凝水實驗,飛行過程中,軌道艙內的航天員在地面人員監控下,4分鐘內連續按動抽取冷凝水開關約百次。
搭載物品:飛船共有8類64種搭載物品,包括有:載人航天工程紀念品;極地考察國旗、國際奧委會會旗、上海世界博覽會會旗和“國防教育”、“見證中華騰飛”等旗幟;《共和國元帥》特種郵票、《神舟六號》個性化郵票等郵品;《申報》百年紀念特刊;《躍馬圖》、《神州頌》、《和平頌》等書畫名家的作品;“我給神舟六號航天員寫封信”征文特等獎作文和l0幅少先隊員太空畫作品;香港金利來、查氏集團等知名企業標識;生物菌種、植物組培苗和作物、植物、花卉種子等。
神舟七號
神舟
試驗內容:這次飛行任務的主要目的是,實施我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同時開展衛星伴飛、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學和技術試驗?!翱臻g科學研究”安排了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科學,還有空間天文項目、空間環境預報和監測任務。
搭載物品:清華大學搭載的用于“工業生物技術”研究的新型生物材料、生物燃料、醫藥和食品的重要微生物菌種;中國科學院搭載的用于空間生命科學實驗的擬南芥、番茄等材料;中國林科院搭載的多種林草類種子;衛生部納米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搭載的用于醫學領域研制抗惡性腫瘤的優良菌株;福建水產研究院、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等單位搭載的水產動植物生命活體和中草藥。
神舟八號
試驗內容:“神舟”八號不載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在空間科學實驗領域首次開展國際合作。中德雙方科學家利用通用生物培養裝置開展了17項空間生命科學實驗,它們中既有探索生物現象和生命過程的基礎研究,也有為人類疾病尋找藥物的研究。這17項實驗可以分為四類,分別是基礎生物學、空間生物技術、輻射生物學、先進生命支持系統中生物學問題,涉及植物、動物、微生物和水生生物,都是跟蹤國際前沿安排的實驗項目。
搭載物品:共計8大類123種,包括農作物種子、微生物試管苗,還有中國郵政紀念賀卡、書畫作品、音像制品以及旗幟等其它物品。
神舟九號
試驗內容:“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中,航天員將進行15項航天醫學相關空間實驗,其中最主要的有五項:航天飛行對前庭眼動、心血管及腦高級功能影響研究;失重生理效應防護的細胞學機制研究;空間骨丟失防護技術研究;在軌有害氣體采集與分析實驗;在軌質量測量。
航天員驗證了再生技術系統。航天員呼吸、排汗產生的水汽將有冷凝水收集裝置定時自動收集,“天宮”一號帶有的廢物回收利用設備,將把這些廢水再利用。3位航天員就實驗“尿液循環器”能否真正“尿變水”。不過,這次實驗航天員沒喝下自己的尿,而是為未來真正實現這樣的“神奇”做驗證。
搭載物品:主要有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開啟天宮的夢想”青少年科普活動搭載科學實驗種子;中國郵政太空郵局“來自太空的祝?!编]政物品;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神舟天辰公司搭載的農作物種子和微生物菌種;中國航天報社“我給‘神九’航天員寫封信”公眾活動的信件和航天文化藝術芯片等;1931年11月7日紅色中華通訊社(原新華社)播發的首張照片《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底片。
神舟十號
試驗內容:“神舟”十號共承擔了三十余項科學實驗,是“神舟”九號的兩倍多。具體試驗包括:飛船入軌后,將按照預定程序,先后與“天宮”一號進行1次自動交會對接和1次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航天員進駐“天宮”一號,并開展航天醫學實驗、技術實驗及太空授課活動。
搭載物品:既有任務中搭乘“神舟”十號飛船飛行15天的物品,也有跟隨“天宮”一號飛行630多天、由“神舟”十號航天員帶回的物品,包括安徽、江蘇、云南等省搭載的糧食和經濟作物種子、醫學生物樣本等科學實驗物品,北京市中小學生寫給“神舟”十號航天員的信件以及部分美術書法作品等;其中有一枚體積微小的芯片,上面儲存著從中國征集來的各類航天主題藝術作品,航天員還同時帶回“天宮”一號內飾物“中國結”。
神舟十一號
試驗內容:“神舟”十—號進行4項在軌試驗項目,包括寬波束中繼在軌驗證試驗、變軌控制驗證試驗、帆板任意偏置角跟蹤太陽功能驗證試驗和微生物控制試驗。通過這些試驗進一步驗證飛船設計功能,獲取和積累截人環境相關的飛行試驗數據。
運載物品:既有搭乘“神舟”十一號飛船飛行33天的物品,也有跟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飛行66天,由“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帶回的物品,包括解放軍總醫院科研團隊的醫學實驗生物樣本;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學生設計的太空實驗及實驗裝置;云南、寧夏、陜西和天士力集團等搭載的特色農作物和藥材種子(種苗);西藏和山東搭載的紀念哈達、濰坊風箏等。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4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