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特派記者 郝浩宇 柴智
隨著阿根廷、克羅地亞、法國、摩洛哥四支球隊會師四強,2022卡塔爾世界杯已進入到了尾聲階段。在淘汰賽開始后,世界杯賽場冷門迭爆,正如同卡塔爾近幾日的天氣。由于卡塔爾夏天的氣候過于炎熱,本屆世界杯不得不在冬天進行,是首屆在北半球冬天舉行的世界杯。為了應對炎熱天氣,卡塔爾組委會還修建了帶有空調的球場。但令絕大多數記者和球迷沒想到的是,給他們觀賽帶來困擾的并不只有高溫,還有“嚴寒”。
初到多哈,雖然已是11月中旬的深夜,但走出機場時仍能感受到撲面襲來的熱浪。到達卡塔爾的第二天中午,我步行前往距住所不到兩公里的主新聞中心領取證件,全程不過20分鐘。但就是這短短的20分鐘,卻讓我險些中了暑。由于地處沙漠,卡塔爾幾乎沒有天然植被,所有的人造綠化帶和草坪都要依靠深埋在地下的供水管才能存活。在炎熱的中午,空蕩蕩的街道上一絲綠蔭都沒有,只有火辣辣的陽光炙烤著腦門,柏油馬路上甚至能看到蒸騰的熱氣。
雖然此時卡塔爾白天的最高氣溫也只有30℃,但由于日間的暴曬,體感溫度能達到38℃以上。此時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記者都在慶幸,沒怎么帶“占地方”的長衫長褲,畢竟世界杯的采訪跨度長達一個多月,行李箱每個角落的空間都是如此寶貴。遭遇但僅僅幾天過后,我們就意識到了這樣的想法是有多么的天真。
初次體驗到卡塔爾的寒冷是在揭幕戰卡塔爾對陣厄瓜多爾的比賽前,首次坐上媒體大巴前往海灣球場的我感覺到了不對勁:媒體大巴的空調開得實在是太足了。仿佛不要錢一樣的冷氣呼呼地往頭上吹,穿著短袖短褲的我不禁打了個寒顫。好不容易到了球場,才發現球場的空調溫度有過之而無不及。海灣球場本就靠海,海風吹蕩在球場的每一個角落,再加上球場內無數個強力空調出風口,一場90分鐘的比賽下來,我就打了不少噴嚏。
這場比賽過后,回到住處的我立即把本計世界杯劃回國后才穿的唯一一套長衣長褲拿了出來,每場比賽都帶在身上。數天過后,記者們已經總結出了經驗:哈利法球場頂端的空調最冷、教育城球場的空調在每一個座椅背后躲無可躲、盧賽爾球場沒那么冷是因為太大空調吹不到……最受大家歡迎的成了974球場,因為這座由974個集裝箱組成的球場就坐落在海邊,在設計時就沒有考慮加裝空調。
如果說此前大多數人只能在乘坐公共交通和在球場看球時感到寒冷,那么,最近卡塔爾當地的降溫則讓記者和球迷們猝不及防。從12月10日開始,卡塔爾全域迎來了明顯降溫,白天時的最高氣溫不過25℃,晚上最低氣溫卻只有14℃。對于地處沙漠的卡塔爾而言,這樣的氣溫無疑已屬于“嚴寒”了。更讓人有些費解的是,即便氣溫低于20℃,但球場的空調依舊“火力全開”,每次在現場看球都要經歷一次進入冰窖般的考驗。
為了度過世界杯最關鍵的幾天,我也只能采購了新的長衫,好在這屆大賽已臨近結束,大家不必再忍受這樣的特殊體驗。當之后回憶起在卡塔爾的這個冬天,想必出現在腦海里的不止有酷熱的驕陽,還有那一個個如同冷庫般的球場。
來源: 羊城晚報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4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