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生機大會#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等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多數國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并沒有多少人反對,其原因大致為,在全球范圍內,SARS的平均死亡率為10.88%;12月22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病毒學專家金冬雁預測,全球疫情正在走向終結,不少人可能要反問病毒學專家前述結論的根據。
全球疫情正在,或者已走向終結
世界衛生組織對傳染病的建議
上述在全球范圍內SARS平均死亡率為10.88%,就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有人可能要問,世衛組織為何在SARS流行之初建議各國采取隔離措施?一方面,世衛組織對各國并沒有管轄權,主權國家對傳染病采取何種措施是各國的內政;另一方面,傳染病致病力的規律通常為由強變弱,平均死亡率為10.88%,SARS流行之初死亡率可能遠遠高于平均率。
世界衛生組織對新冠肺炎防控提出了7項建議;建議包括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和避免觸摸眼、鼻、口等,但不包括諸如戴口罩、隔離等措施。有人可能要問,世衛組織對新冠肺炎防控措施的建議強度為何遠遠弱于SARS?
一方面,新冠肺炎的死亡率遠低于SARS,例如,世衛組織網站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2日23時21分,全球確診病例650879143例,死亡病例6651415例,死亡率為0.010%;死亡率低于流行性感冒可能是世衛組織不建議采取隔離措施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勤洗手和保持社交距離意味著,新冠肺炎的感染主要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傳染;物傳人,或者動物傳人的概率極低,甚至沒有發現,但理論上有可能性。觸摸眼、鼻、口均可能感染新冠病毒,多數國家沒有能力使全民采取醫護人員的防護措施,世衛組織沒有建議戴口罩,例如,我國“口罩建議”主要針對就診者。
對傳染病致病力的理解
傳染病的致病力,是指傳染病的重癥和死亡力,輕癥和無癥狀感染者不能稱為傳染病的致病力,例如,流行性感冒患者的體溫≤38℃不能評價為致病力;不僅如此,患者體溫>38℃一般還需要持續時間,偶有體溫不正常也不能認為是致病力,例如,氣溫等環境也可能影響人的體溫等。
防疫和治療方法也影響致病力,例如,由于菌藥物治療對瘧疾無明顯效果,瘧疾原來的致病力也很強;當中國人“發明”了青蒿素后,瘧疾已被列入乙類傳染病中的最后一種。新冠肺炎的致病力也是如此,應急疫苗,治療方法改進,以及變異毒株的致病力下降,全球疫情正在,或者已走向終結。
對生命至上的理解
被列入《傳染病防治法》的傳染病,以及突發原因不明的傳染病均有重癥、死亡率,例如,丙類傳染病中的麻風病、黑熱病等。有人可能要問,國家對新冠肺炎的防控為何僅提出生命至上,沒有提到諸如健康至上?一方面,乙、丙類傳染病一般并不直接導致重癥、死亡,例如,重癥、死亡病例多數情形下為重大基礎性疾??;另一方面,重大基礎性疾病隨著治療方法的改善可能治愈,例如,某些癌癥等。
基于上述理由,《傳染病防治法》對傳染病種類,或者等級的劃分主要根據為死亡率,例如,多數國家,以及世衛組織等公布的新冠數據僅有確診人數與死亡人數。不僅如此,生命至上還需要經濟、財政,甚至心理因素等保障,例如,疫情防控倘若沒有財政支持生命至上可能是一句空話,有人可能要問,不少人為何對新十條防控措施還有不同的看法?
對醫療衛生事業的理解
《憲法》第二十一條明確將醫療衛生定位于事業,其中,事業的內容包括中藥與西藥。例如,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多數人基于發展、鞏固民營經濟的考慮,將醫療衛生事業理解為部分可以營利,例如,民法理論曾認為民營(私有)醫療機構可以營利等;憲法文本在“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后使用事業一詞,多數人將藥品當然理解為可以營利。
從法律角度分析,上述理解不符合文義解釋規則。列入同一法條的內容需作同等性解釋,例如,《刑法》規定的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其他方法”需要與放火、決水、爆炸、投放危險物質作同等性解釋等。國家與社會,特別是法律人對《憲法》第二十一條內容的理解也是如此,本條規定的均為事業!由此上述的錯誤理解,醫療衛生人員可能主要為諸如藥品、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打工,例如,處方服務收費低。
基于上述的理解,多數人對諸如《藥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的理解也產生了偏疫情差,例如,前述兩個法分別規定“依法實行市場調節價的藥品”和“疫苗的價格由疫苗上市許可持有人依法自主合理制定”;多數人不理解法律文本中的“依法”,將諸如醫保藥品,甚至常用藥品,以及免疫規劃的疫苗解釋為市場調節價的藥品。疫情防控三年來,社會財富可能主要流向醫藥企業,例如,核酸檢測,以及最近的感冒藥生產企業等。
對醫療衛生事業的理解
適時啟動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
根據世衛組織公布的數據,多數人能夠得出結論,即,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僅為0.010%;不少國家事實上終結,或者將要終結疫情,例如,卡塔爾世界杯的舉辦等。在我國,總有自媒體討論何種藥品對治愈新冠肺炎更有療效;不僅如此,少數自媒體還傳播諸如新冠肺炎“黑臉”“白發”等后遺癥的信息。國家與社會可能要追問,其目的與原因空間是什么?
討論藥效的目的在于促使某種藥品的使用,例如,最近不少布洛芬生產企業漲價;夸大新冠肺炎后遺癥程度的目的在于防控措施“再加碼”。有人可能要問,不少人為何樂于層層加碼呢?一方面,防控措施加碼有一定的全球利益因素,例如,核酸檢測等藥品;另一方面,對于有工作單位的人而言,采取隔離措施仍支付工資,少數人可能希望持續該狀態。
與前述情形相反的是,國外不少企業,以及職工希望復工;對此現象,多數人可能解釋為國外企業對隔離人員不發放工資。在本文看來,該現象可能與企業的投資相關,例如,國外的股份公司可能不存在優先股一說,職工持有股份就是企業有決策權,或者選擇管理層的股東,企業的利潤與職工息息相關。民法理論上優先股一說,事實上將《公司法》與《合伙企業法》混為一談,例如,特殊的普通合伙企業。
國家對疫情防控采取新十條措施后,陽性人員確實增加,但仍為可控,例如,多數為無癥狀感染者,或者輕癥。就個別自媒體發布的“黑臉”“白發”等后遺癥的信息而言,大多數人能夠判斷為虛假信息,例如,“黑臉”與“白臉”的比較為化妝后的照片;“白發”的視頻,或者照片也大致如此,例如,所謂白發是在“流?!碧幍闹胁俊?/p>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條之一第二款規定了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編造虛假的疫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構成本罪。在本文看來,自媒體發布“黑臉”“白發”等后遺癥信息,倘若信息虛假,例如,化妝、修改照片,或者視頻等,司法機關應當適時啟動追責程序。
適時啟動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4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