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落幕,梅西帶領阿根廷圓夢奪冠。世界杯期間,國內球迷們的看球熱情除了“揮灑”在評論區,也體現在外賣平臺的深夜訂單里。
本屆世界杯開賽以來,觀賽熱情帶動“宅家看球”消費持續升溫。熬夜看世界杯,怎能少了美味相伴?根據美團和餓了么數據,開賽以來,夜宵時段的訂單銷量明顯上漲。其中餓了么數據顯示,世界杯決賽所在的這一周,北京夜宵外賣環比前一周增長超過10%。而開賽以來,北京0時時段的外賣訂單量環比增長超20%,凌晨2時—4時的訂單也接近15%增長。
30分鐘在線下單啤酒、飲料、零食、水果等外賣,成為這屆世界杯看球消費的特征。世界杯期間,美團平臺上便利店和商超的交易量分別同比增長42%、104%,夫妻小店訂單量同比增幅高達168%。
業內認為,外賣平臺從送餐飲到送萬物,一方面豐富消費場景,滿足人們即時購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拉動實體經濟,為超市、便利店、夫妻小店等線下實體不斷融合線上線下經營,開辟新的增長渠道。
看球熱拉動餐飲夜經濟
11月21日世界杯開賽,國內不少球迷傾向于和親朋好友一起“宅家看球”,帶動了各類周邊消費增長。
美團外賣數據顯示,開賽第一天的夜宵時間段內,烤串、烤魚、小火鍋、鹵味小吃和漢堡成為北京消費者的最愛,當周訂單環比上周增長均超過四成。另據餓了么數據顯示,開賽首周,北火夜京0時時段的外賣訂單量環比增長超過15%,凌晨2時—4時的訂單也接近10%的增長。其中川渝火鍋、羊蝎子在0時后的訂單增長超過110%,西餐、鹵煮、小龍蝦等品類增長60%,鹵味、燒烤等均增長40%以上。
持續近1個月的賽事里,“觀球消費”也持續升溫。五道口的望京小腰、勁松的雪中送炭燒烤、西羅園的Obligi Chicken韓式炸雞……這些深夜煙火小店因為世界杯,0時后的生意紅火,擠滿了前來取餐的外賣小哥,從夜宵外賣訂單數據也可見一斑。
餓了么數據顯示,世界杯決賽所在這一周,北京夜宵外賣環比前一周增長超過10%。而開賽以來,北京0時時段的外賣訂單量環比增長超過20%,凌晨2時—4時的訂單也接近15%增長。其中飲料冰品環比增長超350%,小火鍋增長220%,川渝火鍋增長150%,泰國菜、羊蝎子、韓國料理分別增長70%、65%、47%。
在消費場所中,小酒館被網友認為是“世界杯看球好去處”之一。據了解,為助力線下經營復蘇,美團聯合全國近3000家酒館、影院式足道等實體商家推出主題活動。數據顯示,近一周世界杯主題酒水套餐的訂單量環比增長88%,小酒館在21時至次日3時的深夜訂單,占比超過65%。
即時零售豐富世界杯消費場景
沉浸式觀賽需求增加,以外賣消費為代表的“宅經濟”效應更加明顯,而即時零售業態發展迅速,讓越來越多新的消費場景加速形成。商務部官網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21》提到,外賣的概念正在不斷拓寬,“即時零售服務迅速發展,外賣平臺也從餐飲配送為主發展為‘萬物配送到家’的平臺”。
本屆世界杯期間,國內消費者使用外賣平臺下單觀賽“伴侶”的即時零售消費越來越豐富。美團數據顯示,世界杯開賽以來,全國啤酒、飲料、零食、水果外賣整體訂單量環比增長18.7%,較去年同期增長88.4%。具體來看,啤酒品類中,燕京啤酒、百威啤酒、青島啤酒外賣訂單分別環比增長18%、23.8%、23.4%;飲料品類中,可口可樂、紅牛外賣訂單分別環比增長16.9%、12.5%;零食品類中,瓜子、薯條、花生、堅果外賣訂單分別環比增長42.5%、11%、14.2%、15.4%。
即時零售也帶動看球周邊消費升溫。世界杯飾品、吉祥物、加油道具等周邊產品銷量增長也較為明顯。同時,為了追求更好的觀賽體驗,不少球迷還選擇在即時零售平臺購買“30分鐘即可送達”的觀賽裝備,由此帶動投影儀、音箱等商品外賣熱銷。世界杯期間,美團平臺上投影儀的外賣訂單量同比上漲301%,環比上漲15.4%;音箱外賣訂單量同比上漲235%,環比上漲10%;路由器外賣訂單量同比上漲263%,環比上漲14%。
世界杯還推動了一些“冷門”品類的銷量大漲,電池就是其中之一。美團數據顯示,世界杯期間,南孚電池外賣銷量同比增長72%?!昂芫脹]有看過電視了,世界杯開賽才發現電視遙控器沒電了?!北本┦忻裢跸壬f,為了趕上球賽,他通過外賣下單。
南孚電池、電視遙控器外賣熱銷,是消費新趨勢的縮影。業內人士分析,對于一二線城市的年輕群體而言,購物時效性的優先級逐漸提升,消費習慣也逐漸向“外賣點一切”靠攏,外賣的場景從餐飲零食,逐漸延伸到生活日用等更多領域。
助力實體經濟數字化
這幾天,家住北京的陳先生在外賣平臺選購時發現,平日常去的一家小店加入外賣平臺實現即時達,這讓他感覺更加方便。事實上,世界杯期間,為更好地抓住這一消費節點,不少社區中的夫妻小店紛紛“入網”,上架品類多樣的世界杯周邊商品,以“線上下單、30分鐘送達”的即時零售方式,參與這場關于足球的狂歡。
數據也顯示,這場四年一度的足球盛宴在點燃球迷熱情的同時,也讓商超、便利店、日雜百貨店等實體店分享了“世界杯經濟”的商機。世界杯期間,美團平臺上便利店、商超的交易量分別同比增長42%、104%,夫妻小店訂單量同比增幅高達168%,環比世界杯開幕前增幅達18.2%。
據北京拓寬一家營業不久的超市經營者王先生介紹,趁著世界杯熱,該門店將店內單品數量由原計劃的兩千多擴充到五千多,僅開業兩天,門店在外賣平臺的訂單就從五十多單上漲到一百七十多單。
此外,不少百貨小店為了拓寬銷路、打通線上銷售,世界杯期間專門調整為24小時營業,以滿足球迷“隨買隨到”的購物需求,其中百果園等水果連鎖門店、超市、便利店延長深夜線上營業時長,以保證足夠的零食、酒水供應。
“看球經濟”消費熱潮的背后,是在即時零售等新業態的助力下,超市、便利店、夫妻小店等線下實體不斷融合線上線下經營,開辟新的增長渠道,從而拉動銷售增長。本屆世界杯期間,線下實體門店主動借助即時零售等新渠道、新業態推出促銷活動,及時把握世界杯消費熱,擴大并穩固周邊客群,在為消費者提供更快更方便服務的同時,也為實體經濟復蘇提供了新動能。
新京報記者 秦勝南
編輯 李嚴
校對 王心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3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