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旺 北京報道
8月6日,英超首輪,托特納姆熱刺主場4比1力克南安普頓,讓無數熱刺球迷歡呼雀躍。更讓中國球迷驚喜的是,時隔兩年,被譽為世界足球第一聯賽的英超,再一次牽手央視體育頻道,為中國球迷帶來免費觀賽。
與央視的分分合合,正是英超在國內版權價格變遷的具體縮影——進入中國市場30年,英超的版權價格最高達到了一年2.4億美元。而如今的重新牽手,似乎也說明國內市場對英超版權價格的理性正在回歸。
央視無疑能夠給職業聯賽帶來更大的曝光量,這對英超在國內市場影響力的持續打造和國內企業商業開發與延伸,會帶來更多的空間和機遇。關鍵之道體育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張慶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當賽事作為媒體產品更多地出現在公眾視野當中,無論是球隊還是球員都會被公眾更為熟知,也更有機會得到商家青睞。
而2022年作為體育大年,對經營者們來說,無論是出海還是本土營銷,都需要更多的賽事來激活營銷,進而帶動品牌發展。
賽事、球迷與商業
“開場12分鐘,南安普頓球員沃德·普勞斯就踢出一腳‘世界波’,過了9分鐘,熱刺球員塞塞尼翁頭球扳平比分,又過了10分鐘,熱刺球員戴爾又打進一球反超比分,南安普頓下半場又有一粒烏龍球。”回憶起8月6日晚的英超,老牌熱刺球迷李碩仍是激動萬分,時隔兩年,他又一次能夠在央視看到英超比賽。
一直以來,英超因商業化程度高,且豪門云集、球星眾多,一直是球迷心中的歐洲足壇五大聯賽之首。英超重回央視,不僅球迷能夠坐在電視機前大飽眼福,贊助商們也會獲得更大的曝光。例如,熱刺球衣胸前友邦保險集團(AIA),紐卡斯爾胸前的樂天堂FUN88體育等。
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認為,現階段國人對體育的關注度在持續提升,不僅僅是國內賽事,對國際賽事也很關注,關注點從排名到欣賞體育本身的技藝,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這對賽事和贊助品牌來說都是利好消息。
實際上,1992年至今,英超已成立30年,進入中國市場也已30年,但這期間,由于與央視的合作時斷時續,其在國內市場的賽事傳播也并不連貫。
張慶表示,職業體育本質上是媒體產品,需要有不斷的影響力輸出,但對英超這個賽事IP來講,如不能長期、持續性地在受眾面前曝光,商業價值就會打很大折扣。雖然現在是一個所謂小屏時代,但像央視這種主流大屏,會給賽事IP的發展帶來很好的促進作用。
盡管目前英超聯賽當中,并沒有中國贊助商的身影,但中國企業對于企業營銷的熱情在近兩年尤為高漲,例如,據德國《時代》周報刊文稱,僅2021年初,全球體育場館幾乎隨處可見中國符號和品牌,在上一屆夏季歐洲足球錦標賽中,12個官方賽事贊助商有1/3來自中國。
但相較于杯賽、錦標賽,英超這樣的職業聯賽自有其優勢。“職業聯賽實際上更長期,從贊助營銷角度來講,可以給企業更多的營銷機會,另外借助媒體影響力,可以在中國落地IP的延伸,挖掘中國的球員,建立更密切的鏈接。”張慶表示。
記者注意到,擁有中國球員對賽事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能夠帶來很強的推動,例如姚明成為NBA狀元秀,NBA管理層也借姚明東風進入中國市場;前西班牙人CEO拉蒙·羅伯特曾坦言,“武磊給西班牙人俱樂部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力?!?/p>
不過,這對英超來說,仍需要一定的時間。“從目前來看,不管是經濟形勢,還是企業自身考量,再加上英超長時間消失在大眾視野當中,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恢復的?!睆垜c說。
品牌方也要考慮自身需求?!坝⒊鼗匮胍暱隙〞玫胶芏嗥放脐P注,但品牌也要考慮到自身與受眾群體之間的關聯性,能夠提供與之匹配的產品,才能夠獲得相應的回報?!辟囮栒f。
揮別“高價時代”
實際上,分分合合似乎是央視與英超的常態。早在2002~2003賽季之后,央視曾長達13年未轉播英超,直到2015~2016賽季,雙方才再度攜手。2020年,央視又停掉了英超的轉播。
這背后則折射了英超版權價格在國內的起伏。張慶表示,過去一段時間,國內出現了一些體育版權市場里的機構,把國際賽事版權價格炒得很高,但這是不可持續的。
根據公開報道,在1992年時,轉播費僅為十幾萬美元。彼時,轉播英超的主要是地方電視臺,廣告費是轉播方的主要收入。
而英超在中國市場的版權價格,也曾經歷過熱炒。到了2001年,ESPN(娛樂與體育電視網)接手轉播權,在整個亞洲地區的整體費用為每年1.4億美元,平均到中國市場,轉播費用達到了1000萬美元。當時,ESPN在播放廣告的同時也將版權分銷,以獲取收益。
2007年,天盛以每年約1700萬美元的價格拿下了英超3年的轉播權。根據《揚子晚報》的報道,彼時的天盛融資了5000萬美元。天盛的經營策略是收費點播,觀看英超彼時需要購買天盛歐洲足球頻道的會員,每月188元,全年1888元。但后來,歐洲足球頻道將全年收費標準下調至588元,半年費降至388元。
在這種策略下,天盛最終難以為繼,盡管高價得到了英超轉播權,卻沒有獲得球迷的認可。
2010年,新英體育以每年1000萬美元的價格抄底拿下了3年英超轉播權,彼時,新英體育以免費結合收費的形式進行英超轉播,伴隨互聯網的普及,網絡直播崛起,新英體育也借著東風得以發展。2013年,新英體育又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一次性簽下了6年的合同。此后,新英體育又將轉播權分銷給PPTV、樂視、騰訊、新浪等網絡直播平臺。
2019年,在與新英體育、樂視體育、優酷體育、騰訊體育的爭奪之中,背靠蘇寧的PPTV以每年2.4億美元的價格,搶下了2019~2022三年的英超轉播權,這要比新英體育的合同價格翻了16倍。力壓美國NBC電視臺的6年8億英鎊,成為全世界最貴的英超海外轉播合同。
不過,僅僅一年后,英超便終止了與PPTV的合作,并以1000萬美元的價格將當年的版權出售給騰訊體育。該事件也引起了巨大爭議。2021年,英超在國內的轉播權又到了愛奇藝體育的手中。
目前看來,英超版權費用已回歸冷靜。張慶認為,央視的特殊性在于其為公共電視臺,核心節目是免費給觀眾觀看,無法跟純粹的商業平臺去競爭。而且,那種競爭也是非理性的,前期高額投入要能及時收回,不能收回的話便是不可持續的。
實際上,海外轉播權一英超直是足球聯賽的重要收入。以歐洲五大聯賽為例,2022~2025年,英超、西甲、德甲、意甲、法甲的海外電商轉播權分別為53億英鎊、8.5億歐元、3.6億歐元、2億歐元和7250萬歐元。
不同的轉播方對于賽事版權的運營,也帶來不同的策略和方案。張慶認為,從商業角度來講,版權運營要對市場有清晰的認知,對歐足五大聯賽來講,都存在著一定的可替代性,比較好的方式是有了穩定、龐大的受眾群體后,再做內容的分銷。例如NBA,有了央視的轉播,才進而發展了中國區合作伙伴、籃球公園落地等一系列衍生。
體育大年的營銷暢想
2022年是公認的體育大年。上半年,北京冬奧會完美地落下帷幕,下半年,卡塔爾世界杯又將到來。對企業來說,不管是冰雪、飛盤、籃球還是足球,今年的營銷熱詞似乎都是圍繞著體育項目。
尼爾森《2021年全球體育營銷趨勢》報告指出,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中國企業正越來越多地將體育贊助作為支持其品牌成長的方式,未來十年,中國品牌將占全球贊助市場增長總量的三分之一。
如今,體育賽事已成為了中國品牌走向海外的方式之一。張慶表示,贊助海外賽事在品牌出海方面無疑能夠提供更大的曝光量。
有媒體報道稱,2019年百歲山宣布贊助塞爾維亞男籃,在簽約儀式上隨即宣布進軍塞爾維亞市場。創維電視、vivo等將海外市場當作主要增長驅動力的品牌,更是長期活躍在海外大型體育賽事上。
而近日有消息稱,萬達、蒙牛等7家企業躋身世界杯贊助商,總贊助金額或超3億美元。賴陽認為,國內品牌贊助國際賽事,無疑能夠提高曝光度,進而幫助其開拓海外市場。“但這并不等于砸錢,一定要考慮受眾的相關性,評估受眾對廣告宣傳的反應效果,理性參與。”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3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