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NBA的發展史,在1946年的成立之初,僅有11支球隊;加上當時美國的籃球文化和影響力都不高,且人們都普遍認為這項運動只適合小個子球員;因此在最初的十年里,也就只出現喬治·麥肯這位超級巨星。直到50年代末,隨著拉塞爾和貝勒的相繼出現,NBA才開始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到了60年代,聯盟又迎來大批的名人堂級巨星,NBA也開始慢慢走向了繁華。
隨著一代代籃球巨星的誕生,NBA也成了美國四大職業體育聯盟之一。像拉塞爾、賈巴爾;被稱為“黑白雙雄”的魔術師和伯德;以及籃球之神喬丹和四大中鋒;以及后來的四大分衛和詹姆斯、庫里;這些超巨不但功不可沒,更是代表著各個時代。而美媒列也列出了每個時代最強陣容,以下就讓我們來一起看看,每個時代都是由哪些巨星入選,又是哪個年代的戰隊屬于最強王者?
60年代:
羅伯特森+韋斯特+貝勒+拉塞爾+張伯倫
在60年代,“大O”羅伯特森和韋斯特毫無疑問是后場的最佳人選。他是NBA全能后衛的奠基人,新秀賽季便能場均砍下30.5+10.1+9.7,榮獲為助攻王,在此后8年內又先后5次斬獲該獎項;同時他在第二年更是砍下了場均三雙的數據,第四個賽季還在拉塞爾和張伯倫夾縫中成功奪下了MVP。在生涯的前十年里,他的助攻數均保持在10個左右。再看logo男,他被稱為喬丹之前NBA最強的得分后衛;生涯場均得分27分,季后賽更是高達29.1分,還曾在1965年創下單輪系列賽場均最高得分記錄46.3分。不得不說這得分能力確實是強,而且他的防守能力也不錯,5次入選了最佳防守陣容。二人的后場組合,可以說在得分、組織和防守方面都屬于頂級。
在前場方面,貝勒爺也算得上NBA史上最好的小前鋒之一。他擁有全面的技術,得分和防守都是頂級的,是NBA歷史上第一位單場砍下70+的球員,同時季后賽的單場61分記錄美媒至今無人能打破;而且他的職業生涯場均得到了27.4分13.5籃板,要知道即便是加上恩比德,整個歷史中也就只有5人生涯做到了25+10??上У氖撬晚f斯特聯手8次殺進總決賽都鎩羽而歸,個人榮譽的得分王和MVP也都沒有,這命運屬實夠悲慘的。
如果內線由拉塞爾(大前)和張伯倫(中鋒)來鎮守,這對雙塔組合的統治力想想都恐怖。在拉塞爾的13年職業生涯中,11次奪得總冠軍,其中還包括那望塵莫及的八連冠,另外他還有5座常規賽MVP。至于張大帥來講,像單場100分、單賽季50+25都是無敵般的存在;另外他還連續7年榮獲得分王,生涯共11屆籃板王,4屆MVP;論個人能力和數據的,籃球皇帝絕對稱得上是天花板。
陣容
70年代:
沃爾特·弗雷澤+哈夫利切克+朱麗葉·歐文+埃爾文·海耶斯+賈巴爾
后場由弗雷澤(控衛)和哈夫利切克(分衛)組成,他們的名氣和實力雖不如60年代的二人,但他們的生涯還是非常成功的。前者對籃球的預判能力非常強,且擅長搶斷和防守,被球迷們親切地稱為“盜帥”;他曾7次入選最佳一防,6次入選最佳陣容,并在70和73年兩次帶領尼克斯奪冠。 說到哈夫利切克,他至今仍是霸占著凱爾特人隊史得分王的寶座,同時他也是凱爾特人稱霸60年代的重要成員之一;隨著拉塞爾、薩姆·瓊斯的退役,哈夫利切克成了凱爾特人70年代的領軍人物,并且他在74年和76年又為波士頓捧回了2座總冠軍;在他16年的職業生涯里,共獲得了8次總冠軍;11次入選最佳陣容,8次最佳防守陣容,也是一位完美的人生大贏家。
在前場方面,小前鋒無疑是“J博士”歐文;他不僅是邁克爾喬丹的選秀模板,還是NBA首代“飛人”代表,最著名的名場面就是罰球線起跳扣籃,和迎著蘭斯伯格和賈巴爾兩人的防守,在籃板后完成了逆天的拉桿反手上籃。而且他還號稱是ABA聯盟中的喬丹,在ABA效力的五年內,他場均始終保持在27+10以上;2次率隊奪得總冠軍,3次榮獲MVP和得分王榮譽。加盟NBA后,雖然數據有所下滑,但直到最后一個賽季,他始終還保持著全明星首發的水準。
海耶斯擁有強壯的身體,在他16年的職業生涯中,僅缺席了9場比賽,堪稱為NBA史上的“鐵人代表”。在68-69年的新秀賽季他便砍下28.4+17.1的數據,同時還榮獲了賽季得分王的美譽,次年又成功拿到了籃板王。在整個70年代他的數據都接近于20+10,可以說是當時聯盟中最強的大前鋒。要說中鋒的人選,毫無疑問就是賈巴爾了,NBA歷史得分王,生涯籃板總數17440個,僅次于張伯倫和拉塞爾排名歷史第三。說他是NBA歷史第一中鋒也不為過,而且他的個人榮譽基本都在70年代所得,6屆MVP;2次得分王,1次籃板王以及4次蓋帽王。
80年代:
伊塞亞·托馬斯+魔術師+伯德+麥克海爾+摩西·馬龍
可以說80年代的聯盟完全在這五人的統治之下;其中魔術師和伯德共拿下了8個賽季的總冠軍,剩下則由馬龍和托馬斯分別獲得;即便是MVP這項榮譽,伯德、馬龍和魔術師三人也占了7個。不過個人覺得后場的位置不太合理,魔術師作為NBA史上第一控衛,他絕對是控衛的首選;托馬斯有一定的三分能力,相對于組織他也偏擅長于進攻,他曾連續5個賽季得分都在20+,因此他更適合得分后衛。
伯德這位NBA最好的小前鋒之一,這個位置當然非他莫屬。麥克海爾的實力相對比較弱,不過他的內線腳步和低位背打能力堪稱一絕,和伯德被稱為史上最好的鋒線組合。作為中鋒的摩西·馬龍,和賈巴爾、大夢這些超級中鋒比的話,他的能力確實不如。不過他也算是最好的中鋒之一,尤其是他的防守和籃板那也頂級的存在。他的職業生涯總得分27409分,排名歷史第十;總籃板16212個,排名歷史第五;特別是前場籃板他以6731個位列歷史榜首。同時他還擁有1座FMVP和3屆MVP,6次得分王,這實力絕對是剛剛的。
90年代:
斯托克頓+喬丹+巴克利+卡爾·馬龍+奧拉朱旺
看到90年代這一陣容,完全都是各大位置上的頂級球星,確實是無敵般的存在。首先是控衛斯托克頓,他是NBA歷史助攻王和搶斷王,曾連續9次拿下賽季助攻王,論組織能力也就只有魔術師可以和他一較高下。在搭檔喬丹這位史上最強的得分后衛,一位是9屆助攻王,一位更是10屆得分王,這后場二人組恐怕在任何時代都是最強的存在。
巴克利的身高只有1米99,他的職業生涯打的是迷你大前鋒。足以見得他的身體素質有多強,況且他腳步靈活,能控球也可以組織,得分手段多樣化;得分能力也十分出眾,甚至擁有后衛球員的技術,把他放到小前鋒的位置,他只會更強。在大前鋒上,論技術馬龍不算是最好的,要是看身體素質的話,他絕對是最強,而且整個職業生涯他的場均數據達到了25+10。
在90年代,四大中鋒的統治力都很恐怖,不過要說實力最強還是全能的奧拉·朱旺。在喬丹退役期間,他可是完全碾壓了其他三位,成功為火箭奪得了二連冠。而且喬丹也說過,即便是當時沒有退役,也不一定能擊敗94和95年大夢帶領的火箭。
00年代:
納什+艾弗森+科比+鄧肯+奧尼爾
之所以選納什作為控衛,一是他是位傳統型的后衛,完全不占用球權,且組織力非常強;完全適合艾弗森和科比這兩大得分狂人。其次他的效率非常高,在00年代他有四個賽季都打進了“180俱樂部”,2次榮獲為MVP,而且他還有超過40%的三分球能力。讓艾弗森打得分后衛的話,完全沒有任何問題。說到科比,以他的全能得分手段,以及那強硬的防守,也是完全可以勝任小前鋒一職。
雖然加內特和諾維斯基都是頂級的大前鋒,但是有鄧肯這位史上第一大前鋒在,大前位置的首選無疑還是“石佛”。中鋒的位置當然是奧尼爾了,在喬丹之后,他是唯一實現三連冠和FMVP的球員。面對奧尼爾在內線的絕對統治力,各個球隊也只能“砍鯊戰術”來限制他,聯盟更是為其修改了籃下合理沖撞區、聯防和禁區三秒違例等規則。
10年代:
庫里+哈登+詹姆斯+杜蘭特+戴維斯
這個時期的后場有庫里(控衛)和哈登(分衛)擔任,這個組合的攻強守弱十分明顯;尤其是三分球,一位是歷史三分王,另一位的三分命中數也排在歷史第三;而且哈登的個人得分能力也很強,不過這兩位的防守能力相對較弱。其實鋒線也有這方面的欠缺,小前鋒詹姆斯和大前鋒杜蘭特都是歷史級別的球星;兩人在進攻端的能力算是各個時代里最強的,同樣他們也都擁有超強的三分能力,不過在防守端,他們的能力也是最弱的。
至于中鋒位置的戴維斯,在如今的小球時代能力也算是頂級。不過要和其他這幾位超級中鋒相比的話,怕是要被吊打了。總體來講,這套陣容容錯率基本為0,進攻時手感火熱的情況下贏面非常大;一旦投籃失準,絕對會陷入被吊打的局面。
20年代:
莫蘭特+東契奇+巴圖姆+字母哥+約基奇
由于20年代才剛打了兩個賽季,這套陣容還需要時間來驗證。像后場的莫蘭特(控衛)和東契奇(分位),以及小前鋒塔圖姆;他們進入聯盟比較晚,還均未真正達到巔峰期;目前雖說天賦爆表,未來上限到底有多高,還需要幾個賽季來證明。相對來看大前鋒字母哥和約基奇這兩位,可以說基本上已是未來聯盟的門面人物。
總結:
在以上的各個時代組成的最強陣容中,表現最不穩定的應屬10年代,這套陣容的攻防太不均衡。最強王者當是90年代,可以說五人都是各大位置的最強球員之一,而且他們個個都是攻防俱佳的超巨;球隊的兼容性和容錯率都很大。大家覺得哪個時代更強呢?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3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