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旭鳳凰臺》劇照
5月21日,南京市越劇團青年演員李曉旭憑借越劇《鳳凰臺》成功摘取第30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李曉旭先后獲第26屆、29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獎,是越劇“畢派”創始人畢春芳的關門弟子,昆曲表演藝術家石小梅的跨界弟子。近日,李曉旭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專訪, 聊唱詞戲文,沉浸其中的她會語速變快,聲調提高,因為“它們值得深挖,很有力量”;聊到劇團,充滿感恩與溫暖;聊起恩師,她則秒變小女孩,但聊到自己7歲的女兒,她又連說“我很愧疚”。
13歲踏入越劇的大門,尤愛“挖”戲文
李曉旭13歲考上江蘇戲校,開越劇始學習越劇畢派藝術。如果說,小時候喜歡哼唱越劇,是受母親的熏陶,那么踏入戲校大門后,李曉旭對越劇的喜愛則更深刻,除了唱腔,更多的是唱詞,“戲文當中真的有很多值得深挖的營養,非常有意思?!?/p>
談到既往飾演過的角色,李曉旭一秒入戲。在劇團人才培養計劃中,李曉旭很幸運地得到了她人生第一部原創劇目《烏衣巷》的主演機會,創作初期,團長楊慶錦經過多次與主創的交流與努力,力排眾議決定采用“一人分飾兩角”的表演形式,李曉旭一人分別飾演王徽之和王獻之兩兄弟。在2021年,劇團推出詩韻越劇《鳳凰臺》,她飾演李白,“都是歷史上的大文豪,這些人物的歷史咖位本來就很高,用現在的話來說,IP很大。那我該如何飾演他們呢?他們給我的挑戰都很大?!?/p>
對于這些歷史人物,李曉旭在摸索中發現,要用當下的眼光和審美去理解他們,然后再飾演他們?!巴趸罩?、王獻之都是魏晉時的文人才子,‘魏晉風流’這四個字,我在舞臺上該怎么呈現?在劇團領導老師的指點下,我就從劇本里面去‘摳’。哎呀,跟你說,王徽之這個人真是太可愛啦,他的率性跟現在很多年輕人如出一轍。你看,‘訪郗’這個戲就是從《世說新語》‘雪夜訪戴’嫁接過來的,就是他那種突然勁兒上來了,要去看你,不管外面下多大雪,他都要去,一番跋山涉水到了你家樓下,突然不那么沖動了,勁兒過去了,覺得見不見的也沒關系了,就連門都沒敲,他又回去了?!?/p>
純粹從劇中人物出發,《烏衣巷》也得到了觀眾認可。巡演后經常有蘇浙滬一帶的戲迷給李曉旭發烏衣巷打卡照,他們專程來金陵烏衣巷感受“巷中詩畫”,這讓李曉旭很欣慰。
而今年“摘梅”成功的《鳳凰臺》,李曉旭面對的挑戰是加倍的,“初排《鳳凰臺》時真的很痛苦,因為《烏衣巷》里的兩兄弟令人印象深刻,短期內我要再演一個文人,專業領域上不能讓觀眾感覺有表演上的重疊?!睘榇死顣孕癫榭戳舜罅抗偶?,包括了解唐朝風俗、熟讀李白詩詞,再從影視劇、話劇、舞劇里去找李白,“一通功課做完,我發現,李白既是詩仙,其實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啊。我抓住這一點去思考去突破,觀眾也會覺得有溫度?!?/p>
“拼命三郎”對自己最狠,身上的傷總在提醒自己該練功了
理解角色是一方面,而唱腔、技藝則是另一番功夫。李曉旭是公認的“拼命三郎”,一般來說,除了團里的基本訓練,李曉旭吃完晚飯都會繼續去排練場。問起她到底有多狠?苦不苦?她淡然一笑說,每個行當都有每個行當的苦。
作為越劇女小生,李曉旭身高沒有優勢,可她想要追求更好的玉樹臨風,風流倜儻的舞臺呈現。于是她特別訂做了高靴——從外面看有三寸半高的底,實際上,在內里還有三寸半的內增高。穿上這樣的訂制厚底高靴,調動臺步的難度必然加大,對膝蓋的傷害也更大。
比如,《鳳凰臺》中有一段“追舟”表演,是在韻律中邊舞邊唱,這里對臺步的要求非常高,李曉旭對自己的要求是——前褶紋絲不動、后褶飄移起來,達到視覺上的“水上漂”效果。所以每次到排練場,她圓場起碼走上幾十圈。記者看了不少李曉旭練功的視頻和照片,一臉汗水,滿臉堅毅,其中的辛苦自是常人無法理解的,但她認為作為一名戲曲演員,這是最基礎的訓練。
采訪時她摸著膝蓋說,經過這幾年不斷的排演任務,至今腿上的傷痕印跡都還在,“其實跟你說這些傷,并非想炫耀,傷痛是每個演員都有的。而傷痕對我唯一的作用是,它時刻提醒我要開始練功了?!?/p>
李曉旭的刻苦精神也不止在練功上。13歲孤身一人從宜興來南京上戲校,就養成了她的獨立堅強和不怕吃苦。17歲進入南京市越劇團,她便被團部推薦給越劇“畢派”創始人畢春芳。她格外珍惜機會,那時每周她都獨自乘坐綠皮火車去往上海,向畢先生請教學習,然后再獨自坐火車返程。她記得,回來的那列車,是開往烏魯木齊的K字頭列車,到達南京的時候,都是午夜。這樣的旅途持續了一年后,畢春芳提出收她為徒。
拜師畢春芳和石小梅又得竺小招指點,有幸被三只“大手”托住
說到畢春芳,李曉旭的語氣頓時又輕又柔,“收我時畢老師已將近80歲,她跟我的年紀相差了一個甲子,60年。其實她最寵我咯,但她對我的那種寵不是抱在懷里寵上天,是對我的為人與技藝指點上。她很嚴厲,從不夸我?!鄙旰⒆雍罄顣孕窠o畢春芳打電話說,做完月子后兩個月她就開始練功啦,結果畢春芳說她生孩子一個月后就去香港巡演了呢,“畢老師總是教導我要腳踏實地學習藝術,不要驕縱”。
畢春芳給李曉旭上的第一堂課是,“做演員,要耐得住清貧”。李曉旭說,這個“清貧”,是一種舞臺上、下的清貧。舞臺上,一開始沒有花團錦簇,不是眾星捧月,可能連“星”都算不上,但要耐得住心靈上的清貧。而臺下的清貧則是,如果不努力,可能連上臺的機會都沒有。
“畢老師其實不關心我的比賽成績,她在乎我的平常表現?!?016年,29歲的李曉旭憑著畢派代表作《玉堂春》拿到了“白玉蘭”,她去畢老師家匯報,畢老師只淡淡地說:“哎呀,這個獎拿得太早了,你千萬不能驕傲??!應該再錘煉錘煉,要感恩團里每一位為戲付出的人,還有要多去跟觀眾零距離演出,尤其要去農村實踐?!崩顣孕裥φf,教導完這些,她又讓阿姨打開冰箱,把早就準備好的紅燒肉和寧波湯圓拿出來,給我做好吃的。
“她牽著我的手在藝術道路上走了10年。今年我拿到了梅花獎,我知道,如果畢老師還在,肯定還是不會表揚,會繼續嚴詞教導,但我知道她會很高興?!崩顣孕裾f,將畢派藝術好好傳承下去,令畢派藝術在舞臺上鮮活著、生長著,是她最大的責任。
“在被一雙大手放下時,我又被另一雙大手抓起,真的很幸運!”當年年事已高的畢春芳無法在身段表演上給李曉旭更多指導,就叮囑她找一位昆曲老師學學身段。在市演藝集團和越劇團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李曉旭終于跨界拜在昆曲名家石小梅門下。這樣的跨界拜師,其實不多見?!斑@一切,我很珍惜?!?跨界學藝的經歷,對李曉旭的越劇之路助力良多,石小梅教給了她很多昆曲“法寶”,包括身段,表演節奏的把控,眼神里的內涵。在《鳳凰臺》的表演中,劇組團隊大膽創新,將昆曲身段以及念白節奏的細微妙處,恰到好處地融入越劇,大家齊心協力塑造出了一個獨一無二的越劇李白?!敖鹆暌辜艣鲲L發,獨上高樓望吳越。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隨著悅耳悠揚的絲弦伴奏,明朗豪放、富有彈性的唱腔飄出,李曉旭踏著那流暢自如的臺步,瀟灑飄逸地出場,臺下觀眾不禁恍然:“李白來了!”
《烏衣巷》中李曉旭展現了兩腔,即南京市越劇團的品牌流派“竺派”和李曉旭的師承流派“畢派”。在竺派的學習道路上,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竺派傳人竺小招給予了她悉心教導,“竺老師為了教我,風雨無阻,經常從早上9點開始,到子夜才‘放過’我,她那種對藝術的追求和堅韌狀態也深深感染了我?!?/p>
從藝22年,李曉旭經歷著傳統戲曲的傳承和變革。這些年,南京市越劇團大膽地起用年輕主創和主演,用耳熟能詳的經典、青春靚麗的舞臺形象、悠揚婉轉的唱腔、優美時尚的舞臺呈現,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走進劇場,“用團長楊慶錦的話來說,用越劇講好南京故事,是我們的追求,希望更多的人為越劇、為金陵所傾倒?!?/p>
快問快答
你日常也會從古裝影視劇中“取經”嗎?
會。比如我很喜歡《大秦賦》,會研究演員表演的細微之處。
你的粉絲都喊你“曉哥”,你喜歡這個稱呼嗎?
是的,我的粉絲很暖,他們有時會來后臺看我,也經常開展志愿活動,比如演出前引導觀眾,送周邊小物品這些。
那你對女兒也很“哥”嗎?
我對女兒很柔軟的。不過我又很“愧疚”,我沒有很多時間陪她。她才7歲就去上寄宿制小學。其實我很不忍心,在她住校的第四天,我忍不住去學??此?,她剛洗完澡,身高還沒有浴巾高,我看掛浴巾的鉤子有點高,就幫她掛,結果她說,媽媽你掛錯了,那不是我的位置,然后自己踮起腳換到了對的鉤子上。我很驚嘆,幾天沒見,那個在家天天喊“媽媽媽媽”的小娃就有點不一樣了。而且她還跟我說,她愛我的時間比我多,因為她從一歲就開始愛我,而我是從20多歲才開始愛她。
?。▓D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來源:揚子晚報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3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