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資格是什么意思(中超資格為何變成燙手的山芋了?俱樂部如何走出財政困境?)

時間:2022-12-28 12:22:21 閱讀:147

  中超資格是什么意思(中超資格為何變成燙手的山芋了?俱樂部如何走出財政困境?)

  11月2日,2019賽季中甲迎來大結局。最后一輪比賽,原本的例行公事風云突變。青島黃海已經確定沖超成功,貴州恒豐、長春亞泰分別面對無欲無求的北體大和黑龍江FC,積分形勢不占優的石家莊永昌需要與仍有降級之虞的新疆隊死磕。

  過程走勢令人大跌眼鏡。積分更占優的恒豐和亞泰均輸球,贏了球的永昌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實現的任務,時隔三年重返中超賽場。

  這背后暗流洶涌。究竟有多少俱樂部對中超資格充滿了渴望,又有多少球員對升級滿懷向往呢?被資本洪流裹挾的中超,不再是眾人眼中的香餑餑,反而成為了燙手的山芋。中國足壇上的怪現狀仍然層出不窮。

  運營中超俱樂部就是一個無底洞?

  從生意角度來說,投資中超俱樂部并不是賺錢的買賣。

  廣州恒大淘寶俱樂部是新三板上市公司,會公布詳細的財報。從這支豪門俱樂部的財報數據上,我們一管而窺全豹,可見中超俱樂部運營之艱難。

  根據恒大俱樂部2018年的財報,其去年的營業收入為6.02億,而運營成本高達24.3億。收入方面主要分為四個板塊:廣告收入、賽事獎金、門票收入及其他。恒大2018年的廣告收入4.6億,占比72.85%。

  中超資格是什么意思(中超資格為何變成燙手的山芋了?俱樂部如何走出財政困境?)

  這一部分營收存在著一定的水分,其最主要的客戶為恒大地產集團(銷售金額3.57億,占比59.27%)。恒大地產為恒大俱樂部的母公司,雙方存在關聯關系。去年,恒大俱樂部從中超公司獲得的收入為7299萬,占比12.11%。它的另外三家主要客戶占比較低,其中長沙恒大童世界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同樣是其關聯公司。

  中超資格是什么意思(中超資格為何變成燙手的山芋了?俱樂部如何走出財政困境?)

  概括來說,恒大俱樂部的主要收入來自母公司的輸血以及中超公司的分紅。

  2018賽季,恒大獲得了聯賽亞軍。按照相關規則,它獲得的分成僅次于上海上港?!扼w壇周報》曾披露中超公司2016年的分紅情況,當賽季獲得冠軍的恒大分紅金額超過7000萬,創造了紀錄。兩年過去了,中超分紅金額變化并不大。

  中超公司的分紅主要來自版權收入以及廣告等其他收入分成。目前的版權周期,中超聯賽版權價格是10年110億。在這個周期內,版權收入分成是固定的,廣告等其他收入分成浮動比例有限。而且,與投資比起來,中超公司分紅的金額也杯水車薪。

  賽事獎金方面,恒大去年獲得了7177萬的收入,門票收入則為4123萬。去年恒大中超、亞冠成績均差強人意,獎金和門票收入都有一定程度的縮水。即便在成績更為理想的2017賽季,其這兩項收入分別僅為8300萬和4700萬。

  如果沒有母公司的變相輸血,恒大俱樂部在市場上的收入很難超過5億。掙扎在生存線上的小球會收入更低,其最核心的收入還是中超公司分紅(約6000萬),再加上其他收入恐怕也很難超過2億。

  而一個保級球隊需要多少投入呢?年初,河南建業老板胡葆森曾經大倒苦水,坦言球隊一年下來至少虧上10個億。知名媒體人趙震在微博上透露,中超俱樂部一年投資3、4個億都很難保級。

  運營一家中超俱樂部,最保守估計也需要虧1-2億,像建業這種虧10億的俱樂部也不在少數。一家中甲俱樂部,如果沒有雄厚資本作為支撐,即便升上了中超,也是一年游,還要在賬面上留下一個巨大的窟窿。

  四大帽真的有用嗎?

  中超資格是什么意思(中超資格為何變成燙手的山芋了?俱樂部如何走出財政困境?)

  不過,對于中超投資人來說,并非完全沒有利好消息。

  去年年底,中超四大帽正式公布,其中在俱樂部投資方面有詳細的限制。根據相關財政政策,中超俱樂部2019年支出限額為12億人民幣,俱樂部投資人注資限額為6.5億人民幣。2020年和2021年,俱樂部支出限額分別為11億和9億元,投資人注資限額分別為5.6億元和3億元。

  出臺支出和投資限額的初衷當然是好的。在當下的軍備競賽之下,中超只剩下幾家土豪在玩耍,大多數中小俱樂部苦不堪言。

  可即便如此,為什么亞泰、恒豐依舊對中超資格意興闌珊?

  這一財政政策中對投資人注資限額進行了規定,但關聯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很難被厘清。以恒大俱樂部為例,恒大地產集團支付給俱樂部的廣告費,恐怕很難算成投資人的注資。這里面就存在著比較大的操作空間。

  另外,這個支出限額更多是約束了上港、恒大這些豪門俱樂部。對于大多數保級球隊而言,9億元仍是一個難以接受的數字。

  豪門球隊的支出受到了一定限制,實力必然會有所下降。但這并不能說明保級球隊的競爭壓力下降了,可以減少投入。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這種限制下,保級球隊也很難在實力上與豪門球隊相抗衡。保級球隊更多是彼此之間的競爭,誰減少投入誰就有可能被從懸崖邊推下去。

  想要在中超生存下去的俱樂部,投入和支出都未必敢減少,關聯企業的廣告費可以規避投資限額的問題。在支付方面,無論是11億也好,還是9億也罷,對于中小俱樂部而言仍舊是沉重的枷鎖。山芋這一限額只對豪門俱樂部有效,對保級俱樂部缺乏約束和保護。

  問題真正的癥結所在?

  中超資格成了洪水猛獸,不僅僅是與投入過高有關,更重要的還是俱樂部缺乏造血能力。王健林曾經說過“投資足球不可能賺錢”這樣的話。(當然,他后來又主動回頭,這是后話了。)他的兒子王思聰甚至用臟話問候過投資足球的人們。據說,他后來被王健林教訓了一頓了。

  王健林的論調本身沒錯。目前,中超俱樂部獲得了版權分成、賽事獎金、門票收入無法填補運營所留下的窟窿。

  何況,版權分成,以及賽事獎金,與中超的商業價值休戚相關。限制俱樂部的支出,以及投資人投資金額,則會形成一種悖論。投入的減少必然會影響到中超聯賽的觀賞性,近而對品牌價值、廣告收入、版權收入帶來負面影響。

  此外,中超門票收入過低,這是國情和歷史原因造成的。即便是擁有金牌球市的恒大,一年票房收入僅4000萬。而對比9月底的馬德里德比,最低票價250歐元,能容納7萬名球迷的萬達大都會球場座無虛席。在中超,大多數球隊的主場上座率并不理想。即便是恒大、北京等金牌球市,門票的價格也并不高。

  如何提升中超俱樂部的變現能力,讓投資足球變得有利可圖,才是未來的中超聯盟亟待解決的問題。單純的限制支出和投入,不足以從根本上解決俱樂部的困境,還有可能將中超聯賽推入兩難的境地。

  現實的情況是大多數土豪大佬們并不是從理性的角度來投資中超俱樂部,更多是帶著政治投機的目的,希望以此換來更多政治上的資源。

  相對理性一些的投資者就會選擇徘徊在中超門檻之外。即便只需要一場并不太費勁的勝利就可以躋身中超之列,他們也會選擇接納一場略帶羞辱的敗局。

  二十年目睹中國足壇之怪現狀,早就見怪不怪了。希望孵化中的中超聯盟,不再是換湯不換藥的文字游戲,真正能夠解決中國足球之困。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3477.html

標簽:山芋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閩ICP備2023009674號 網站地圖 聯系:dhh0407@outlook.com

www.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