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6日消息(總臺央廣記者錢成)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成功舉辦,將“雙奧之城”的榮耀載入史冊,也為中國和世界留下了寶貴的體育文化遺產?!昂髪W運”時代,作為冬奧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管理好、運用好北京冬奧場館?
北京冬奧會期間,五棵松體育中心通過“冰籃轉換”,從籃球館變身為冰球比賽場館,旁邊新建的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為運動員提供賽前熱身和訓練服務。北京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有限公司品牌推廣總經理兼場館事業群副總經理袁穎慧告訴記者,隨著北京冬奧會落幕,五棵松冰上中心也將轉型為一站式家庭樂活體驗中心。袁穎慧介紹:“冰上中心這一塊,我們把它作為以冰場為核心的體育商業相融合的服務綜合體。業態上也是多種業態融合,“一核心、多業態、全方位”的模式,希望把它打造成北京冰上運動的新地標,同時也是北京西部的親子冬奧場館微度假勝地。”
袁穎慧透露,五棵松冰上中心將在今年6月以全新的形象對外開放,其中親子主題空間和劇場將會是冰上中心的兩大主力店。未來,公眾在這里既能體驗冰上運動,還可享受一站式休閑娛樂,包含親子早教、餐飲、劇院、美容美體等多業態。袁穎慧介紹:“我們這里面還有健身房、體能中心、舞蹈中心、語言中心、自習室等。未來除了承接冰上賽事,我們已經開始成立一些青少年的運動俱樂部,現在已經有不少孩子在這邊滑冰。所以我們現在以冰球、花樣滑冰、健身、體能、舞蹈培訓為主,以后可能會延伸到包括像瑜伽、滑雪、運動康復、萊美課程、滑板等,4到18歲的孩子都可以找到適合的培訓項目?!?/p>
除了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國家速滑館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冰絲帶”也計劃在本月底對公眾開放。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的建設,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北京冬奧會上,運動員們在這里連創佳績,共刷新1次世界紀錄、10次奧運紀錄。北京城建集團國家速滑館工程項目經理李少華表示,希望“冰絲帶”開放之后能夠成為冰雪愛好者新的打卡地。李少華說:“我們心里還是有巨大的成就感,這個場館開放之后,我們也希望社會各界、老百姓,能夠享受冰雪運動,享受場館的成果?!?/p>
國家速滑館運行團隊主任武曉南告訴記者,國家速滑館還將陸續開展多種經營項目和模式,打造成為集合體育賽事、群眾健身、文化休閑、展覽展示、社會公益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冰雪運動中心,更好地滿足群眾參與不同冰上運動的需求。武曉南介紹:“下一步我們一定會按照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和共創未來的冬奧精神,讓速滑館的長期運營工作越做越好?!?/p>
北京市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北京市滑雪協會主席李曉鳴表示,雖然我國的運動健兒在冬奧會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目前中國的冰雪運動發展仍然處于初級階段。李曉鳴說:“中國冰雪的發展可能還要有較長的路要走,我們是在完成從0到1的過程,現在是在把零基礎的滑雪人群或者冰雪人群轉變為體驗者,等到我們把這些體驗者能夠轉變為冰雪運動的愛好者,我個人認為那個時候中國的冰雪運動可能就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眾所周知,體育場館興建耗資大,而奧運會后作為體育文化遺產再利用也一直是世界性的難題。李曉鳴認為,目前北京冬奧場館的后續利用仍然有三個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李曉鳴介紹:“第一,冰雪場館的經營模式相對比較單一,我們的滑雪場、冰場可能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靠賣滑雪票或者滑冰票作為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經營模式比較單一。第二,消費者對于參與冰雪運動的消費理念也比較單一,特別是參加滑雪滑冰這些運動時,消奧運費者很少有人想到給自己購買相應的保險來保障自己參與冰雪的安全。第三,政府對于冰雪運動的管理手段尚有欠缺,因為我們還缺少相關的特別是冰雪運動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規章。”
李曉鳴建議,無論是推動冰雪運動的發展還是對冬奧場館的利用,都要抓住青少年這一重要群體。李曉鳴說:“主要以賽事活動做引領,進一步推動和帶動中國青少年冰雪運動的發展。通過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大手拉大手等模式,帶動更多青少年參與冰雪運動。”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陳元欣認為,未來的場館運營商應該逐步轉型為體育產業的綜合運營商,不能局限于現有體育場館的運營。陳元欣說:“核心就是走出這個場館,發揮它在賽事運營等方面的核心競爭力,來涉足整個體育產業的運營。比如武漢體育中心,走出場館,運營的國際航聯世界飛行者大會和其他一系列活動。包括體制內的宜昌體育中心,運營的中國公開水域漂流公開賽等一系列賽事活動。所以未來可能場館運營商都要逐步向體育產業綜合運營商方向來轉變,這也是未來場館發展的重要趨勢,不再局限于現有體育場館的運營?!?/p>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3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