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務委副主任桑琦在研討會現場發表演講。澎湃新聞記者 于瀟清 圖
“在英國人看來,‘一帶一路’倡議已經從最初的口號變成了實際可操作的合作方案。英國駐滬領事館總領事吳僑文(John Edwards)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單單意識到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好機會的階段已經過去,中英已經開始卓有成效的務實合作?!?/p>
8月11日,英中貿易協會和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在上海共同舉辦主題為“一帶一路”招投標與融資技巧的研討會。當天,參會企業包括23家中國企業和11家英國企業,英國駐滬領事館總領事吳僑文、上海市商務委副巡視員桑琦、商務部研究院副主任劉華芹出席會議并致辭。
澎湃新聞記者發現,中英雙方的企業代表都對研討會的主題頗有興趣,討論十分熱烈。一位中國企業代表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國企業在外投資貿易的確更容易了。不過企業要在英國等海外落地,還需要了解當地文化、熟悉當地習俗的“帶領者”的幫助,才能真正融入當地市場,更好地“走出去”。
在研討會中,英中貿易協會中國區總裁鼎杰夫介紹了《“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中英合作》報告。該報告由英中貿易協會與中國商務部貿研院合作發表,在今年五月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發布。
此前,“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金融投資方面取得了多項成果。會間,中國商務部與60多個國家相關部門及國際組織共同發布推進“一帶一路”貿易暢通合作倡議;中國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規模初步預計約3000億元人民幣,為“一帶一路”提供資金支持。
商務部研究院副主任劉華芹對澎湃新聞分析,五月“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之后,“一帶一路”第一次從中方的倡議變為真正的參與國的集體行動,成為了全球性舉措。據了解,中國去年全年對外投資1701.1億美元,同比增長44.1%,預計到2020年,中國對外投資將達1.2萬億美元。
未來重要發展方向: 第三方參與的基礎設施建設
對于中英的互補合作,吳僑文稱,英國公司的優勢主要有兩點:一是英國在工程經驗、風險評估咨詢等方面有優勢;二是能提供性價比高的融資服務。而這些都能在中英企業合作中發揮作用。
除此之外,英國阿特金斯咨詢公司合伙人西蒙·斯普納爾(Simon Spooner)也告訴澎湃新聞,兩國阿特金斯國家級別合作帶來幫助是巨大的,英中基礎建設線已經基本建成,英方采取了大量措施來幫助英方公司與中國公司打交道、談合作、分享經驗,將來項目的融通資金安排也有了新的可能。
對此,劉華芹回應表示,英方在咨詢、法律服務、標準化方面都有經驗,這是中國企業可以借鑒學習的。她還指出,中國企業“走出去”還處在發展階段,承包的低端工程比較多,而且常常是事倍功半。要學習英國的項目管理經驗以及項目建設過程經驗、提高管理水平,才能降低風險、改善盈利。
事實上,近年來,中英企業的項目合作正在加快腳步,已經有47個配對成功項目。英國現在在英國倫敦金融城成立專門的團隊,研究中英基金資本合作可能性。今年3月,中英孵化器正式簽約落地杭州濱江高新區,雙方簽訂“六和橋國際雙子星孵化集群”合作項目。該平臺也架起了人才和資金之間的橋梁,對中英兩方都有重要意義。
至于第三方參與投資建設的概念年,劉華芹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解釋道,一是中方作為第三方參與項目,比如融資或是提供經驗。中國企業原來在發展中國家參與的基礎設施建設,就是亞行、世行跟中國和對象國合作的。比如中吉烏公路就是由中國投資建設的。
二是在第三國由兩國合作出資建設項目,比如中國和英國一起在埃塞俄比亞做項目,這是將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雖然“一帶一路”是中國發出的倡議,但是也要求別的國家一起參與,共建項目、共同融資。
劉華芹強調,探討正如如吳僑文所說,“一帶一路”合作重點已經從國家層面的政策對接轉變為了項目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在高峰會之前是共商階段,高峰會之后進入共建階段。務實推動項目合作、參與國產能合作、互聯互通、園區建設等各方面的發展,才是‘一帶一路’今后要走的路?!?/p>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3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