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關注女籃,大概對布蘭妮·格林納(Brittney Griner)并不陌生,
她可以說是美國女籃的一塊金字招牌,曾帶領美國女籃在2016、2021年奧運會上兩度贏下金牌,其影響力與知名度可想而知。
但就在今年2月,她卻突然失蹤了,再出現時已經到了俄羅斯的監獄——
俄羅斯海關發現她行李箱里裝有含大麻油的煙彈,以走私罪將其逮捕。
但這個罪行說起來動機其實不怎么充分,因為自2014年以來,格林納便會趁WNBA休賽期,前往歐洲聯賽打球,
準確地說是給葉卡捷琳娜堡女籃當外援,這份工作給出的薪資是她在美國的五倍,
這次前往俄羅斯,她依舊是去打球的,那個煙彈大概率就是她自己用的。
盡管如此,她還是被俄羅斯官方判了9年。
美國官方這邊一直說在努力跟俄羅斯交涉,時隔近10個月,如今終于有了結果,格林納回家了。
12月8號,拜登在白宮發表了演講:“剛才我和布蘭妮·格林納通過電話。她很安全,她在飛機上,正在回家的路上。 ”
她的精神狀態看起來還不錯,還跟記者談笑風生。
拜登還跟格林納的妻子擁抱,一副喜氣洋洋的樣子。
但有一件事拜登沒提,那就是格林納并非是俄羅斯無罪釋放的——
實際上,她是被“換”回來的,美國和俄羅斯交換了囚犯,而俄羅斯接回家的人,叫維克多·布特(Viktor Bout)。
發布會上有記者向拜登提問,說俄羅斯方面得到了什么呢?
記者問了幾次,拜登都沒搭理,隨后徑直離開了房間,顯然是不想提。
這個話題之所以如此讓拜登如此膈應,是因為布特是一名軍火商,他還有個外號,叫“死亡商人”。
顧名思義,和格林納比起來,布特犯下的罪行就要多得多,也嚴重得多。
身為軍火商,布特對自己的隱私保護得很好,聯合國文件和布特本人都表明他的出生地是前蘇聯的杜尚別,
但根據南非情報局和英國特別外交事務委員會的說法,他又成了烏克蘭人,
他有可能出生在1967年1月13日,但也只是有可能而已,
根據聯合國利比里亞問題委員會的說法,布特至少持有四本護照,這事最后也無從考證,
總之蘇聯解體后,他就順理成章地成了俄羅斯公民。
蘇聯還在的時候,布特曾在部隊服役,但除了畢業于俄羅斯軍事外國語學院外,沒有任何關于他軍旅生涯的確切信息。
人們只知道蘇聯解體后,他利用之前的關系買了幾架軍用運輸機,并在1995年的利比里亞創建了自己的第一家航空公司,Air Cess。
起初,他主要在非洲和亞洲各地運輸鮮花、腰果和冷凍雞肉——但和軍火比起來,這些東西的利潤就顯得太低了。
正巧,前蘇聯又積攢了大量的槍支彈藥.........
很快,他和保加利亞的某軍火商搭上線,開始給人提供槍支。
需要指出的是,交易武器有時并不違法,但合法的武器交易往往需要一份證書,即所謂的“最終用戶證書”,以識別買家的身份。
但布特的客戶有許多曾被國際方面制裁過,不被允許買武器,所以他們就通過偽造“最終用戶證書”的方式來非法購買。
但布特也不管是真是假,反正有就賣,來者不拒。
2000年,一份聯合國報告指出,"在1996年至1998年期間,保加利亞的武器制造公司利用來自多哥的偽造版最終用戶證書出口了大量不同類型的武器,而Air Cess公司,正是這些武器的主要承運方。”
這些武器很可能是賣給安盟的,用來打安哥拉內戰了,
諷刺的是安盟打的是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而后者正是他服役期間,蘇聯幫助過的對象......
當然他的客戶也不只這些而已,還包括查爾斯·泰勒,后者引發了第一次伊比利亞內戰,是非洲最著名的軍閥之一。
后來查爾斯·泰勒被判處戰爭罪和危害人類罪,流亡尼日利亞,最后被聯合國抓了,判了11項重罪,要蹲50年大牢(當年他64歲,跟無期也沒啥區別)........
就這樣一個戰爭犯,布特與其關系密切,還有目擊者說曾看過兩人私下會面。
90年代還發生了著名的南斯拉夫戰爭,導致南斯拉夫分裂成現在的六個國家,據說布特在其中也“出了不少力”,尤其是在波黑政府軍起義期間。
他跟哈?!で卸骷妫℉asan ?engi?,曾任波赫聯邦副總理兼國防部長)交往甚密,兩人均曾在八九十年代的德黑蘭住過,自此便有了生意上的聯系,
所謂“生意”,自然就是指軍火。
總之九十年代發生的戰事不少,其中他的影子出現得很頻繁,這也很正常,因為他既能賣各種各樣的軍火,手里還有飛機,能運輸,簡直是一站購全還包郵了.......
一來二去,他的名氣變得越來越大,中情局和軍情六處都開始聽說西非有他這么號人物,
但自始至終,他們都沒能發現布特到底長什么樣子,只知道他“有一雙冰冷的藍眼睛、娃娃臉,獨特的濃密小胡子”。
還是在九十年代后期,一名比利時記者在剛果叢林中偶然遇到他,拍下了當時僅存的兩張照片,這時人們才知道這人長什么樣:
進入新千年后,世界各地的戰事呈減少態勢,最出名的一次大概就是阿富汗戰爭,戰爭爆發后,布特出現在莫斯科,
他聲稱自己雖然會定期前往阿富汗,但他并沒有和基地組織有任何聯絡,而是在支持北方聯盟。
外界對他的話普遍不大信任,但女籃有件事大概率是真的,那就是戰爭爆發后,基地組織開始向外運送黃金和現鈔。
國際上能完成這項任務的人不多,他是其中之一,具體是不是他做的,那可能就真得問他自己了。
自阿富汗戰爭后,布特的主要客戶就成了非洲的各路軍閥,特別是在第二次剛果戰爭期間。
此外,據說他曾向肯尼亞運送過地對空導彈,這東西后來造成了2002年的蒙巴薩恐怖襲擊,基地組織干的,
所以說他否認和基地組織有聯系,可能還是得打個問號。
還有就是2011年,卡扎菲政府被推翻,事后人們審查了情報記錄,發現布特在利比亞的“商業”版圖不小......
可以說,在近30年世界各地的戰爭中,他的影子幾乎到處都是。
2005年,尼古拉斯凱奇拍了《戰爭之王》,原型就是布特,可見其影響力。
但即便犯下這么多罪,他卻依然好好的,沒有被逮捕。
這是因為他的手段相當豐富:他通過不斷移動地點、不斷開新公司,不斷將飛機重新注冊,
來跟官方玩打地鼠,這使得當局很難對他提起訴訟。
此外,他自己也相當小心,不管客戶為他提供了多么豪華的住處,他都會和他的直升機機組人員一起睡覺——這是為了盡可能靠近直升機,幾分鐘內就能逃跑。
2002 年,國際刑警組織對布特發出了紅色通緝令,但由于他的這些手段,真正被判刑要到10年之后了。
還是2008年,美國緝毒局玩了一招釣魚執法,收買線人,自稱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FARC),希望能從布特手里買一批軍火,請他到泰國詳談,
結果一落地,出動的自然是警察,布特逍遙法外二十年,此時終于落網。
2009 年 8 月 11 日,曼谷刑事法院以案件的政治性質而非刑事性質為由,作出了對布特有利的裁決,并拒絕了美國的引渡請求,美國對該裁決提出上訴。
結果在8月20日,泰國方面就轉變了口風,表示可以將布特引渡到美國......
11月16日,布特被從泰國引渡到美國,當然俄羅斯政府認為這是非法的,所以一直在抗議譴責。
但美國最終還是無視了俄羅斯的抗議,2012年4月5日,布特被判處25年監禁,此時布特已經45歲,出來就70歲了。
沒想到過了十年,他就被換出來了.........
未來他還會不會繼續從事軍火事業尚未可知,但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當年策劃逮捕布特的人相當惱怒,前緝毒局局長邁克爾·布勞恩表示:
“對那些冒著生命危險逮捕他的人來說,釋放他無異于一記耳光?!?/p>
怪不得拜登不愿意提這件事.......
雙方的交換背后藏著多少政治上的斡旋,普通人不可能知道,但至少對于格林納來說,能夠回家過圣誕,大概是這十個月以來的,最大的寬慰了。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2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