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范圍內,德國的青訓實力一直為人所稱道。但在國內聯賽的賽場,德國人卻并不中意限制外援這樣的政策。
剛剛過去的新賽季德甲首輪,弗賴堡主場戰平法蘭克福的比賽中,客隊祭出了“全外援”的陣容,即便世界足壇,這樣的情景也不多見。
8月20日,新賽季德甲首輪,弗賴堡主場和法蘭克福0比0戰平。東方IC 圖
近20多年來,德甲聯賽對于外援的限制一直都在放寬。但在今年夏天,聯合會杯和U21歐洲杯兩項冠軍證明了他們在青年人才上的領先。
對于培養年輕球員,德國足協的方針不在場上名額,而在于基層的建設。
德甲球隊的“全外援”陣容
新賽季德甲首輪,弗賴堡主場和法蘭克福0比0戰平。
比分有些沉悶,但憑借著自己的陣容,客隊法蘭克福抓了一波眼球。
法蘭克福的首發球員分別是:2個法國人、2個日本人、2個荷蘭人,此外,芬蘭人、阿根廷人、美國人、瑞士人和塞爾維亞人各一個。
也就是說,這場比賽,法蘭克福祭出了“全外援”的陣容。其中的錢德勒雖然是法蘭克福自家青訓培養的球員,但由于其父親是美國人,因此在國家隊上他選擇的也是美國隊。
事實上,在德甲,出現“全外援”陣容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早在2001年,科特布斯就在德甲開創過這一先例。
不過直到今天,在整個世界足壇上,頂級聯賽中出現這樣的狀況仍然不多。
外援政策一步步放開
其實在上個世紀,德甲對于外援的限制也曾經嚴格,1992年之前的約20年時間里,德甲都規定每場比賽只能有兩名外援。
1992年以后,德甲的外援政策變成了“3+2”,即3名外援加2名在德國踢了5年球的外援。
隨后從1996-1997賽季開始,隨著博斯曼法案的出臺,德國足協也廢除了對歐盟國家的外援限制,但對非歐盟球員的上場人數限制仍然保持在3人。
2001年,這一限制又被放寬到了5個,數年之后,德國足協終于決定完全“放開”。
經過德國足球職業聯盟的投票,從2006年夏天開始,德甲的引進外援名額限制全部“作廢”,這讓德國成為了歐洲五大聯賽國家當中對外援限制最寬松的國家。
不再限制外援之后,取而代之的是對俱樂部中“德國培養球員人數”的限制。
一開始的規定是“2+2”,即俱樂部一線隊必須有2名該俱樂部培養的球員,2名其他德國俱樂部培養的球員。此處“培養”的定義是:15歲到21歲期間至少效力三年。
隨后,這一人數規定逐漸提高,增加到了“4+4”的數量。
培養人才靠青訓基建
雖然沒有在高級別聯賽中強制增加本土球員的出場機會,但德國足協采取了另一種方式來培養本土人才。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青訓上的“基礎建設”。
2000年歐錦賽德國隊小組出局后,德國足協就出臺了著力青訓的“天才培養計劃”,規定德甲和德乙的所有俱樂部都必須要有符合專業標準青訓學院,并且要和學校進行“體教結合”的合作,讓球員小時候接受足夠的文化教育。
在硬件上,德國足協的標準也相當嚴厲,每支德甲青年隊必須有3塊專業場地 (德乙2塊)、3名教練(德乙2名),還必須有門將教練、隊醫和醫療室。
而在足球教練員的培養上,德國的教練數量也是領跑歐洲,僅被俱樂部聘請的青訓教練就有約20000人。
根據這項計劃,德國足協已經在全國設立了近400個青訓基地,并且有超過1000名青訓教練在基地為小球員提供指導。
加上對俱樂部的青訓準入資格嚴格要求,合力之下,德國的青年球員水平日漸提高。今年夏天,德國國家隊“二隊”奪得聯合會杯,“三隊”問鼎U21歐洲杯就是最好的證明。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