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十二強賽”結束后,短期內應該很難再聽到關于中國男足的消息,沒想到馮瀟霆跟鞏漢林的“網絡對噴”再次把中國男足送上了熱搜。
大概情況給各位整理一下:
先是以政協委員身份參加兩會的小品演員鞏漢林批評中國男足拿著幾百上千萬的年薪,但進不了球,給中國足球“丟臉”。(成績差就不該拿那么多錢,科研人員更應該高待遇)
隨后前國足隊長馮瀟霆發文回懟,甚至直言“我退役,讓鞏漢林上吧”。還表示中國足球要提升需要的是實干家,而不是鍵盤俠。(表達的意思就是委屈,大家不理解,不包容,都是鍵盤俠)
隨后眾多知名媒體人及網友也參與到熱議中,甚至人民日報都發文:
中國足球的問題不能簡單歸咎于球員,但說中國足球搞不好是因為“鍵盤俠”的批評,恐怕是中國足球運動員過于“玻璃心”了。
關于這件事情,我就認準一個理:你踢不好,踢不贏,就得認。
你們拿著中國體育圈幾乎最高的收入,就應該拿出相匹配的競技表現來,否則別人批評你們有錯嗎?
用前國足隊友李毅的話來說,“你們都輸給越南了,你們怎么好意思要求外界的理解?”
球迷不專業,球迷鍵盤俠,球迷整天亂噴,那球迷們求求你們拿出點成績來,用勝利來反擊這群你們覺得不理解你們的鍵盤俠。
言歸正傳,一支足球隊少說20位球員,中超聯賽明星級別的球員年薪大幾百萬、上千萬是很常見的事情。
那這些球隊背后到底都是怎樣一群“幕后老板”,能有如此雄厚的資金玩轉足球這項堪稱燒錢的金元運動?我們今天一探究竟。
廣州足球俱樂部
關于廣州足球俱樂部背后的金主,估計是最近一年來中國老百姓提到過最多的一個企業名稱——恒大集團。
廣州足球俱樂部的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廣州市足球隊,1984年被廣州白云山集團接管,隨后又經歷了太陽神、日之泉、廣州醫藥等多家單位贊助或持股管理,直到2010年被廣州恒大集團以一個億的價格直接買斷全部股權。
恒大集團成立于1997年,巔峰時期是國內最大的房地產企業之一,市值突破萬億元,甚至一度被稱作全球第一房企。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這家2020年還意氣風發的龍頭房企,突然在去年夏天暴雷出巨額負債的情況,接近2萬億“爛攤子”讓吃瓜群眾目瞪口呆。
河南嵩山龍門足球俱樂部
1958年,河南省足球隊成立,這也是河南嵩山龍門足球俱樂部的前身。
1989年河南建業集團接手河南省足球隊,更名為河南建業足球俱樂部,后在2021年受“中性名”政策要求改為河南嵩山龍門足球俱樂部。
建業集團成立于1992年,是國內知名的大型地產、文旅企業,數據顯示2020年企業總資產高達1821.49億元,全年銷售額突破1274.8億元。
建業集團創始人胡葆森2019年的時候曾以41億元的身價位居《中國胡潤百富榜》第1008位。
深圳市足球俱樂部
1994年,容志行、曾雪麟等人出資組建了深圳足球俱樂部;1997年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收購球隊,更名為深圳平安隊;2002年健力寶集團收購球隊,更名為深圳健力寶足球俱樂部。健力寶后來退出后,球隊又因為不同投資人、贊助商更改過好幾次名字。
資料顯示現在深圳足球俱樂部的大股東是可域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持股高達62.5%,企業成立于2005年,從事酒店管理業務,注冊資金5.4億元。
剩余持股比例較高的應該是深圳佳兆業集團,一家成立于1999年,總資產高達3200億元的大型企業。
重慶兩江競技足球俱樂部
重慶兩江競技俱樂部的前身是1994年成立的武鋼職業足球俱樂部,1995年被前衛體育收購后搬遷至重慶。
2000年重慶力帆集團對球隊進行收購,此后還經歷了云南紅河俱樂部的資源整合等,2021年受“中性名”政策要求更名為重慶兩江競技足球俱樂部。
資料顯示,球隊目前實際擁有者是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和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前者指包含科研開發、發動機、通機、摩托車和汽車整車生產、銷售為主業并集金融、地產于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2018年營業額就高達425億元,也是中國500強企業之一。
而武漢當代科技公司則是1998年成立的大型民營高新技術產業企業,注冊資本55億元,2021年營業額達到271億元。
山東泰山足球俱樂部
山東泰山俱樂部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山東足球隊,1973年更名為山東魯能足球俱樂部,隨后1994年又因為濟南市政府入資短暫更名為山東濟南泰山足球俱樂部,2021年受“中性名”政策要求,更名為山東泰山足球俱樂部。
現階段山東泰山足球俱樂部背后的老板應該是魯能集團和濟南文旅集團。
魯能集團是2003年成立的大型地產、煤電、電力、新能源經營領域企業,注冊資本200億;濟南文旅集團是2017年合并成立的文旅發展企業,注冊資金為30億元。
天津津門虎足球俱樂部
天津津門虎的前身其實大有來頭,嚴格意義上可以追溯到到1956年成立的全國足球青少年運動員國家隊(白隊),后以原有班底更名為天津市足球隊,1995年更名為天津三星足球俱樂部,1998年更名為天津泰達足球俱樂部,2021年受“中性名”政策要求更名為天津津門虎足球俱樂部。
球隊實際擁有人是天津泰達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注冊資本110億元,主要經營城市地產綜合開發、金融和高端制造。
數據顯示2020年營收865億元,總資產高達4596億元,中國500強企業之一。
青島足球俱樂部
青島足球俱樂部最早成立于2013年,當時名為青島海牛足球俱樂部,2016年又更名為青島黃海足球俱樂部,2019年更名為青島黃島青港隊,2021年受“中性名”政策要求更名為青島足球俱樂部。
資料顯示,青島足球俱樂部第一股東是深圳衡業投資集團,占股63.625%,其次黃海健康產業集團占股27%。
前者成立于2003年,注冊資本1.5億元,主要經營實業投資;或者成立于2016年,注冊資本4.9億元。
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
北京國安,中國聯賽資歷最老的俱樂部之一,其前身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成立的北京市足球隊,1960年更名為北京青年隊,1964年更名為北京隊,1991年更名為北京神州隊,1992年正式更名為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
北京國安目前球隊的擁有者是中赫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冊資本1.17億,主營高端地產、商業開發、文旅體育等產業。
滄州雄獅足球俱樂部
2011年福建駿豪力菲克足球隊成立,隨后在2012年將球隊股份的70%賣給了河北永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球隊也搬遷至石家莊,更名為石家莊永昌駿豪足球俱樂部。后在2021年受“中性名”政策要求更名為滄州雄獅足球俱樂部。
永昌地產成立于1995年,注冊資金5億元,是河北地區實力較強的本土房地產企業,還曾入選過中國房企產企業200強。
上海海港足球俱樂部
2005年12月,上海東亞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根寶足球基地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上海東亞足球俱樂部。
2014年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對球隊完成整體收購,更名為上海上港足球俱樂部。2021年受“中性名”政策要求,更名為上海海港足球俱樂部。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冊資本231億元,國內大型港務企業,2020年營業額高達361億元。
上海申花足球俱樂部
上海申花,同樣的中超老牌成員,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華東體育足球隊,1954年改為華東體院隊,1958年更名上海市足球隊,隨后在1993年更名為上海申花足球俱樂部,2014年更名為上海綠地申花足球俱樂部。2021年受“中性名”政策影響,又改回上海申花足球俱樂部。
其球隊擁有者是1992年成立的綠地集團,主營房地產、能源業務,注冊資本121億元,2019年營業額高達4200億元,資產規模達到1.14萬億。
河北足球俱樂部
河北足球俱樂部的前身其實是2009年參加全運會的河北隊,2010年由河北省足協和中基地產集團共同出資建隊,球員就是以全運會班底為主,取名為河北中基足球俱樂部。
2015年華夏幸?;鶚I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收購球隊,更名為河北華夏幸福,又將球隊主場遷移至秦皇島。2021年受“中性名”政策影響更名為河北足球俱樂部。
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營地產投資,2019年營業額突破1000億元,企業總資產突破4500億元。
大連人職業足球俱樂部
2009年,大連阿爾濱足球俱樂部正式成立,隨后在2015年轉讓至大連一方集團有限公司,球隊也更名為大連一方足球俱樂部。
大連一方集團成立于2001年,注冊資本5億元,主營醫療、地產投資、文旅開發等業務,同時還是萬達集團的股東。
不過球隊在今年一月份在2021中超中甲升降級附加賽次回合,球隊0-1小負成都蓉城,降入中甲。
廣州足球城俱樂部
廣州足球城俱樂部的前身是1987年成立的沈陽市足球隊,1995年更名為沈陽海獅足球俱樂部,2001更名為沈陽金德足球俱樂部,2007年球隊搬遷至長沙后更名為長沙金德足球俱樂部。
2011年,球隊被收購以后搬遷至深圳,更名為鳳凰足球俱樂部,后因欠薪問題退出被廣州富力收購,更名為富力足球俱樂部。2020年更名為廣州足球城俱樂部。
廣州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注冊資金8億元,2019年營收908億元,在2016年的時候總資產顯示就有2264億元。
武漢足球俱樂部
武漢足球俱樂部的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湖北足球隊,后改名為武漢光谷足球隊,2009年又改名為湖北綠茵足球隊,2012年改名為武漢卓爾足球隊,2021年受“中性名”政策要求更名為武漢足球俱樂部。
目前球隊擁有者是卓爾(武漢)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主營現代物流及供應鏈服務,2021年營業額突破1000億元。
長春亞泰足球俱樂部
1996年夏天,長春亞泰足球俱樂部正式成立,由吉林亞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注資1000萬創建。
亞泰集團成立于1993年,主營地產、醫藥、證券、水泥等業務,2020年營收190億元,總資產突破580億元。
注:文中所提到的“中性名政策”是2019年年底由中國足協提出的聯賽改革內容之一,說白了就是杜絕球隊名字里出現企業名稱等等,效仿歐洲聯賽找一個專用名稱。
這個政策出發點其實是好的,可惜不適用當下的情況,讓很多投資人信心大打折扣。
結語
就現階段來看,整個中超聯賽背后的“幕后老板”,超過80%都涉及地產板塊,甚至所謂的“中超金元時代”都可以說見證了地產的狂歡。
但也正因為“幕后老板”大多是地產企業,伴隨著中國地產的寒冬來臨,諸多中超球隊的發展同樣迎來低谷。
要知道現在面臨資金問題的可不止廣州恒大一家,據說聯賽里半數左右的俱樂部都面臨入不敷出的局面,甚至連薪水都遲遲發不下來。
其次“中性名”政策讓很多想通過贊助做廣告的企業也喪失了投資欲望,球隊經營更是難以為繼。
最后還是回到文章一開始的問題上,就在這樣一群“幕后老板”的高薪助力下,中國足球依舊停滯不前,甚至是“開倒車”,真的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
不敢多說,怕被認為是“無知的鍵盤俠”,但還是希望中國男足能進步一點,哪怕一點也行。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2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