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作為人類體育歷史上最輝煌的球類運動之一,一直被全世界數以億計的球迷狂熱的喜愛著,不僅是因為它在體育界有著重要的意義,更是因為足球文化的盛行讓它形成了立體而豐滿的產業結構,甚至成為了很多球迷的精神信仰,支撐著許多人奮發前進。
中國古代的蹴鞠運動雖然是現代足球的祖先,但從19世紀中葉就開始在英國發展的現代足球運動與當時國力逐漸衰弱的清朝已經距離得越來越遠了,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隨著國力的日益增長,足球運動才得以再次回到人民群眾的視野當中,可惜差距是顯而易見的,如果說工業和科技還能夠憑借通過幾代人的奮不顧身和艱苦奮斗來實現,足球這樣的體育項目究竟該定位在國家政策上還是只是普羅大眾的娛樂活動——應該順應市場發展而非政府干預,于是中國足球面臨著一個難以解答的問題,那就是中國足球到底是什么?
相信作為一個純正的中國人,很難理解國外疫情失控每天確診爆炸的情況下,為何足球比賽依舊要冒險進行?命都不要了?如果去年中超索性取消,相信很多球迷除了罵上幾句,感嘆一下經濟損失以外也并無太大反應??墒欠从^德甲、西甲等比賽復賽以后,除了德甲相對穩健,英超、意甲、西甲、法甲都有許多球員被確診新冠,這樣的事情放在國內,不可想像啊……那么換個角度,您可知道對于已經發展了二百多年現代足球運動對于西方來說根本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消遣工具,除了是很多人謀生工具以外,足球真的可以被稱為西方國家許多國民的信仰,難以輕易撼動。而在中國,足球的定位始終還在搖擺不定,究竟是一項運動又或者是一項產業?甚至還可以是一項公益活動?相信纏繞其中的疑問令許多球迷甚至足球業界人士乃至媒體都難以解讀,而作為執掌中國足球這條巨輪的中國足協目前對于這些問題的回應同樣模棱兩可,就連不久前陳戌源在接受央視節目采訪時候的答案也顯得有些無力……
中國足球是什么?改革開放之前或許對于中國人來說,足球還很遙遠,只是孩童課后的消遣,只是偶爾半導體中傳來的歡呼;隨著國家的發展,職業化足球的出現,打開窗戶看到了國外足球產業的昌盛,看到了膚色各異的足球健兒在綠茵場上鑄就的一段段傳奇,讓人們終于愛上了足球……可是屢屢碰壁的中國足球,在改革中蹣跚著,卻不見長足的進步,球迷的心熱了冷、冷了熱,熱脹冷縮一番后沒了“心臟病”,甚至悸動的感情也跟著一起消失不見。
如今江蘇蘇寧在成為中超冠軍僅僅百余天后就宣告解散,無疑將中國足球光芒之下的腐爛一面暴露無遺,而即便中國足協一番措施過后,蘇寧該不該起死回生又成了熱議的問題——按照足協原計劃,明天準入名單就要公布了,陳主席在接受白巖松采訪時也并未咬死江蘇已經徹底告別,但是如果真的保住準入資格,那中國足協這些嚴苛的政策意義何在?體育競技的公平又何在?忽然腦海中就想起了當年范大將軍的一句名言……
疫情或許令足球投資商損失慘重,導致其將自己割離足球以防止過度損失,但這不是單純的問題,企業家們看重的更是足球熱潮的退去,看重的是在這樣的浪潮之下,如何保存自己與企業的名聲和利益,沒有了政府的支持,資本的獠牙在“金元時代”結束的時候,果斷的咬下了自己身上名為足球的“肉瘤”,逃離而去……
中國足球,現在需要拯救,不是公益產業的零投入,也非“金元時代”的不計成本,市場環境的大格局之下,中國足球面臨的不是一年或者兩年的寒冬,而是在新生代斷層的幾年時光內韜光養晦,堅守名為足球的信仰,為之拼搏、為之奮斗,這條路艱辛而坎坷,充滿不理解與孤獨,但這一切都是中國足球至今沒有自己的核心文化,沒有穩固的產業結構與精神信仰支撐而導致積累至今的問題,只被作為賺錢工具的足球是沒有靈魂的,被追逐利潤的資本拋棄也是必然的。中國足協這位舵手已經帶著中國足球來到了一個新的岔口,未來的方向和目標應該被確立,舊的問題應該被標記且解決,不然即便如泰坦尼克也會沉入汪洋,更何況已經跌跌撞撞遍體鱗傷的中國足球……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1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