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爾世界杯真是新鮮事不斷,首先2200多億的壕級投資稱歷屆之最,也首次使得世界杯在北半球的冬天舉行,其次讓世界杯主辦球隊開幕不敗的記錄被厄瓜多爾打破,接著迎來了最長的上半場傷停補時和最早的守門員替換……實際上,藍裕文化主題開發設計院認為,卡塔爾世界杯從一開始就開了很多先河,相信此后會更加精彩。今天我們要為廣大球迷帶來的是歷屆球場的現狀。
足球場,不僅是比賽場所,更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但就像奧運場館一樣,每一座足球場都面臨這不同的命運,因此也就有了自己獨特的故事。
2022世界杯的八大球場
卡塔爾世界杯8座球場中,有7座是新建的,而另一座也是翻新而來。目前我們無法預料這些球場的后續命運,但如果卡塔爾能以此為契機,大力推行足球賽事,以后以舉辦足球比賽為主,這對卡塔爾的經濟和球場的未來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1
盧賽爾體育場——世界杯主場館
盧賽爾體育場是卡塔爾世界杯主體育場,被稱為卡塔爾國家“一號工程”。該球場的設計靈感來自阿拉伯傳統燈籠光影交錯的圖案,建筑過程中應用多項先進科技。盧塞爾球場可容納80000人。盧賽爾球場是由中國鐵建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承建,作為世界上同類型索網體系中跨度最大、懸挑距離最大的索網屋面單體建筑,加上多項環保節能技術和可回收材料的使用,盧賽爾體育場也成為世界最為節能環保的體育場之一,成為中卡兩國務實合作的標志性項目。
2
Al Thumama 體育場
阿圖瑪瑪球場設計靈感來自中東地區男性常戴的編織軟帽,這一設計呈現了阿拉伯地區的文化與傳統。阿圖瑪瑪球場可容納4萬名觀眾。世界杯結束后,球場的上部看臺將被改造為精品酒店。建筑外觀形似穆斯林男士帽子,象征著尊嚴和自由,技術上體育場可保持18攝氏度的恒溫。
3
974 體育場
974球場是國際足聯世界杯歷史上首座可完全拆解的球場,由974個集裝箱組成,這一數字和卡塔爾的國際電話區號相同。該體育場使用集裝箱、可移動座椅和其他模塊化“積木”建造,其創新設計的圓形球場座位,將實現自然通風,無需使用空調。974體育場(Stadium 974)位于拉斯阿布阿巴迪,可容納4萬名觀眾。組成體育場的每一個集裝箱都是一個組裝模塊,可拆卸的椅子、零食攤位、廁所等,都能被預先安裝好,再一個個搭起來,模塊化的設計,也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建造時間和材料浪費。體育場將座位分為上下兩層,世界杯結束后,上層的座位可以被完全拆除,拆除后的集裝箱可以繼續在別的地方建館,還能用于建成經濟適用房
4
阿爾拜特體育場 Al Bayt Stadium
阿爾拜特體育場設計靈感來自海灣地區游牧民族使用的傳統帳篷,頂棚可開合。海灣球場上層的座椅將在卡塔爾世界杯結束后被拆除,捐贈給需要體育基礎設施的發展中國家。這座能容納6萬名觀眾的球場是卡塔爾世界杯開幕式暨揭幕戰承辦場地。球場內設有創新的冷卻系統,能夠配合遮陽屋頂降低場館內部溫度。
5
哈利發國際體育場
哈里發國際體育場始建于1976年,是卡塔爾歷史最悠久的足球場館,在2006年亞運會時翻修過。外形像一個半張口的貝殼狀,采用巨大的弧形結構,2017年翻修后重新開放,增加了1.2 萬個座位,可容納四萬余名觀眾。
6
阿爾賈努布體育場
阿爾賈努布體育場(Al Janoub Stadium)以其建造的城市命名,距離多哈市中心23公里,于2019年5月16日開放,可容納四萬名觀眾。賈努布球場的設計靈感來自卡塔爾單桅三角木質帆船的船帆,這種帆船曾是卡塔爾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賈努布球場周圍正在開發廣闊的綠色空間,還將建設騎馬道、跑道和自行車道和多功能室內競技場等空間。體育場最大的設計亮點在于它的可控式折疊屋頂,屋頂采用了折疊式聚四氟乙烯(PTFE)板材和電纜覆蓋,當它展開時,就像一個船帆覆蓋在球場的上方,該設計既融合了本土文化,也為比賽創造了一個涼爽的環境。
7
教育城體育場
教育城體育場位于多哈大學城,建成開放于2020年,曾舉辦過2020卡塔爾世俱杯的比賽。可容納4萬名觀眾。從外觀上看,教育城體育場的設計融合了伊斯蘭傳統建筑風格與現代元素,由眾多三角形組成的菱形圖案,采用了鑲嵌細工的幾何立面,會隨著陽光照射的角度不同而改變顏色,被人們稱為“沙漠中的鉆石”。
8
艾哈邁德·本·阿里體育場
艾哈邁德·本·阿里體育場(Ahmad Bin Ali Stadium)位于瑞揚,可容納4萬人。這座球場原址有座老球場,其九成材料都被回收和用來修建這座新球場。全新的艾哈邁德·本·阿里體育場于2020年12月18日投入使用,該體育場位于沙漠邊緣,被稱為"沙漠之門"。體育場的設計靈感來自沙丘和伊斯蘭建筑,場館外側滿是發光和變色的多媒體屏幕。這些屏幕上目前罩著一層金屬膜,上面描繪著卡塔爾建筑中常見的圖案和花紋。
2018俄羅斯21屆世界杯體育場
從波羅的海沿岸的加里寧格勒,到1800英里外烏拉爾山腳下的葉卡捷琳堡,12個球場遍布俄羅斯大地,它們承載了2018年世界杯的全部64場比賽。
盧日尼基體育場是本屆世界杯的中心場館,俄羅斯政府于2013年拆除了原體育場,并在盡可能保留其歷史面貌和建筑風格的基礎上重建了一座可容納81000名觀眾的新場館。
盧日尼基球場由建筑師Alexander Vlasov于1955年到1956年主持設計并建造。該場館坐落于莫斯科1930年代城市規劃的主軸線上,該軸線串聯了克林姆林宮,基督教堂和莫斯科公立大學等城市重要地標。盧日尼基球場曾是1980莫斯科奧運會主會場。自2013年起,該場館便因為重修工程而暫時關停。2018年該場館將再次開啟,成為俄羅斯世界杯的舉辦場地之一,并舉辦了該屆世界杯的總決賽。重修工程由位于莫斯科的建筑工作室SPEECH architectural office主持設計,在現有建筑形態的限制下,增大場館容量和使用面積,并最終實現符合國際足球聯盟比賽標準的世界級體育場館。
盧日尼基體育場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俄羅斯最大的專用足球場,1998年被評為歐洲足球錦標賽五星球場之一,2008年被譽為歐錦賽最佳球場。此外,它還擔任過滾石樂隊、邁克爾杰克遜、U2和紅辣椒樂隊的演唱會場館。
2014巴西20屆世界杯體育場
2014年巴西世界杯比賽,于12座城市的12座場館中舉行,除了決賽場地里約熱內盧馬拉卡納球場外,還包括薩爾瓦多的新水源競技場、阿雷格里港的貝拉里奧體育場、福塔萊薩的卡斯特朗體育場、庫亞巴的潘塔納爾競技場、馬瑙斯的亞馬遜競技場、貝洛奧里藏特的米內朗體育場、累西腓的伯南布哥競技場、納塔爾的沙丘體育場。開幕式在圣保羅的圣保羅競技球場,季軍爭奪戰在首都巴西利亞的國家體育場。
馬拉卡納體育場是巴西最負盛名的體育場,1950年巴西舉辦世界杯時建造了這座體育場,經歷60多年的時間,2014年巴西再次舉辦世界杯,這座體育場重新發揮了自己的余熱,這座體育場氣勢恢宏,是巴西的足球圣地。
經過2010年翻修以后,這座體育場座位數量減少到78639個,減少底層看臺以后,這座體育場看起來更加整潔美觀,雖然不符合舉辦世界杯決賽的場地要求,這座體育場卻一直被保留下來,也是目前巴西最大的體育場,經過返修體育場還增加了頂蓋,這座體育場對巴西有特別的意義,迪迪、貝利、加林查、蘇格拉底、羅納爾多、內馬爾等人都曾在這里創造過屬于自己的輝煌,在這座體育場,貝利踢進生涯第1000粒進球,也是在這里告別球場,封靴退役。
除了貝利以外,濟科是在馬拉多納體育場進球最多的球員,他在這里一共踢了435場比賽,共進333球,馬拉卡納體育場早已超越了體育場館的界限,它更像是巴西足球的一個文化符號,這座體育場記載著巴西足球的榮辱悲歡,現在這座體育場附近已經發展了發達的旅游業,當地政府修繕這座體育場的費用已經足以修建一座新的體育場,但是它在巴西人心中的地位神圣而偉大,馬拉卡納體育場已經成為一個文化圣地,靜靜述說著歷史的厚重。
2010南非19屆世界杯體育場
第十九屆世界杯足球賽(官方名稱:2010 FIFA World Cup South Africa?)決賽周于2010年6月11日在南非的九個城市的十座球場舉行,本屆是首次在非洲舉行的世界杯。
FNB體育場,也稱“足球城體育場”坐落在約翰內斯堡西南部的索韋托區,建于1989年,可容納94,736人,是南非最大的球場。足球城是2010年世界杯最重要的體育場,也是規模、創新、設計和技術的突出典范。在2010年世界杯期間的最大容量為84,490人。因其建筑外觀與非洲鍋或葫蘆的相似之處而被親切地稱為“葫蘆”。
足球場的外形好似南非的傳統陶制蒸煮罐,其曲線型的外觀被眾多的鋼筋混凝土纖維面板覆蓋,該足球場使用了充分體現非洲景觀的八種色調兩種紋理。該足球場除了美觀外,設計也較為實用,即便是沒有座位的觀眾,視線也不會受到阻隔。
此外,該體育場也是納爾遜·曼德拉于1990年出獄后在約翰內斯堡第一次演講的地點,世界杯決賽于該體育場舉行,當天的閉幕式上,也是曼德拉生前最后一次公開露面。
2006德國18屆世界杯體育場
2006年德國世界杯(英語:2006 FIFA World Cup,德語:2006 FIFA Weltmeisterschaft)是第18屆世界杯足球賽。決賽于2006年6月9日至7月9日在德國境內的12座球場舉行。這是繼1974年后世界杯第二次在德國舉行,也是繼1998年后世界杯再次在歐洲舉行。
奧林匹克體育場位于德國柏林的柏林奧林匹克公園內,最初是由Werner March為1936年夏季奧運會建造,曾舉辦過1974年世界杯的三場比賽以及2006年世界杯包括決賽在內的六場賽事。2000年起gmp對該體育場建筑進行了修復,在保留體育場與周邊歷史建筑之間的軸線關系的情況下,為建筑賦予了現代化的語言,輕盈的屋面使建筑有意識地脫離了歷史的厚重感。自2004年翻新以來,奧林匹克體育場擁有74,475個座位,是德國最大的國際足球比賽場館。
2002韓日17屆世界杯體育場
歷史上首次由兩個國家聯合舉辦的國際足聯世界杯,亦是首次在亞洲舉行的世界杯。
日本
1 橫濱 Yokohama 橫濱國立綜合競技場
2 新潟 Niigata 新潟體育場
3 埼玉 Saitama 埼玉2002體育場
4 大分 Oita 大分體育公園綜合競技場
5 大阪 Osaka 大阪市長居陸上競技場
6 靜岡 Shizuoka 靜岡縣小笠山綜合運動公園體育場
7 宮城 Miyagi 宮城體育場
8 札幌 Saporro 札幌穹頂體育場(札幌巨蛋)
9 神戶 Kobe 御崎公園球場
10 茨城 Ibaraki 茨城縣立鹿島足球場
韓國
1 漢城(首爾)Seoul 漢城世界杯競技場(首爾世界杯競技場)
2 水原 Suwon 水原世界杯競技場
3 大邱 Daegu 大邱體育場
4 大田Daejeon 大田世界杯競技場
5 仁川Incheon仁川文鶴競技場
6 釜山 Busan 釜山亞運主體育場
7 蔚山 Ulsan 蔚山文殊足球競技場
8 全州 Jeonju 全州世界杯競技場
9 光州Gwangju 光州世界杯競技場
10 西歸浦 Seogwipo 濟州世界杯競技場
橫濱國際綜合競技場位于日本神奈川縣橫濱市,是日本容納人數最多的多用途體育場,1998年3月落成啟用,共設有73,237座位。
2002年世界杯首次來到亞洲,也是首次由日本與韓國兩個國家共同舉辦的一屆世界杯,更重要的是,中國隊在米盧執教下擊敗日韓以外的隊伍,取得出線資格首次晉身決賽圈,也是國足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次晉級。
1998法國16屆世界杯體育場
法蘭西體育場(Stade de France),位于巴黎市郊的圣丹尼區,為1998年世界杯而興建,可容納8萬名觀眾。1998年7月12日,法國在世界杯決賽中憑借著齊達內的出色表現以3:0擊敗巴西,終于在主場取得首次世界杯冠軍。法蘭西體育場屋頂的建造成本超過 4500萬歐元,橢圓形象征著體育運動在法國人民生活中的普遍性。這個屋頂占地六公頃,重達 13,000噸,被許多人視為技術奇跡。屋頂中心的有色玻璃能夠分散自然光,并且過有效濾掉紅外輻射。2002年,國際橋梁和結構工程協會 (IABSE) 為該體育場頒發了獎項,以表彰其獨特的結構,并稱贊它是“一座具有吸引力的、開放式城市建筑”。
1994美國15屆世界杯體育場
玫瑰碗球場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可容納92,542人,于1922 年10月開放,被公認為加州乃至全美的歷史地標。作為體育史上最著名的場館之一,玫瑰碗曾舉辦過1994年世界杯決賽、1999年女足世界杯決賽,以及眾多重要賽事。1994年世界杯決賽點球大戰,意大利隊巴雷西、馬薩羅和巴喬分別射失點球,巴西隊在24年后再次登上世界足球之顛,第四次獲得世界杯賽的冠軍。
1990意大利14屆世界杯體育場
羅馬奧林匹克體育場最初是為了1960年奧運會而興建,于1953年5月17日落成啟用,可容納72,698名觀眾。1990年,該球場了世界杯足球賽進行了改建,增加了橢圓形半透明的頂篷。本屆是意大利第二次舉行世界杯,西德以1:0擊敗阿根廷,三次獲得世界杯冠軍的國家。
1970&1986墨西哥9&13屆世界杯體育場
墨西哥墨西哥城阿茲臺克體育場,于1961年動工,1966年5月29日正式啟用,并于1986、1999與2013年經歷了三次翻修,其建筑師Pedro Ramírez Vázquez主導設計了大量墨西哥標志性建筑,并在墨西哥第51任總統José López Portillo任職期間擔任了社會發展秘書處秘書長。阿茲臺克體育場是世界上首座舉行了兩屆世界杯的體育場(第二座為舉辦了1950年與2014年世界杯的馬拉卡納體育場),在1970年世界杯賽決賽,巴西4-1擊敗意大利,1986年世界杯決賽,阿根廷3-2擊敗西德。它還舉辦了1986年阿根廷和英格蘭之間的四分之一決賽,馬拉多納就是在此次比賽中打進了“上帝之手”和“世紀進球”。
1982西班牙12屆世界杯體育場
自1947年建成以來,圣地亞哥·伯納烏球場一直是皇家馬德里的主場。球場可容納容納 81,044 個座位,是西班牙第二大體育場。1964年的歐洲杯與1982世界杯決賽均在伯納烏舉行,使其成為歐洲第一個同時舉辦歐洲杯和世界杯決賽的體育場。球場曾經歷過4次擴建,3次改造,最近一次改造于2019年開始,至今尚未完工,此次改造將為球場新增加一個樓層,容量將增加約4000人,高度也將增加十米,此外還將增加一個包圍全場的可伸縮屋頂與360度屏幕,屆時伯納烏將變身為“未來的數字體育場”。
1978年阿根廷11屆世界杯體育場
安東尼奧·貝斯普西奧·利貝爾蒂紀念碑球場(西班牙語:Estadio Monumental Antonio Vespucio Liberti),簡稱紀念碑球場(El Monumental),位于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貝爾格拉諾,于 1938 年5月26日開放,以前俱樂部主席名字命名。它是阿根廷最大的體育場,可容納70,054人,也是阿根廷國家足球隊的主場。1978年世界杯于此舉辦,東道主阿根廷本土首折桂。央視也是首次對國內進行了世界杯轉播,中國球迷對于世界杯的記憶,大多也都始于此屆比賽。
1974德國10屆世界杯體育場
慕尼黑奧林匹克體育場位于慕尼黑奧林匹克公園的中心,以頗具革命性的帳篷式屋頂結構聞名。由斯圖加特建筑師Günter Behnisch領導的建筑設計團隊與景觀設計師Günther Grzimek共同擬定了建筑要與自然風景融為一體的方針,并在地區規劃進行和諧調整。體育場看臺的三分之二建在地表之下,只有三分之一建在地表上,并以蜿蜒的奧林匹克湖為背景。由Frei Otto設計的半透明帳篷形狀屋頂,呈圓錐形,由網索鋼纜組成,表面鑲嵌了淺灰棕色丙烯塑料玻璃,為覆蓋部分引入了充足且柔和光線,將球場、看臺、進場路線以及整個奧林匹克公園聯系在一起。
1966年英格蘭8屆世界杯體育場
原溫布利球場建于1923年,又稱“帝國球場”,曾是世界上最知名的足球場之一,因地理位置處于英格蘭首府倫敦,因此也是英格蘭足球代表隊的主場。球場共設有90,000個座位,容量為歐洲第二大,僅次于諾坎普球場,溫布利球場上的天幕所占面積為世界首位,看臺對面可眺望到溫布利體育館。2003年,該球場的重建工程啟動,原球場結構被拆除。新球場由Foster + Partners、POPULOUS以及工程師事務所Mott Stadium Consortium合作設計,整體形狀呈碗形,可容納 90,000 人,頂部由不完全封閉的滑動屋頂保護。體育場的標志性特征是內徑為7m、跨度為315m的圓形截面格子拱門,該拱門支撐了北側屋頂的所有重量以及南側可伸縮屋頂重量的 60%,堪稱世界上最長的無支撐屋頂結構。
1962年智利7屆世界杯體育場
智利國家體育場,又稱胡里奧·馬丁尼茲·普拉達諾斯國家體育場,于1937年2月開始建造,并于1938年12月3日落成。建筑結構承襲自德國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在1962年曾是1962年世界杯足球賽比賽場館之一,同時是該屆世界杯決賽場館。決賽中,巴西隊以3:1擊敗捷克斯洛伐克隊,獲得該屆世界杯的冠軍,成為繼意大利后,第二支成功衛冕世界杯的球隊。該體育場目前是智利國內最大的體育場,可容納48,665人。體育場占地面積共62公頃,其中包含網球場、水上運動中心、現代化健身房、室內自行車賽場、場地自由車車道、輔助/熱身田徑場等復合設施。
1958年瑞典6屆世界杯體育場
1958年瑞典世界杯于6月29日在拉森達球場舉行。比賽結果為巴西隊以5:2擊敗瑞典隊,獲得該屆世界杯的冠軍,這也是巴西首次贏得世界杯冠軍。該體育場是世界上第一個同時舉辦了男女世界杯決賽的體育場,另一座達成此項成就的就是美國的玫瑰碗球場。2012年11月,球場被關閉,取而代之的是新建成的友誼競技場,新體育場可容納50,000名觀眾。
1954瑞士5屆世界杯體育場
1954年國際足協世界杯決賽又稱伯爾尼奇跡(德語:Wunder von Bern),是指西德國家足球隊在1954年國際足協世界杯上戰勝廣受追捧的匈牙利國家足球隊而贏得世界冠軍的事件。本屆世界杯于1954年7月4日在瑞士伯爾尼范可多夫球場舉行,該體育場于2001年拆除,2005年7月重建后的范可多夫球場正式落成,又稱瑞士首都球場,新體育場可容納32,000位觀眾就座,屋頂集成了太陽能電池板,每年可生產1,200,000千瓦時的清潔能源。
1950巴西4屆世界杯體育場
馬拉卡納體育場(葡萄牙語:Estádio do Maracan?),正式名稱為小馬里奧記者體育場(葡萄牙語:Estádio Jornalista Mário Filho),位于巴西里約熱內盧市,可容納20多萬名觀眾。該體育場為1950年世界杯足球賽而興建,并曾作為1950年世界杯決賽舉行場地。馬拉卡納體育場由菲得曼(Miguel Feldman)、拉姆士(Waldir Ramos)等七名巴西建筑師設計。由于時間與經費的限制,馬拉卡納體育場在該屆世界杯開幕啟用后,并未全部完工落成,而是在1965年,即啟用后17年才真正完成。為迎接2014年世界杯及2016年夏季奧運會,馬拉卡納體育場于2010年3月開始進行重修工程,在整座5層建筑物上加上頂蓋,同時容量由87,000縮減至82,000。
1938年法國3屆世界杯體育場
伊夫·杜·馬努瓦奧林匹克體育場是位于法國巴黎地區的科隆布,1938年,國際足聯將主辦國定為法國的決定激怒了南美洲的國家,因為他們認為世界杯應該在歐美大陸之間輪流舉行。最后,作為抗議,烏拉圭和阿根廷都沒有參加本屆比賽。西班牙也因國內爆發內戰,而無法組隊參加。本屆比賽中,首次規定上屆冠軍及主辦國無需參加預選賽,而直接與其他14個國家一起進入決賽階段。冠亞軍決賽在巴黎哥倫布球場進行。意大利對戰巴西,最終結果是4:2。意大利成為首支蟬聯了世界杯冠軍的球隊,也是首次非主辦國球隊奪得世界杯冠軍。
1934年意大利2屆世界杯體育場
羅馬國家體育場曾是意甲勁旅拉齊奧和羅馬隊的主場館,建成于1911年,曾是1934年意大利世界杯的主辦場館之一,該屆杯賽的17場比賽中有3場都是在羅馬國家體育場舉行的,包括意大利對陣捷克斯洛伐克的決賽。羅馬國家體育場于1953年被拆除,1957年,弗拉米尼奧體育場(英語:Stadio Flaminio)新建于此地。
1930烏拉圭1屆世界杯體育場
世紀球場為1930年世界杯足球賽而建,是南美洲乃至全世界足球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1983年7月18日,國際足總將世紀球場列入國際足球史紀念碑,使此球場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座擁有該稱號的獨特建筑。世紀球場共有4座看臺,并由4條通道互相分離。最主要的看臺名為奧林匹克看臺(Olympic Tribune),共可容納21,648名觀眾,首場世界杯決賽于世紀球場舉行,烏拉圭主場對陣阿根廷,最終烏拉圭以4:2擊敗阿根廷,奪得世界杯足球賽的首屆冠軍。
追求和平的世界杯,每一屆的球場都是當時科技的最佳體現,整體來看,藍裕文化主題開發設計院認為,世界杯的球場核心依然是舒適度和容納人數的考量,而不斷變化的就是施工材料和技術,以及轉播觀看比賽需求和更多的環保理念的融入。未來的世界杯球場,會隨著需求的變化而不斷改變。
主要參考:gooood
?
關鍵詞:藍裕文化,酒莊設計,博物館設計,展館設計,工業游設計,工業旅游設計,文化產業園設計,特色工業園設計,特色文旅小鎮設計,酒廠游設計,回廠游設計,酒體驗設計,白酒營銷策劃,體驗店設計,室內設計,建筑設計,規劃設計,環境設計。
聲明:除非另有標明,本文圖文來源于“公共網絡”,由藍裕文化編輯整理,我們未能找到出處,如不慎侵犯您的權益,請后臺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1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