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十余年時間里,籃球風潮在NBA經歷了劇烈的變化。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即可做有力的說明,將納什領銜的太陽跑轟大隊放在現在做比較,進攻端的效率與節奏數值位于聯盟大概二十七、二十八名左右。
在進入大三分時代之后,NBA比賽的節奏加快、對球員橫移速度與換防能力的要求越發提高,而規則的迭戈更傾向于保護進攻球員、裁判對球員圓柱體的侵犯吹罰尺度抓得非常之緊。
這樣的背景下,包括背身單打、直臂跳投、騎馬射箭、擦板投籃等多用在內線以及中距離的籃球技巧在聯盟逐漸消失。與此同時,一些全新的籃球技巧推陳出新。在本文之中,筆者將盤點出近年在NBA流行起來的五大籃球技巧,以供諸位參考。當然,若有遺珠或商榷之選,還請各位在評論區留言補充。
五、掄臂大回環
相信看到這一個詞匯,不少球迷們優先想起的NBA球員會是凱文·杜蘭特?;氐?3-14賽季左右的時間段,杜蘭特開發出掄臂大回環的籃球技巧,用于在突破中甩臂找空間擺脫防守人又或者是直接造對手犯規。在英語里面,這一技術動作被稱為The rip through又或者是House circle。
有意思的事情在于,NBA聯盟后面曾經針對這一技術動作做了吹罰的調整,使用者沒那么容易就可以攫取到罰球機會,杜蘭特后續亦很少使用這一動作。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吹罰尺度再次松垮,掄臂大回環在近些年重現江湖,包括哈登在內的頂級得分手都非常擅長使用這一個動作。來到現在,掄臂大回環已經不像是為了躲開防守人手臂來投籃而用的技術動作,反而更像是進攻球員找時機造犯規的主動夾手動作。
四、插眼防守
有些時候,善與惡,僅在一念之間。放在籃球場上,好防守與壞防守,其實同樣亦在一念之間。在2010世代到來之前,肖恩·巴蒂爾獨創出遮眼防守大法,隨后該技巧曾在聯盟風靡一時,不少防守專家都會在比賽中偶爾祭出這一招式。
來到2010世代的中后段,來自勇士隊的追夢格林將這一招升級為插眼防守,包括詹姆斯、哈登、安東尼等頂級得分手都曾倒在格林的這一招式下。不知道在未來日子里,格林還會不會在賽事中無意中使出這樣的招式呢?
三、前仰跳投
為了躲開防守人的封蓋以及在空中穩穩地出手,包括喬丹、科比、德羅贊在內的古典得分手花了大量的時間才將后仰跳投這項極難掌握的籃球技術修煉到極致。
前與后,乃一體之兩面。既然都是為了穩定得分,那么在罰球線上得分未嘗不可?或許是考慮到這一點,當代籃球博士哈登開發出前仰跳投的絕技,隨后更在季后賽舞臺上推廣這一招式。在哈登之后,包括東契奇、特雷·楊在內的籃球新銳才俊紛紛效仿,將這一招式發揚光大。
在后仰跳投上,他們當然也沒有放棄使用。只不過,不同于前輩們使用時想要避開防守人意圖,他們更傾向于在把防守人甩在身后時再用后仰跳投來制造身體接觸,從而造成防守球員來不及急剎追尾、被吹犯規的后果。
二、雙后撤步跳投
在造犯規的思路上,或許球迷可以說哈登是在用小聰明而已。只是,在跳投技術的開發上,哈登的表現真的稱得上是登峰造極。在哈登成名之前,后撤步跳投的技術就已經存在聯盟。
大幅后撤雖然能躲開防守、制造出足夠的出手空間,但是想要在電光火石之間完成動作且不影響投籃的穩定性難度則極大。然而,后撤步三分早早地被哈登用得出神入化,成為了他弧頂單打作收的常規手段。
更為夸張的事情在于,在仔細研讀關于走步規則之后,哈登開發出了防不勝防的雙后撤步跳投,該招式足以載入NBA茫茫歷史兵器譜里的頂端。在一頓行云流水的組合操作之后,防守球員在1V1的環節中實在來不及去撲哈登的雙后撤三分。除了哈登之外,包括庫里、東契奇在內的球星亦曾在場上復刻這一招式。
一、單動投籃
單動投籃,在英語里稱之為One motion shot。顧名思義,單動投籃是一套不停頓的連貫動作。從下蹲蓄力、再傳力到腰退、抬手出手,球員一氣呵成。
與單動投籃對應的投籃動作是雙動投籃,在英語里稱之為Two motion shot。球員在出手之前先高高躍起,在最高點或下落時再利用核心力量和手腕力量在空中做投籃出手的動作。在傳統籃球觀里,雙動投籃在過去多年一直被視作是主流投射技巧,“3個90度”的標準出手原則更被業內人士奉為金科玉律。
放在十余年前,聯盟里使用單動投籃的球員非常少,印象中的代表人物有納什、莫·威廉姆斯。在過去的這些年,出手更快、可控射程更遠的單動投籃已經成為了三分射手們的標配,兩屆MVP得主庫里絕對稱得上是引領投籃技巧新風潮的代表人物。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1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