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法國隊與突尼斯隊的比賽,格列茲曼傷停補時階段打入的進球為何會被判越位?
姚慶:這場比賽,已經提前出線的法國隊進行了大量輪換。比賽場面均衡,法國隊在先失了一球的情況下不斷調整人員、改變打法,力爭挽回局面,終于在比賽最后時間打進一球。就在法國隊歡慶進球時,VAR介入了,裁判員經過在場回看,取消了進球,改判越位犯規。
就這個球而言,可能會有很多觀眾產生疑惑——法國隊隊員是接到守方隊員頂到的球而射門的呀?怎么會判罰越位呢?
今年7月份國際足球理事會下發的第26號文件,在區分“有意觸球”和“折射”的指導說明里對這類越位犯規做了明確的解釋。越位位置的隊員接到守方隊員有意或主動處理的來球是不越位的,但要是接觸到從球門立柱、橫梁、比賽官員或對方隊員反彈或折射過來的球,那就屬于在越位位置獲得利益,要被判罰越位犯規。
就此戰例來說,比賽中守方隊員雖然能看到來球,但他無法控制球,不可能通過頭頂球將球解圍,并且守方隊員在向后移動的過程中沒有時間調整身體動作,觸球動作受限,因此不屬于有意觸球,屬于折射。判罰最關鍵的點,是把突尼斯隊防守隊員的頂球認定為受限反彈,而不是有意頭球,因此這球被判罰越位犯規。這是個非常困難的判罰,VAR給予了裁判員很好的提示,裁判員也最終做出了正確的判罰。(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建 報道)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1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