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提出兩個必要條件(回答世界之問:構建普遍安全的全球發展共同體)

時間:2022-12-16 17:10:51 閱讀:69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深刻改變全球政治、經濟與安全格局和人類生活,世界各地動蕩源和風險點明顯增多,全球和平發展的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經濟全球化進程受阻,世界發展與安全的深度交織變得越來越突出。然而,“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也是時代的命題”,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和普遍安全的歷史大勢沒有變,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是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訴求。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正確把握時代主題,科學回答世界之問,基于中國式現代化取得重大成功的實踐經驗而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從更廣闊的視角統籌共同發展與普遍安全,提出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全球發展倡議強調,堅持發展優先、普惠包容、和諧共生,打造以人為本的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共同體。第一,更加注重全球化發展的平衡性。全球化的根本動力在于保障全球發展效率和動能的同時,在全球范圍內構建基于共同利益和共同發展的正當利益分配機制。實現共享共建發展,就需要尊重差異,堅持開放包容,不搞排他性、“碎片化”小圈子,堅定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團結合作、聯動發展,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建立權利平等、責任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伙伴關系,建設全球利益共同體?!笆澜绺鲊獔猿终嬲亩噙呏髁x,堅持拆墻而不筑墻、開放而不隔絕、融合而不脫鉤,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第二,更加突出全球化進程中的安全和可持續要素。全球化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建構、發展和革新,促進各種區域合作機制蓬勃發展,極大提升了全球共同抵御風險和應對危機的能力。隨著風險社會的到來、突發事件的增多,國家集體行動能力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尤其是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對各國政府的決策能力、社會動員能力、多方協調能力與國際合作能力提出了極高要求。全球化進程中主權國家依然是基本國際行為主體,是應對國際危機、解決全球問題必須依靠的基本政治力量。當前,全球治理面臨日趨嚴峻的挑戰,面臨“碎片化”和“意識形態化”的雙重壓力,各國尤其是大國更需要在傳統安全問題特別是健康安全、氣候安全、生態安全、糧食安全、網絡安全等新的全球安全發展事務上尋求利益契合點,在相互尊重彼此社會差異與不同國家治理風格的前提下,形成明確問題導向的通力合作,增加全球公共產品供給動力。第三,全球化的動力源將更加多元均衡。隨著國際社會行為主體日益多元化,非西方力量包括民族國家、資本、社會組織等將更加積極主動,更全面地參與到全球化進程中,發揮更大的推動和塑造作用,推動各個領域的全球化進程以及完善相應的治理機制。在全球治理機制的轉型過程中,要尊重各國不同的歷史、現實和文化差異,塑造多邊主義的網絡化和包容性,增加全球治理的靈活性,給予各國更充分的政策空間和自由度。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安徽搰H形勢發生什么變化,中國都將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中國實踐為全球共同發展持續注入強勁動力,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壓艙石的作用更加凸顯。中國倡導并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更大力度的改革開放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立健全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國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有力提振了全球減貧信心,不斷深化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同共建“一帶一路”對接,為國際減貧事業提供強大動能,積極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增強發展能力、加快綠色轉型。中國通過舉辦進博會、服貿會等向世界發出明確的自由貿易和市場開放信號,對促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具有積極影響;“一帶一路”建設是多元開放、務實有效的全球規模最大的共同發展平臺,也是全球共同發展的重要動力源;中國持續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整合國內價值鏈與全球價值鏈,打造“效率與韌性、利潤與安全、區域化與全球化協同”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中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提出“加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完善經濟全球化的治理架構”“推動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提高應對全球性挑戰的能力”,締結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堅定不移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吨腥A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萬億元,同比增長14.9%。2021年我國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7.1%,高技術服務業增長19.2%,服務業同比增長16.7%。中國生產率較高、產業鏈供應鏈先進、國內市場規模巨大,市場所在的地方,就是企業希望所在。概言之,國際經濟聯通和交往仍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開放合作所產生的“磁場效應”是客觀存在,是規律使然。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全球安全倡議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構建以人民為中心的更高水平的普遍安全共同體。第一,普遍安全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內在要求,只有形成安全共同體,才能建設命運共同體。普遍安全的核心是人的安全,是各主體共建共享的合作安全、發展安全和共同安全。第二,普遍安全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安全放在首位,作為發展的目的。防控疾病在全球大流行必須加強全球協同和國際合作,強化對全球多邊治理機構的支持和能力建設,在公共衛生領域提供更多公共產品,尤其是需要更多關注那些應對能力相對較弱的國家,構建更加一體化、網絡化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機制。第三,面對全球風險社會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危機,要強化風險意識、底線思維,常觀大勢、常思大局,重視研究風險危機發生的規律和特點,從制度建設入手,構建公共風險管理機制。第四,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進一步改變了人類對環境和生態安全的認知,世界各國要真正重視“人與健康”“自然與生態”的可持續性,建立起應變和適應新常態的安全體系。

  中國準確把握國內國際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新趨勢,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與安全,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統籌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統籌國家安全與全球安全,堅持維護國家安全,加強國際安全合作,重視管理型安全,注重共同安全,在一系列事關全球安全穩定的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問題上作出了積極貢獻,為推進落實全球安全倡議作出了表率。中國堅持責任共同體、生命共同體理念,“開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合作,發起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全球緊急人道主義行動,向眾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提供物資援助、醫療支持、疫苗援助和合作,展現負責任大國形象”。中國提升本國在國際安全領域的規則制定中的整體性話語權和影響力,首先發起《全球數據安全倡議》,聚焦關鍵基礎設施和個人信息保護、企業境外數據存儲和調取、供應鏈安全等重大問題,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有序的網絡空間。中國在“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建立區域性跨國應急響應機制、建立跨國信息交換機制、建立公共事件政策協調機制、建立應急響應跨境政策協調機制等,有效處理全球突發公共事件。中國積極落實《巴黎協定》,參與和引領生態環保國際合作,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在碳達峰和碳中和方面的減排承諾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中國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團結整合國際社會各種力量,實現全球治理體系整體協調,以有效應對全球事務。

  人類正生活在一個“高風險、多動蕩、更脆弱”的社會生態復合系統之中,同時也是“生活在一個互聯互通、休戚與共的地球村里”,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堅持整體主義思維方式,維護人類社會共同價值和共同利益。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曾經說過:“全球化和相互依賴促使我們去重新思考該如何管理我們的共同活動和共享利益,因為我們今天面對的許多挑戰超越了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自解決的地步。在國家的層面,我們必須更好地治理;在國際的層面,我們必須學會一起更好地治理。有效的國家對兩種任務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焙笠咔闀r代確立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協調推進的理念,在國內治理與全球治理互動進程中,如何平衡國內資源與國際合作意愿,成為衡量主要大國治理能力的重要標準。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在發展中國家以及在國際關系層面,都必須創造兩個必要的條件:一是開放和包容,使各國普遍平等參與;二是實現國內國際政策的銜接互動。在大變局、不確定性成為這個世界時代的“癥候”下,中國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統籌發展與安全、統籌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堅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給世界以信心和希望。

 ?。ㄚw英臣,作者為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編審)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1137.html

標簽:共同體 構建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閩ICP備2023009674號 網站地圖 聯系:dhh0407@outlook.com

www.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