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插畫師 Daniel Nyari 在近期為足球雜志提供插圖,主題是從1930年至2014年的世界杯歷史瞬間。
并沒有直接提到即將到來的俄羅斯世界杯,但大量的使用白、藍、紅三色卻有所隱喻。
1930年,雷米特杯(The Jules Rimet Cup)以希臘女神 Ν?κη 為設計靈感, 在1974年后被取代。
1930年,首屆世界杯在烏拉圭舉行,這張插畫仿照本屆世界杯的官方海報,郵票的造型寓意真正的全球性。
1934、1938年,這兩屆世界杯都是由意大利獲得,墨索里尼(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用他自己的 Coppa del Duce 獎杯取代官方獎杯。1938年四分之一決賽時,意大利在對陣法國時身著全黑球衣,并在比賽前“敬禮”。
1950年,馬拉卡納球場是專門為這屆世界杯建造的。烏拉圭在決賽2:1逆轉,令巴西嘗到了失敗的滋味,賽后組委會甚至沒有舉辦頒獎儀式。
1954年,這是第一次全球轉播的世界杯,當時收音機是主要的媒體,而如今有更現今的媒介技術。
1958年,法國前鋒朱斯特·方丹(Just Fontaine)在本屆世界杯的六場比賽中打入13球。
1962年,巴西隊以令人驚嘆的技術奪得了冠軍,從此更加鞏固了足球王國的聲譽。
1966年,這時世界杯已經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盛事。本屆比賽之前獎杯意外遺失,經過了一系列恐慌,這只名叫 Pickles 的牧羊犬找到了它。
1970年,巴西在這屆世界杯中贏得了第三次冠軍。貝利(Pelé)成為了巴西人的偶像,也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全球球星。
1974年,克魯伊夫(Johan Cruyff)成為了的新偶像,他帶領的荷蘭隊也以全攻全守的足球哲學吸引著眾多球迷。
1978年,充滿爭議的冠軍-阿根廷,政治與足球永遠不會相隔太遠。
1982年,半決賽中,西德門將托尼·舒馬赫(Toni Schumacher)將帕特里克·巴蒂斯通法國球員 (Patrick Battiston)撞到在地,巴蒂斯通當場休克。
1986年,馬拉多納(Diego Maradona)-上帝之手,對陣英格蘭的四分之一決賽。
1990年,英格蘭的加斯科尼(Paul Gascoigne)在負于西德之后的痛哭。
1994年,羅伯托·巴喬(Roberto Baggio)在對陣巴西的決賽中錯失了決定性的點球。
1998年,決賽中齊達內(Zinedine Zidane)用頭球奪得兩份,幫助法國的以3:0戰勝了巴西隊。
2002年,韓國隊將意大利淘汰出局。
2006年,齊達內在決賽中,用頭撞倒馬特拉齊(Marco Materazzi)被罰下場。
2010年,伊涅斯塔(Andres Iniesta)在攻入制勝一球后脫下球衣,背心上寫著 Dani Jarque。他是伊涅斯塔的朋友,也是一名西班牙球員,2009年因心臟病離世。
2014年,馬里奧·格策(Mario Gotze)替補出場,在113分鐘時打入絕殺,幫助德國第四次奪得冠軍。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1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