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運會歷史上,吉祥物首次出現在1972年德國慕尼黑奧運會上。從此以后,吉祥物成為歷屆奧運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來傳達奧林匹克精神、當屆奧運會的舉辦理念以及主辦城市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思想,營造奧運會的節日氛圍等。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吉祥物是一只德國獵犬瓦爾第(Waldi);
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的吉祥物是一只海貍阿米克(Amik);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的吉祥物是一只名叫米查(Misha)的俄羅斯熊;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吉祥物是名為山姆(Sam)的老鷹;
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吉祥物是一只小老虎虎多力(Hodori);
1992年巴塞羅那奧會的吉祥物是一只又像山羊又像狗的動物科比(Cobi);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吉祥物Izzy(伊茲)是一個幻想出來的生物,也是奧運會第一個用電腦制作的吉祥物;
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吉祥物賽德(Syd)、米利(Millie)和奧利(Olly)的形象分別是澳洲本土動物鴨嘴獸、食魚鳥和針鼴,代表了土地、空氣和水。另外,奧利代表奧林匹克,賽德代表澳洲(悉尼),米利代表千禧年;
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吉祥物是兩個被命名為雅典娜(Athena)和費沃斯(Phevos)的娃娃。在古希臘神話中,智慧女神雅典娜和光明與音樂之神費沃斯是兄妹倆;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是歷屆奧運會中最多的。它們分別是奧林匹克圣火形象的福娃歡歡、大熊貓形象的福娃晶晶、魚形象的福娃貝貝、藏羚羊形象的福娃迎迎和燕子形象的福娃妮妮。5個福娃的名字合在一起的意思恰好是“北京歡迎你”;
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吉祥物是文洛克和曼德維爾,這組吉祥物反映了英國與奧運會的濃厚淵源,其中奧運會吉祥物名叫文洛克,是以1850年現代奧運會的雛形--英國溫洛克奧林匹亞運動會命名的。殘奧會吉祥物名叫曼德維爾,是以1948年首先舉行殘疾人體育比賽的英國曼德維爾國立脊髓損傷中心命名的;
2016年巴西里約奧運會吉祥物分別是vinicius 和tom(“維尼休斯”和“湯姆”),其中,維尼休斯是里約奧運會吉祥物,湯姆是里約殘奧會吉祥物。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0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