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1998年,我只記得一件事。
那是個很嶄新也很迷亂的年代,那英和王菲唱了一曲《相約九八》;
全國各地發了大水;
表針每晚指向8點30分時,全國觀眾好像都定點守在同一個節目前。
透過隱隱綽綽的屏幕,一個帶著金絲邊眼睛的斯文小鮮肉正在鏡頭前神神叨叨的說著什么。
畫面荒誕迷離,人物耐人尋味,配樂毛骨悚然,劇情匪夷所思——
濃油赤醬的央視傳奇科教片,就這樣在1998年,走進了我單調的童年。
圖源:《走近科學》 來源:網絡,下同
很難描述《走近科學》對我們這代人的影響。
在沒有歐美恐怖大片和貞子入侵的童年里,熟悉的男高音一響,一代人的DNA都動了。
少女內衣頻頻失竊究竟是何人所為?
樓道里的黑影究竟是人是鬼?
兇宅樓下寵物狗為何深夜慘叫?
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頂著央視頭銜,放學回家光明正大看“三級片”,這事真的太80.90后。
我曾以為我這輩子都走不近科學了。
那些年記住的都是各種鬼影重重和爆笑橋段。
但長大后再回看,才發現民間有神學,央視有科學——我們都欠它一句道謝。
2022年了,被官媒批評低俗的「走近科學」,至今還是我的歡樂源泉。
被叫停的“三級鬼片”,不止有我們的童年噩夢?
神學還是科學
問題回到那個夜黑風高的夜晚。
廣西某城市有座邪門的“鬼樓”,每當夜幕來臨之時,樓內就發出詭異的聲音,咔嚓的聲音在漆黑的夜晚,遍布每一戶居民的家中,令人毛骨悚然。
可奇怪的是,樓內住戶日夜監控,找來找去怎么也找不到聲音的來源。
每逢下雨天,樓里還傳出陰森詭異的啼哭聲。
一些恐怖的傳言也愈演愈烈:
有人聲稱這座居民樓早些年原來是碼頭,這里溺死過人,水鬼怨念太重,陰魂不散,這才每夜行兇。
“老陳房屋建造所在的地方,很久以前,其實是岑溪的一個碼頭,緊挨著碼頭的是一個深水灣,在那翻了不知多少竹排和小船,人們把尸首打撈上來后就晾在岸邊讓死者家屬前來認領,一些未被及時領走和沒人認領的尸首就被老鼠和野狗啃咬掉。一到陰雨天常常在這里聽見哭聲?!?/p>
居民們實在無法忍受,紛紛搬離這座“鬼樓”。
《走近科學》欄目驚聞后,迅速組織專業人員飛馳老宅:總是深夜慘叫?究竟是人是鬼?
“一棟普通老宅,一段陳年冤案,陰森夜晚鬼哭狼嚎,無辜居民相繼被害,到底是真假難辯的謊言,還是曲折離奇的迷案!敬請收看本期走進科學系列節目《午夜鬼叫》?!?/p>
在一通離奇調查,訪問無數目擊證人后,眼看案件就要陷入僵持,地質學家突然帶著居民老陳靈機一動。
他們發現聲音似乎都來自同一個地方:樓房外的化糞池。
還沒等專家展開調查,老陳突然和弟弟掄圓了胳膊,打碎了化糞池的水泥蓋——
一個長著胡須的小生物,靜靜飄在化糞池中。彼此都有些尷尬。
就是它,鯰魚。
原來這里的原始居民都是漁民,在碼頭改建樓房時,幾只鯰魚魚苗不小心掉進水管潛入了化糞池。
于是魚們活動進食的聲音就一日日隨著水管傳進了各家各戶,形成了怎么也找不到來源的夜半鬼聲。
小視真的是在認真科普,不是搞笑。
因為盤點網友票選的“十大走近科學名場面”,小視已經笑到想要捶桌子。
前半場毛骨悚然,集合了僵尸,兇殺,UFO等各種奇人志怪,后半場似乎是年度沙雕新聞集錦。
《吐血奇人》集——廣西天等縣一名叫農永光的男子,能夠任由自己的意志隨時吐出鮮血,還能用嘴從身體任意一個部位吸出鮮血,卻不傷及皮膚。
堪比中國版吸血狂魔,一時間人心慌慌。
《走近科學》節目組歷時多日,親自抵達廣西調查得知:原來男子牙齦出血了。
在一個始建于80年代的破舊小區里,更是異象頻頻。
據傳其中一棟單元樓里曾經死過人。居民遛狗每每路過此處時,不管再怎么拉扯吆喝,狗都不愿意再往前走一步,有時還會發出痛苦哀嚎。
附近居民都懷疑是狗能看見一些“不干凈的東西”。
節目組立刻組織各類專家和科學家們大展拳腳,各抒己見,運用各種物理法則和先進尖端儀器,帶領全國觀眾走近科學,降妖除魔,最后得出了驚人的結論:
原來狗的慘叫是因為年久失修樓房前的電線漏電。人穿鞋感受不到,狗不穿鞋,排隊慘叫。
除了這些,還有《夜半鬼吹燈》,七旬老兩口夜半屋前燈詭異如鬼火,自明自滅,經節目組調查:
原來是鎢絲松了;
《飛棍疑云》里的離奇棍狀物體飛行物,速度極快,可大可小,疑似外星異物,欄目組一番艱苦查驗監控發現:
原來這是一只在晚上撲棱的大蛾子;
原來原來。
原來最痛恨“原來”這個詞的,是守著電視,欲罷不能地看《走近科學》的我們。
沒被《走近科學》忽悠過的童年好像不大完整。
在“標題黨”和渲染氣氛上,連港媒都要甘拜下風。
氣憤又“心碎”的網友給《走近科學》總結了三宗罪:
“開頭是恐怖片,中間是推理片,結尾是搞笑片?!?/p>
比如憤怒的熱心觀眾韓寒:“《走近科學》就是因為走了好幾年,還沒有走近過,所以一直在堅持不懈地想要走近科學。”
甚至還在他自己的《他之國》也不忘大cue《走近科學》,痛訴上當史:
“一個農民伯伯種白蘿卜,竟然長出一棵胡蘿卜。他請來農業專家、基因專家,從基因突變等角度分析,最后發現,原來,是胡蘿卜種子不小心混進去了?!?/p>
被《走近科學》騙大的這一代小孩,開始對奇文志怪啜之以鼻,嘲諷著節目組的“荒誕”和“搞笑”。
回首間,才恍然發現那些“欺騙”我們的各類專家們,似乎正帶著欣慰和洞若明火的眼睛,穿越時光,注視著我們這代人的憤怒,成長和醒悟。
我一直以為我們真的從未走近科學。
直到今天才發現,被包裝成三級鬼片的童年科教節目,才是終極幕后玩家。
我們的童年沒有毀三觀的恐怖片,只有不打碼的《走近科學》,撥開驚悚迷信的迷霧,把科學與求真深種。
破封建,反迷信,傳播人文關懷。
它用最標題黨的故弄玄虛方式,最搞笑的結局,包裹著最嚴謹的慈悲內核——
那些年當段子看的《走進科學》,被嚴重低估了。
你真的不知道,我們都欠它多大一句道謝。
吃人迷霧
其實《走近科學》從來就不是鬼畜節目。
在那個嚴肅的年代里,它甚至因為獵奇和大尺度,備受正統節目非議。
官媒曾批《走近科學》:過于獵奇,毫無下限,沒眼看。
背靠央視,正統出身的官方嫡子《走近科學》,坐擁全國頂尖科教資源,大咖云集,完全可以做成一檔精英高端的科普欄目,不必在乎曲高和寡。
是《走近科學》的導演組,執意下凡,抹上一把泥就扮成靈異雜談的鄉村丑角,從此把自己釘在“為收視率毫無風骨”的恥辱樁上。
只為這4個字:1998年國策,科教興國。
沒經過那個年代,沒有深入底層生活的人,很難理解封建迷信是如何殺人的。
封建迷信,中國最害人的陋習,沒有之一!
它們血色的身影,直到今天,仍然骯臟的傳播于廣大鄉鎮中,越是文化層次低的地方,越是污垢叢生。
在查閱新聞時,真實的人間,遠比鬼怪駭人。
廣西財經學院曾用一曲《殙》,帶全網網友直面了一個慘痛的風俗:冥婚。
有錢人家信封鬼神,為自己病死的兒子,千里迢迢去買鬼新娘,無辜窮人家的女兒,豆蔻年華,只為一句黃泉難安,就被父親賤賣。
大紅嫁衣艷如血,白幡紙錢卻先行,被逼著和私人拜完堂的一霎那,無情的紅紗勒住了新娘的脖頸。
女性和孩童向來是封建迷信的最大受害者。
處女不得入祖堂,死為孤魂野鬼,孩童心頭血為上供,服之延年益壽。
這些吃人的民科,一代代包裝成箴言,承載著活人的貪欲肆意蔓延。
愚昧,為第一罪。
2016年2月27日,四川省廣元市漁龍村一農婦,輕信巫師用木桶熏蒸能驅鬼治病,被活活蒸死!
李某久病不愈,其家人不肯讓她去醫院,“嫌男女大防”,請了當地巫師樊某和胡某在給她做道場驅魔治病。
村民眼看著李某被裝進密封的木桶內用滾燙的柴火熱蒸。李某大哭求救時,巫師卻大喜宣稱:這是纏在她身上的魔鬼再叫,再堅持一會兒就可驅走。
“她就是坐在這個木桶里被活活蒸死的”
惡毒,為第二罪。
2016年7月12日8時49分,廣安華鎣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到這么一例特殊的自殺墜樓案。
女尸王某,準確說只是一名13歲女童,是廣安華鎣市陽和鎮的一名留守兒童,常年和奶奶一起生活。
自幾年前,王某的身體開始不好,著急的奶奶找到了陽和鎮“八字先生”,先生稱,女孩命里陰氣太重,需要陽氣調和,“只要圓房就能轉好”。
于是年僅12歲的王某被自己親生的奶奶,親手帶到了“八字先生”家后的山頭上,最后的關頭奶奶臨時后悔,年幼的孫女,還是慘遭人間豺狼糟蹋性侵,就在那一片小樹林。
身心受到極大摧殘的王某,隨即,便于7月12日晨從附近高層建筑的樓頂一躍而下,結束了12年的如花生命。
這樣的事太多了。
在法治和科普未能深入鄉鎮的早些年,一座座鄉鎮就像抱殘守缺的迷霧之地,固守著當地的迷信和法則。
借由民眾對鬼神風水的天然信奉,借機斂財,傷天害理的所謂大師,更是層出不窮。
封建迷信的荼毒從來就沒散去。
民智不開,則治標不治本,生硬的科普又注定只是陽春白雪式的自嗨。
我們需要一檔節目,需要知識分子真正低下身段,去開民智,去用魔法打敗魔法,去踏進泥里,直面那些山村與午夜里的驚魂。
最廣大鄉鎮里的普通老百姓,才是科教興國真正的基礎。
《走近科學》,應運而改,自折雙翅。
成了千家萬戶茶余飯后的低俗三級節目,成了幾代人刻進記憶深處的科普啟蒙。
用它蟬聯十幾年收視第一的成績,交出了為全國上下反迷信迷霧,啟科學民智的答卷。
節目中的鬼火,水鬼殺人,外星人,女尸等等獵奇劇情,無一不是對焦真實的民情。
誰說站在光里的才是英雄。
在《走近科學》改版時,制片人張國飛說了這么一段話:
“中國觀眾可以劃分為“棗核型”,文盲和高等教育是兩個尖,大肚子的部分是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茖W終極真理大部分人無法達到,但破迷信對普通人來說,卻是救命?!?/p>
民間有神學,央視有科學。
在后來的法制類節目中,我們都多少能看到“走近科學”熟悉的套路:
“寂靜的夜,一雙黑手伸向了她。如花似玉的少女,又是否會慘遭蹂躪與摧殘?”
會心一笑吧。
這是一批殫精竭慮的大家長,在那搭起的戲臺上裝瘋賣傻,臺上人唱著俗世怪誕事,臺下人入局不自知。
細品那臺詞眉眼,無一不是深情。
謝謝你,《走近科學》。
我們的童年噩夢20年不滅,但屠龍少年終長成。
一代人幸不辱命,另一代人不負慈悲。
如此,無它。
文章的最后,想送給他們,也送給我們。
2019年,《走近科學》低調的停播了。
沒有任何預兆,沒有任何煽情,我們的童年就謝幕了。
只有一條孤零零的微博。
英雄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每晚八點30,電視里少了熟悉的驚悚bgm和忽高忽低的男中音。
捂著眼睛看世界的傻孩子們也不會再守在電視前。
他們和我們都長大了,不再關心神學,鬼怪和迷信。
不會被騙的一代人走近科學后,抬頭走進了自己的人生里。
《走近科學》也開始轉型,從沒正經的段子手,終于恢復它的本來面目,回歸了本屬于科學的體面與高深。
在最后一期節目,主持人張騰岳和往常一樣科普完「治理水花生」,這一次他沒有再裝神弄故弄玄虛的下期預告。
沒有下集的《走近科學》,播出20年,將最后一幀畫面定格在了一片試驗田里,明媚的陽光透過掛滿橘子的橘林葉間隙,灑向觀眾。
我們終于等到不陰間的《走近科學》了。
這一聲再見,花了20年。
很多年過去了,我還是會在走夜路時想到各種鬼怪的畫面,但下一秒習慣性和自己說一句:
君子不語怪力亂神,相信科學。
在遇到撲朔迷離的問題時,也相信求真會找到謎底,亦如人生。
看到父母輩轉發的各種養生迷信文章時,也能義正言辭的點出:這是迷信不能輕信。
我想這就是好節目的意義。
童年時躲在客廳里看到的只言片語影響了一代人看世界的方式。
我們都是央視的養成系。
我知道這是一個什么都講究變現的年代。
資本逐利,天下熙熙攘攘花團錦簇,無一不是唯利是圖。
在電視節目這一張大桌上,工業糖精堆砌,流水般的流量小花,你方唱罷我方休,抄襲著用爛的套路,演著蹩腳的腳本。
爛綜藝扎堆,許久不見良心人。
越是在資本逐鹿、IP林立的時期,觀眾越期待從編劇、制片到導演、演員都用心的精品節目。
在龐大的市場蛋糕面前,能有人去背負一代代電視人應該承擔的社會使命,去走近千家萬戶里,播種那些潤物無聲的良知。
就像我們的父輩一樣。
2022年了,我還在懷念24年前的《走近科學》。
國產節目從來不缺好觀眾,我們的口味早在兒時就被拔高,看膩了輕浮油膩的逢場作戲后,才終于看懂童年神片。
誰說中國沒有原創好節目?
還有那句熟悉的開頭語:
宿舍衣架子為何頻頻失蹤?
小慧床鋪為何頻頻被翻?
衣柜衣服為何被人弄亂?
究竟是道德的淪喪?還是人性的缺失?
感謝你,曾帶我們一起走近科學。
如果也有感動你,點個在看,謝謝它陪我們長大,謝謝他們如此深情。
中國需要更多的《走近科學》。電視人的良心本該生生不息。
當我們終于有底氣笑看那個曾經把我們忽悠得一愣一愣的節目時,才能感概一句:
天哪,原來這就是科學。
再見,英雄不留功與名。
“2022年了,我們真的欠你一句道謝”。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tiyuzhishi/10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