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東漢及南北朝時期稱現在的南海為漲海,清代逐漸改稱南海。
2、東漢臨海太守楊孚在其所著《異物志》(約于公元76—88年成書)中寫道:“漲海崎頭,水淺而多磁石,徼外大舟,錮以鐵葉,值之多拔”,意思是南海島礁水淺而多礁灘,船舶航行到此就像被磁石吸住一樣,難以脫身。唐宋以后,“漲海崎頭”就演變成東、西、中、南沙群島的專有名稱。
3、宋代文獻比較明確而集中地以“千里長沙”“萬里石塘”來指稱南海諸島。宋代將南海諸島列入“瓊管”范圍,即“千里長沙”、“萬里石塘”屬于當時廣南西路瓊州的管轄范圍,這標志著南海諸島納入中國版圖已現端倪。
4、至明清兩代,中央政府繼續將南海諸島明確列入中國版圖并置于廣東省瓊州府萬州轄下,行使了有效管轄。如果從東漢時期算起,中國發現和命名南海諸島的歷史已有1900多年,比越南早1600多年,比菲律賓早1900多年。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shenghuojineng/9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