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覺曉,到處聞啼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彼蒼”
……
在古詩詞中
常常能讀到與鳥兒有關的詩句
但是
不同的意境
鳥兒屢屢被賦予特別的涵義
假如將下列詩句中
提到的鳥兒
依照同一品種對號入座
您能答對幾個
答案發表
看看您答對了嗎?
“子規聲里雨如煙”與“望帝春心托杜鵑”對應;
“隔葉黃鸝空好音”與“花影亂,鶯聲碎”對應;
“人似秋鴻來有信”與“衡陽雁去無注意”對應。
這些詩句中
分散形貌了哪種鳥
又寄予了怎樣的情感
往下看
讓我們經過詩詞
以為鳥兒們轉達的友情
黃鸝
杜甫《蜀相》一詩中寫到
“隔葉黃鸝空好音”
這句詩中
提到了黃鸝
黃鸝是一種稀有的鳥
很多詩句中
都不乏它們的身影
↓ ↓
“兩個黃鸝鳴翠柳”
“留連戲蝶不時舞,安閑嬌鶯恰好啼”
黃鸝別名黃鶯、倉庚
羽色鮮黃心愛
鳴聲明澈委婉
常常顯如今歌唱春天的詩里
《詩經·豳風·七月》中
就不乏如此的形貌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大雁
蘇軾在詩中寫到
“人似秋鴻來有信”
“鴻”的原本是大雁
前人相傳
鴻雁可以替人轉達書信
“雁信”“雁書”
屢屢代指書信
古時另有如此的考究
辦婚禮時
男孩子要送雁給女孩子
由于雁是守信的
子規
翁卷在《鄉村四月》中寫到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放眼望去,曠野上蔥蔥郁郁
稻田里水色倒映著天光
如煙霧般的蒙蒙細雨中
傳來一聲聲響亮的“布谷布谷”
召喚著人們快快忙碌起來
投入農耕消費
子規是布谷鳥的別號
也被稱為杜鵑、杜宇
《荊楚歲時記》中
也有如此的紀錄
“四月也,有鳥名獲谷,其名自呼。
農人候此鳥,則犁耙登岸?!?/p>
子規在春季播撒時鳴叫
農人以此作為時序厘革的信號
聽到“布谷布谷”的啼聲
就要做好犁地、耙田等農活
一些場合則準備插秧了
這些詩詞中
也紀錄了子規催耕的場景
杜甫《洗兵馬》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到處催春種”
李白《贈從弟冽》
“日出布谷鳴,田家擁鋤犁”
葛長庚《水調歌頭》
“一犁梅雨,前村布谷正催耕”
農人耳中的“快快布谷”
到了墨客那兒
就變成了催人淚下的“不如回去”
柳永在《安令郎》中寫到
“聽杜宇聲聲,勸人不如回去”
賀鑄在《攤破浣溪沙》中寫到
“多謝子規啼勸我,不如歸”
子規
是文人書生的常詠之物
羈旅在外的游子
總會因其啼鳴勾起思鄉之情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p>
離愁別緒本就縈繞在心頭
子規的“不如回去”又將鄉思叫醒
除了鄉愁
墨客們還借此抒發哀愁傷心的心情
李白在暮春時節送別好友
子規“替”他唱起哀婉凄切的離歌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白居易謫居臥病潯陽城
伴隨他的是杜鵑啼血的哀聲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不同的鳥兒
代表著不同的意象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轉達更多信息之目標。如有泉源標注錯誤或侵占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實與本網接洽,我們將及時改正、刪除,謝謝。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shenghuojineng/57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