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附與疏勒兩城相距十余里,樹木毗連,又像兩座相連的大花圃。疏附別名喀什噶爾??κ残姓^有疏附、疏勒、阿圖什、巴楚、岳普湖、烏恰、英吉沙、蒲犁(即塔縣,漢時為西域的蒲犁國)九縣,這是我國的最西境,它是亞細亞洲的要地。
礦產有石油、煤、鐵、銅、鉛、鹽、堿石膏等,農作物有棉、麻、稻、麥、高梁、包谷、胡麻、芝麻、豌豆、洋芋、苜蓿等,果樹有梨、杏、桃、李、核桃、本瓜、葡萄、石榴、紅棗、沙棗,等等。
一片平原上雖無天然的叢林,但年來栽種的果樹、材本樹已達2287萬余株。新疆人士說,本省從前干,不下雨,比年要地人上去了把雨也帶來了。要地人上去后每年種了萬萬株的樹,或為致雨的緣故。
全區生齒90余萬,占全疆生齒約四分之一。疏附縣的生齒有24萬余人,疏勒有17萬余人,兩個大縣生齒分家全疆第三名登科四名。全區耕地240余萬畝,糧食剩余裕,格子河、紅河、庫山河的水利尚未盡使用,但農夫關于上卑劣水量的爭論已鬧得極度嚴峻,場合官對此煞費補救。這內里可看出健全水利行政、完成水權紀錄、確定水權分派的緊張性,而卑劣蓄水池的興筑亦屬必要。
喀什挑水的人,1917年。
棉花年產約15萬市擔。因算賬花籽不得其法,改劣種棉的纖維易斷,故其價格反較土棉為低。武藝的橫的改良,必需有縱的共同才干富裕發揚其后果。此處棉田若用改良推行,將可媲美陜西全省。蠶桑尚未多量提高。果品則多至不堪其用。年產羊毛10萬5千市擔、駝毛4千市擔、畜皮53萬張。這里的工商業將來當能提高,但尚須大加發起。
該處宗族繁復,地處極邊,自古均稱難治,顛末邇來十年來廉潔政策及民平政策(按指亂世才時實行的“六大政策”中的兩條)的辦理,以前一變而為我國的東方樂園了。
豐厚的物產,個高的樓房,嚴肅的寺院,五顏六色的衣裝,已把喀什點綴成為南疆最富庶最繁華的都市。城內東北邊角有東漢耿恭井,東門外有香妃墓。民族好漢的遺址久成一片瓦礫,絕世佳麗的香冢卻仍瓷瓦光輝,雕梁畫棟。
由疏附經疏勒,直至英吉沙南田野沙罕河大橋,凡150里,沿路均新栽楊柳樹,密密排排,又是一片江南景色!由沙罕河橋南行至莎車,一塊草原戈壁、耕地、村樹相直接。
南疆公路 莎車至澤普段,1947年。
莎車區是新從喀什、和田兩區分讓出來的,莎車、葉爾羌、澤普、葉城、麥蓋提五縣改組而成,莎車與葉爾羌兩個城以前聯成一塊,因此合兩縣而成今天之莎車縣。莎車一縣就有接近三十萬的生齒,差不多即是焉耆全區的三倍。以生齒計,莎車要算全疆的第一個大縣,葉城生齒僅少于疏附,居第三位。
莎車縣有牛10萬頭,葉城縣有5萬余頭,分家南的第一、第三位,蒲犁縣有牦牛6千5百頭,這是在全疆各處所少見的家畜。葉城有羊50萬頭,在南疆各縣中居第一;莎車有37萬頭居第二位。南疆的驢子數目占據全疆的93%,莎車有7萬余萬頭,葉城有5萬4千頭,兩縣合起來已占據全疆總數20%以上,以是在莎車、葉城兩縣到處都遇見驢子。
人們騎驢淌過通往喀什路上小河,1943年。
莎車、葉城兩縣的棉花各較疏附縣稍少,但蠶絲業比力盛,其他農作物。工商業及官方情況與疏附略同而少遜。莎車舊稱葉爾羌,葉爾羌的意義是土地寬廣。蓮花是莎車的特產,我們于中秋后六日抵達莎車,蓮花正怒放著。
備注:封面為1940年《香妃》影戲劇照
未完待續……
《大公報》重慶版1944年
“瀚海淘沙”獨家整理
接待點贊、批評、轉發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shenghuojineng/55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