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19時29分,安徽合肥市肥東縣產生3.8級地動,震源深度12千米。經省地動局與中國地動臺網中央團結會商研判,本次肥東3.8級地動為9月18日肥東4.7級地動的余震。
9月25日晚,安徽省地動局在微博上公布視頻科普震后余震活動特點及防備辦法。
視頻中指出,地動產生后,能量開釋有一個持續和衰減的歷程,以是在大大多較強地動產生后,在震源區及其四周會產生的震級較主震相對低的地動被稱為余震。
余震總體特點之一是,在大多情況下余震活動強弱與主震輕重干系,主震越大,余震的活動就越強、次數越多;另一個明顯特點是余震活動會隨著時間在強度和次數上漸漸衰減,但不同布局地區的余震活動持續時間會有很大差別,有的持續幾個月,而有的約莫持續十幾年或更長時間。
在我國,依據地動的頻率和開釋能量的不同,通常將地動分為伶仃型地動、主震余震型和多震型。伶仃型地動是指一次大地動之后,余震強度相對很弱,數目不多。主震余震型是指余震強度相對很弱,數目較多。多震型是指主震為多次強度接近的事變,并且余震數目很多。
統計標明,在我國大海洋區,80%的中強以上地動為伶仃型地動和主震余震型地動,也就是說,約莫80%的5級以上地動之后,后續余震的震級和活動水平都不會高于主震。
余震來了該怎樣辦呢?專家提示,地動不分主震和余震,切不成三心二意。一是要嚴防次生災害產生,比如山體滑坡、水庫潰堤、堰塞湖泄漏崩塌等,在搭建暫且避震場合時必需闊別這些地區。二是要防備危房進一步毀壞傷人,主震后余震持續不休,在專業部分尚未對衡宇舉行寧靜判定之前,即使自家衡宇尚未坍毀,最初也不要貿然進入或寓居。接濟職員和互救職員在震后短時間內的余震茂密活動時期必必要有一定的防護辦法,提高防備余震的熟悉和武藝,變小余震傷亡。
(泉源:大皖訊息)
更多出色資訊請在使用市場下載“極目訊息”客戶端,未擔當權請勿轉載,接待提供訊息線索,一經采取即付報答。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shenghuojineng/55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