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學名:山麻桿
拉丁名:Alchornea davidii Franch.
別稱:紅荷葉、狗尾巴樹、桐花桿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大戟目
科:大戟科 屬:山麻桿屬
種:山麻桿
山麻桿
落葉灌木,高 1-4(-5)米;嫩枝被灰白色短絨毛,一年生小枝具微柔毛。葉薄紙質,闊卵形或近圓形,長 8-15 厘米,寬 7-14 厘米,頂端漸尖, 基部心形、淺心形或近截平,邊沿具粗鋸齒或具細齒,齒端具腺體,外表沿葉脈具短柔毛,底下被短柔毛,基部具斑狀腺體 2 或 4 個;基出脈 3 條;小托葉線狀,長 3-4 毫米,具短毛;葉柄長 2-10 厘米,具短柔毛,托葉披針形,長 6-8 毫米,基部寬 1-1.5 毫米,具短毛,早落。牝牡異株,雄花序穗狀,1-3 個生于一年生枝已落葉腋部,長 1.5-2.5(-3.5)厘米。
花序梗幾無,呈葇荑花序狀,苞片卵形,長約 2 毫米,頂端近急尖,具柔毛,未吐花時覆瓦狀密生,雄花 5-6 朵簇生于苞腋,花梗長約 2 毫米,無毛,基部具樞紐;小苞片長約 2 毫米;雌花序總狀,頂生,長 4-8 厘米,具花4-7 朵,各部均被短柔毛,苞片三角形,長 3.5 毫米,小苞片披針形,長3.5 毫米;花梗短,長約。5 毫米;雄花:花萼花蕾時球形,無毛,直徑約2 毫米,萼片 3(-4)枚;雄蕊 6-8 枚;雌花:萼片 5 枚,長三角形,長 2.5-3 毫米,具短柔毛;子房球形,被絨毛,花柱 3 枚,線狀,長 10-12 毫米, 合生局部長 1.5-2 毫米。蒴果近球形,具 3 圓棱,直徑 1-1.2 厘米,密生柔毛;種子卵狀三角形,長約 6 毫米,種皮淡褐色或灰色,具小瘤體?;ㄆ?3-5 月,果期 6-7 月。
生善于海拔 300-700(-1000)米溝谷或溪畔、河濱的坡地灌叢中,或栽種于坡地。 [1] 為暖帶陽性樹種,但也能耐陰,抗寒才能較弱,對土壤要求不嚴,在疏松肥美、富含天然質的砂質土壤中生長最好。
經濟代價
莖皮含纖維 43%,可做絮棉,也可做造紙質料;葉可做飼料。
園林代價
山麻桿是一種生長敏捷的觀葉、觀花又賞果的斑斕樹種。莖干直立通達,株形矮壯,幼枝細,密被茸毛,老時變為平滑而具古銅色,山麻桿闊葉互生,幼時赤色或紫赤色、觀看代價較高。山麻桿的葉色、葉形、顏色厘革豐厚,是美麗斑斕的園林、庭院樹種。在亞低潮地區,既適于園林群植,又適于庭院門側、窗前孤植,同時還可在路邊、水濱列植,還可盆栽置于陽臺蒔養和觀看。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shenghuojineng/49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