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字典》作者陳凌千(1905-1957),別名陳梁奎,字岳先,澄海澄城人。
7歲開學,13歲時高小畢業,后停學打工,行家市店肆中為人做財會事情。26歲時與親朋合資在汕頭居平路創始育新書社,既販賣冊本,又加工、印刷冊本,乃至自編、自繪、自印冊本出售,如《學生新畫集》《字類辨正》《尺櫝小品》等。
正是由于陳凌千對書店業務的熟習和行情的了解,他發覺,很有必要編寫一本平凡化的潮音字典,以供潮汕人識字學文,提高文明水平之用。于是他廣閱《康熙字典》及《辭源》等東西書,從中學習編寫字典的辦法;又深化觀察,辨音注音。從1931年開頭的這項宏大工程,歷時五年,于1935年完成初稿。時期,他日理商務,夜間便伏案疾書,費專心血。至書稿成時,他終于積勞成疾,常常失聲咯血,染成二期肺結核。
名士撰文或題詞保舉
1935年9月,《潮汕字典》由汕頭育新書社首版刊行。出名學者、書法家、百姓黨元老、事先的監察院善于右任為其封面題簽。事先的潮汕文明教導界及政界名士余命三、鐘麟、鐘岐、周英耀、李柏存、鐘復初、李源和等為該書題詞慶賀。
此書一面世,便遭到讀者的熱烈接待,首版即刊行達1.5萬冊之多。在80年后的今天看來,這也是個可觀的首版數字。翌年,陳凌千獲專著版權,并獲官方同意注冊。厥后,陳凌千的育新書社遷址開設廣益書局,并與上海人在汕頭創辦的中央書局、新華書局合資再版此書。新版的《潮汕字典》在上海出書后,35%南運潮汕當地販賣,其他局部則遠涉重洋,運往東南方亞各國潮人聚居地出售。
據不完全統計,從1935年初版至1946年,《潮汕字典》再版達17次之多,印數近70萬。50年代中期還曾改為小32開袖珍本,以潮汕編纂社名義再版,由潮汕各地新華書店刊行,仍被搶購一空。今天在潮仙傳播較廣的吳華重主編的《平凡話比力潮州音字典》和李新魁主編的《平凡話、潮州話常用字典》,由于問世較晚,印數也遠不克不及到達這個數字。
曼谷版封面橫排版《潮汕字典》
憂傷的是,陳凌千在字典出書10年間仍不休校正修訂。至1946年出書的修訂本,已比初版增長約三分之一的篇幅??上У氖?,陳凌千為此書嘔專心血,于1957年病逝了,終年52歲!
假如說,張世珍的《潮聲十五音》是“十五音”字典的開山之作的話,陳凌千的《潮汕字典》則是部首筆畫字典的肇始之作,對潮汕文明教導之功不在張世珍之下。
由于“十五音”字典是模仿古時的韻書、按拼音反切的辦法編寫的,以是,要使用它就得先學會“十五音”、“四十字母”和“八聲”的基本知識,以是學習和查檢起來也有一定的困難。于是,有些作者便依著《康熙字典》的辦法來編排字典,按部首筆畫編排的潮語字典也就應運而生。
最早出書的這類字典,是1933年汕頭育新書社出書的潘載和的《潮汕檢音字表》。這部《字表》共分214個部首,收字近8000個。但它“僅注字音,不列解語”,真正的只是個“檢音字表”。它補償了“十五音”字典在檢字上僅有拼音反切辦法的不敷,但由于沒有釋義,還不克不及算是嚴厲意義上的“字典”,因此也行之不遠,刊行量不大。
在潮汕當地和港澳及東南方亞各國的老一輩潮人社區內,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使用頻率最高的潮音部首筆畫字典,是陳凌千編著的《潮汕字典》。
灌音材料:
潮汕方言八個聲調例字表
調號 稱呼 調值 例字1 例字2
1、陰平(上平)33 分hung 詩si
2、陰上(上上)53 粉hung 矢si
3、陰去(上去)213 奮hung 四si
4、陰入(上入) 2 忽hug 薛sih
5、陽平(下平)55 雲hung 時si
6、陽上(下上)35 混hung 是si
7、陽去(下去)11 份hung 示si
8、陽入(下入) 5 佛hug 蝕sih
作者先聲明他編著此字典的緣故、凡例和具體作法
檢部表,即按部首給字分類
《潮汕字典》內文,當時分還沒有效拉丁字母
聲明:轉載文章純屬于轉達更多信息之目標,版權歸屬作者一切,如泉源標注錯誤或侵權,請接洽我們改正、刪除。謝謝!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shenghuojineng/46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