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的拼音(《說文解字》第11課:帶“示”的漢字,都有這些意思)

時間:2024-04-18 14:49:16 閱讀:3

《說文解字》第11課:帶“示”的漢字,都有這些意思

我們讀《說文解字》,提要是540個部首,今天以前到了11課,我們還停在“示”部,這是《說文解字》的第3個部首,“示”部的漢字尋常與祭奠鬼神以求福佑有干系,大抵“示”部漢字可以分為四類:1、祭奠的稱呼:好比禘、祃、祔等;2、鬼神的稱呼:好比社、祇、神等;3、祭奠的儀式:好比祭、祀、祝等;4、休咎、禍福等,好比祥、祿、福等。

有伙伴留言說,是不是漢字里帶“示”的都跟神明有關呢?答案是,不停對,“示”也有作為音符構成形聲字的字,好比視、祁。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字跟神明并無干系。

好了,我們持續教學《說文解字》的6個漢字,它們是:

(今天要教學的6個漢字)

1、祳。讀作shèn。《說文解字》釋作:“社肉,盛以蜃,故謂之祳。”就是祭奠用的生肉,只是用蜃來艷服,以是叫“祳”。那么,了解這個字,就一定要了解“蜃”,《說文解字》稱蜃為:“雉入海,化爲蜃。”它的原本是一種大蛤,別的的引申意義還較多,這個字在在作為祭器這個意義時,就是指“腹部畫有蜃形的漆尊”。用這種漆尊來艷服祭奠用的肉,以是這種肉叫“祳”。它的小篆字形是:

(祳的小篆)

2、祴。讀作gāi。《說文解字》釋作:“宗廟奏祴樂。”《說文解字注》稱:“宗廟中賓醉而出,奏《祴夏》,故字從示”。這里的所謂《祴夏》,是音樂的一種,也作《陔夏》,是《九夏》之一。九夏分散是《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祴夏》、《驁夏》,在祭奠的歷程中,每個不同的祭奠事變,要配以不同的音樂,“祴夏”是此中的一種,是在“賓醉出”時演奏的音樂。

(祴的干系演化)

從字形上去說,右方的“示”不必表明,就是神明的意思,右方的“戒”,原本是雙手持兵器的外形,雙手持兵器,固然是為了避免仇人突擊,引申為防備,使免去(傷害)。顯然,加上“示”字的“祴”也有戒備、防備的意思,《祴夏》也是一種有防備實質的音樂,那么為什么要在賓客喝醉出來的時分奏《祴夏》?固然是為了避免丟失禮儀。

祴字另有別的兩個意思,(1)堂下階前磚砌的路,也叫祴;(2)古時西域有個部落叫祴(《新唐書.地域志下》有載)。

3、禡。讀作mà?!墩f文解字》釋作:“師行所止,恐有慢其神,下而祀之曰‘禡’?!迸d兵兵戈,恐懼這次行軍冒犯了神明,于是行家軍途中(大概動身前,大概是抵達了戰場之后)舉行的一種祭奠,叫做“禡”。僅從字形看,這個字也是跟馬有關的。馬的字形,不管是甲骨文照舊金文,都是一個馬的外貌,加上一個“示”字之后,就表現帶兵馬行軍途中的祭奠。

(禡的字形干系演化)

《玉篇.示部》中稱“禡,立刻祭也?!憋@然,也是祭奠典范的一種。

4、禂。讀作dǎo。《說文解字》釋作:“禱牲馬祭也?!奔礊榱耸辜倚笫萑醵e行的一種祭奠。本字之后附有別的一個寫法,跟馬有關,右方一個“馬”,右方一個“壽”(如圖)。分析這個字跟馬的長命(關于馬來說,長命的馬尋常是肥健的)有關,固然,也不止是馬,另有其他家畜,這是一項專門為家畜特設的祭奠,鄭玄說“為牲祭求肥充,為馬祭求肥健”,求牛羊長得肥,求馬匹長得健壯。

(禂的兩種寫法,后一種是常規的小篆)

5、社。讀作shè?!墩f文解字》釋作:“田主也”。這是個常用字,但但是泉源并不簡便,表明起來也不簡便?!墩f文解字》上的田主,并不是指古代意義的田主,而是土地之神,我們看社的字形演化,甲骨文是土地發射的嫩葉外形,金文則直接刻畫從土地上長出的樹木,而這個掌管土地生出植物的神明就叫做“社”。

(社的字形演化)

固然,隨著年代的提高,社字又引申出來很多種意義:(1)土地之神的神主;(2)祭奠社神的場合;(3)祭奠社神的儀式;(4)祭奠社神的節日,好比社日;(5)古時場合下層行政單位,最早是25家為一社,厥后周圍六里之內為一社,再厥后到了元代,就50家為一社;(6)社倉、社學的簡稱;(7)某些團隊構造、團體,好比印社、旅游社;(8)某些機構:如報社;(9)江淮地區的方言稱母親為社。(10)古時的地名;(11)一個姓氏。我們了解漢字,先了解基本意義,其他意義都跟基本意義干系,就容易影象了。

6、禓。兩個讀音,1讀shāng;2讀yáng?!墩f文解字》釋作:“道上祭?!焙芊置鳎@又是一種祭奠典范,就在在路途上祭奠稱作“禓”。那么,從字形上,它的字源是一個“示”,一個“昜”,“昜”的原本就是太陽高高處掛在天上,厥后由于使用了加有表現城墻的“阝”而區別陰陽,“昜”即不在使用。昜的原本,《說文解字》稱:“一曰飛揚。一曰長也。一曰彊者眾皃。”最原始的意思就是“播散、散開”,好比“場”是離合之所;“楊”的種子帶毛,可以乘風播散;固體食品可以在熱水中化開,這就是“湯”;“瘍”就是瘡的糜爛(在皮膚上大面積糜爛也是一種“播散”);“糃”就是把碾過的谷粒朝空中揚起,風就會把谷殼吹散,留下的就是米;“暘”就是日光的發散、四射,等等。第三個意義“強者眾兒”又指為健壯的人的浩繁的兒子。字的字形提高如圖:

(昜及禓的字形演化)

明白了“昜”字,我們大抵就可以了解禓的兩個意義了,當“禓”讀作shāng時,即指“強鬼”,就是遭遇橫死的鬼,也指擯除強鬼的祭奠,“禓”是強鬼的名字。用的是“昜”的“強者眾兒”的意項;當“禓”讀作yáng時,指的是“道上之祭”,就是走在路途上隨時舉行的路祭,這種祭奠主要是祭奠無主之鬼,以是也叫“祭殤”,就叫“禓”,古時,“殤”與“禓”通用,又指路神,而路是四通八達的,在這個意義上,用的又是“昜”的“飛揚”和“播散”的意項。

中華民族的汗青充足久長,要了解中華民族的汗青和文明,最好的動手點就是漢字,而了解漢字的動手點,無過于《說文解字》,但這部經典真實過于單調,渴望我們的積極解讀不僅能為學習篆刻的伙伴一點協助,也能為中華民族經典文明的轉達起到弱小的作用。

(【說文解字】之11)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shenghuojineng/45483.html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閩ICP備2023009674號 網站地圖 聯系:dhh0407@outlook.com

www.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