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山:閩西佛教名山,其因何得名?又有著怎樣的傳說故事?

時間:2024-03-30 05:42:31 閱讀:3

天宮山:閩西佛教名山,其因何得名?又有著怎樣的傳說故事?

天宮山,又叫天公山,位于福建龍巖市的山河鎮和雁石鎮交界之處,其是閩西佛教名山

天宮山海拔有1594米,至于天宮山的得名緣故,依據紀錄,由于其終年有云氣掩蓋旋繞,并且偶爾還會有簫鼓之聲,云云情形就如同天宮尋常,以是稱其為天宮山。


外表說了,天宮山是閩西的佛教名山,同時亦是閩西地區最大的佛教道場,其早在唐朝時,就以前在山上建有寺廟了,之后寺廟固然屢經廢興,但其一直能堅持香火壯盛。


天宮山,有座圓通禪寺,

聽說,在唐朝時分,就以前有人在今生存,厥后又建了觀音庵。

直到清朝時期,事先南海普陀山的法師分開觀音庵作掌管,于是就將“觀音庵”更名為“圓通禪寺”,自此,圓通禪寺之名就不休相沿下去。


關于天宮山,還傳播著一個傳說故事。

聽說,在好久從前,在天宮山四周有一個貧困的挖蕨人,有一次他望見觀音菩薩在云端現身,便急遽下跪參拜,然后又說:“觀音菩薩在上,請保佑我今后挖一斤蕨就能洗出三斤的粉,假如如此,我就為菩薩在此建廟?!?/p>


挖蕨人說完,觀音菩薩就散失在云端中。


厥后,這個挖蕨人的確取得了觀音菩薩的協助和保護,不僅挖一斤的蕨能洗出三斤的粉,并且日子也越來越好。


這挖蕨人過上好日子后,也沒有忘記以前對觀音菩薩說的話,便出資準備在天宮山籌建觀音菩薩宮廟。


事先正巧有兩個外來的有錢人,一個浙江的,一個江西的,他們到天宮山來,主要是為了尋覓寶地建陵。

之后兩人在天宮山就找到了同一塊場合,為了今后有個證據,就留下暗號,分散在誰人場合,先后埋下了一個銅錢和一支發釵,然后就分開了天宮山。


由于這兩個財主所留的暗號在同一個場合,兩人厥后天然不免有一番爭辯,

他們誰也壓服不了誰,后果就把對方告到了官服。

在公堂上,他們一個說埋下銅錢為記,一個說埋下發釵為記。


縣令聽后,就讓他們把所說的信物就地挖出來,不然就是口說無憑。


讓縣令想不到的是,這一挖,不僅挖出了銅錢和發釵,并且發釵恰好正中銅錢的圓孔中。

這就讓縣令為難了,一時間不曉得該怎樣處理。

兩人在公堂上的爭論,傳到了挖蕨人的耳中,于是便分開公堂,然后把準備出資建觀音宮廟的事照實說了一遍。


縣令聽后,心中就有了想法,于是就說:正所謂天下為公,此挖蕨人所舉實為健康利民之大計也,以是如今就將此處歸挖蕨人建寺之用。

就如此,天宮山很快就建起了宮廟。


固然,這只是一個傳說故事,不外,卻也反應出天宮山是閩西佛教名山的位置。


寺的后方,是天宮山的主峰,有一尊彌勒大佛,遠遠望去,就好像是彌勒佛端坐云端尋常,以是此峰又稱為“佛山”,當,此“佛山”并非廣東的佛山。


但是,在我國,除了福建有一座天宮山外,在我國的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蕨溪鎮,另有一座天宮山。這座天宮山,在古時分,稱為天平山,同時又有小黃山之稱,均勻海拔有九百米,最高海拔有一千四百米。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shenghuojineng/44496.html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閩ICP備2023009674號 網站地圖 聯系:dhh0407@outlook.com

www.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