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蕤仁

時間:2024-03-08 05:16:36 閱讀:6

中藥材蕤仁

?

蕤仁

拼音Ruí Rén

別號蕤核(《本經》),蕤子(《本草拾遺》),白桵仁、棫仁、美仁子(《藥材材料匯編》)。

出處《雷公炮炙論》

泉源為薔薇科植物單花扁核木的干枯成熟果核。夏、秋果實成熟時采摘,撤除果肉,洗凈,曬干。

本相態單花扁核木,別名:棫、白桵(《爾雅》),桵(《說文》),椹(《藥性論》),蕤李子(《救荒本草》),山桃、小馬茹子、馬茹。

落葉灌木,高達1.5米。莖多分枝,外皮棕褐色;葉腋有短刺。單葉互生或叢生;柄長1~5毫米;葉片線狀長圓形,狹倒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6厘米,寬5~10毫米,先端鈍,有小突尖或微凹,基部楔形,兩側下延成葉柄,全緣或具疏鋸齒?;?~3朵簇生葉腋,直徑約1.5厘米,花梗長5~10毫米;萼筒杯狀,裂片5,闊而短,綠色:花瓣5,近圓形,有爪,白色;雄蕊10,花藥卵圓形,花絲短;雌蕊子房卵圓形,花柱插生于近基部處,柱頭頭狀。核果球形,直徑1~1.5厘米,熟時玄色,外表微被蠟質白粉?;ㄆ?~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部生善于山坡或川河間沙丘上。分布山西、陜西、甘肅、內蒙古、河南。主產山西、陜西、甘肅等地。

性狀干枯果核呈稍扁的類心臟形,兩側略不合錯誤稱。外表淺棕色至暗棕色,有深色的網狀溝紋。質堅固。敲開硬殼,內含扁平類圓形或心臟形的種子,種皮棕色至暗棕色,子葉2片,白色肥厚,富油性。氣無,味微苦。以淺棕色、豐滿肥實者為佳。

化學因素種子含水分10.36%,灰分1.72%,卵白質3.53%,脂肪7.57%,纖維56.91%。種仁含油脂36%。

炮制揀去雜質,洗凈,曬干,用時搗碎,或敲去內果皮取種仁用。

性味甘,寒。

①《別錄》:"微寒,無毒。"

②《醫林纂要》:"甘咸,寒。"

歸經入肝、心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肝、脾三經。"

②《玉楸藥解》:"動手太陰肺、足厥陰肝經。"

功效主治祛風,散熱,養肝,明目。治目赤腫痛,慘淡羞明,眥爛多淚,鼻衄。

①《本經》:"主親信邪結氣,明目,目赤痛傷淚出。"

②《吳普本草》:"補中強志,明線人。"

③《別錄》:"目腫眥爛,齆鼻,破心下結痰痞氣。"

④《藥性論》:"治鼻衄。"

⑤《本草拾遺》:"生治足睡,熟治不眠。"

⑥《本草蒙筌》:"專治眼科,消上下胞風腫爛弦,除支配眥熱障胬肉,退火止淚,益水生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外用:去油研成膏點眼或煎水洗。

注意《本草經疏》:"目病非關風熱,而因于肝腎兩虛者,不宜用。"

復方①治肝經不敷,內受風熱,上攻眼目,慘淡癢痛,隱澀難開,昏眩赤腫,怕日羞明,不克不及眺望,迎風有淚,多見黑花:頭腦(研)二錢半,蕤仁(去皮殼,壓去油)二兩。上用生蜜六錢,將頭腦、蕤仁同搜和,每用少許點之。(《局方》春雪膏)

②治眼病翳遮瞳人,視物不明,有云氣之狀:蕤仁(去皮、尖)三分,當歸身、甘草各六分,防風八分,黃連(揀治)二錢(銼如麻豆大,水一大碗,煎至一半入藥)。上件銼如麻豆大,蕤仁別研如泥,同熬,滴在水中不敵,入去沫蜜少許,再熬少時為度,令病民意靜點之,至目中微痛,日用五、七次,臨臥點尤疾效,但欲多點,使藥力相繼也。(《蘭室秘藏》百點膏)

③取下翳膜:㈠蕤仁(去油)五分,青鹽一分,豬胰子五錢。共搗二千下,如泥,罐收,點之。(《綱目》撥云膏)㈡蕤仁一兩(去油),入白蓬砂一錢,麝香二分,研勻,收點之。(《綱目》)

④治赤爛眼:㈠蕤仁(去皮)四十九個,胡粉(煅如金色)一雞子大,研勻,入酥一杏仁許,冰片三豆許,研勻,油紙裹收,每以麻子許,涂輕重眥上,頻用取效。(《近效方》)㈡蕤仁、杏仁各一兩,去皮研勻,入膩粉少許為丸,每用熱湯化洗。(《履歷良方》)

各家敘述《醫林纂要》:"白蕤仁,功略同酸棗仁,生則咸多,布散神明之用;熟則甘多,安寧神明之主。人知其治目疾,而不知其能補心久矣。"

摘錄《中藥大辭典》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shenghuojineng/43861.html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閩ICP備2023009674號 網站地圖 聯系:dhh0407@outlook.com

www.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