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莖。主產于河北、山西、陜西、內蒙古等地,以河北易縣產物最佳。
01重劑效驗
一、門純德傳授醫治類風濕樞紐炎時,習用張仲景烏頭桂枝湯、桂枝芍藥知母湯等,于溫陽宣痹法中,據證重用知母、白芍等以濡潤樞紐經絡,緩急止痛。(《中華名醫特技集成》)
二、任繼學傳授以通腑泄熱破瘀法,醫治腔隙性腦堵塞屬熱瘀證者,藥用羚羊角、玳瑁、玄參、黃連、阿膠、石菖蒲、郁金、蒲黃、知母、大黃、厚樸、水蛭。(《近代中醫學名家論治中風病聚集》)
別的,任傳授常用溫化滋胰湯醫治糖尿病,藥用蠶繭、生地、知母、黃精、天冬、花粉、葛根、黃連、白術、肉桂、雞內金、紅花,隨證加減。(《古今名醫臨證金鑒·消渴卷》)
三、張錫純教師曾以白虎湯加味醫治傷寒兼有伏熱證患者。(《醫學衷中參西錄》)
四、梁貽俊傳授常用加減清瘟敗毒飲醫治溫熱病,藥用生石膏、水牛角、生地、黃連、黃芩、梔子、知母、赤芍、丹皮、玄參、連翹、桔梗、薄荷、荊芥、甘草。(《梁貽俊臨床履歷輯要》)
五、奚鳳霖傳授是蘇州名醫,關于上氣不敷、腦失所養、因虛而瘀之缺血性腦血管病,治以升陽補氣為主,養血為輔,并以通經活絡為使。藥用黃芪、知母、升麻、柴胡、生曬參、當歸、白芍、山萸肉、干地黃、地龍,隨證加減。(《古今名醫臨證金鑒·中風卷》)
六、李孔定傳授是四川名醫,曾治甲型肝炎、肝硬化證屬肝經毒熱陰虛患者,藥用沙參、天冬、麥冬、青蒿、金銀花、連翹、知母、丹皮、地骨皮、枳殼、山楂、甘草。(《古今名醫臨證金鑒·奇癥卷》)
七、郭春園主任醫師是廣東名醫,常于方中配用知母醫治老年退行性膝樞紐骨樞紐炎、膝樞紐滑膜炎、膝樞紐周圍炎、坐骨神經痛、癆熱、消渴等病證。(《方藥傳真》)
八、《癥因脈治》載知柏天地煎醫治腎水不敷、陰虛火旺之牙痛、腰痛、咳嗽、痿軟等證,藥物構成為天冬、生地、黃柏、知母,水煎服。
02評 析
知母,苦、甘,寒,歸肺、胃、腎經,清瀉之劑也,主在清熱瀉火,兼能滋補陰津。
所治病位主在肺、胃、腎、膀胱、肝、肌膚、筋肉、樞紐,兩清氣血,主在氣分。
所治病性為熱(火)、痰(熱痰、燥痰)、毒等實證及陰虧之虛證。
藥效以清瀉、沉降、滋補為特點。
《本草匯言》曰:“滋陰降火,瀉南補北,是知母之長技也。”
清者,清熱,清氣,清痰,清毒,清血;瀉者,瀉火,瀉肺,瀉大腸,最善瀉肺、胃、腎經之火;
降者,降火,降水(通膀胱水道),肅降肺氣;補者,滋陰濟水也。
張錫純教師曰:知母“寒苦皆非甚大,而又多液,是以能滋陰也。”斯言誠哉,非唯前人所言之獨去火而保陰之益陰也。
證治主熱盛火燔,熱毒內蘊,熱痰燥痰,紅腫熱痛,陰虛熱渴,具清熱瀉火,滋陰潤燥,除痰消腫止痛之成效。
主治熱病煩渴,肺熱咳嗽、陰虛燥咳,骨蒸潮熱,陰虛消渴,腸燥便秘,熱痹疼痛等。
《珍珠囊補遺》概其用曰:“其用有四: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骨蒸,止虛勞之陽盛,滋化源之陰生。”
常用量:煎服。清熱瀉火宜生用,滋陰降火宜鹽水制用。本品性寒質潤,有滑腸之弊,故脾虛便溏者不宜。
古代藥理研討:知母具有解熱、抗菌、調治血糖、調治病理生物體內β受體-cAMP體系功效、降血壓、抗血小板會萃、抗腫瘤、利膽、保護腎上腺皮質并減小糖皮質激素所致的反作用、維持皮膚和神經康健、促進消化道功效、提高學習影象功效等作用。
重劑效驗中所舉8例,反應了知母醫治熱痹、消渴、溫熱病、熱毒、陰虛等病證之履歷,諸如類風濕樞紐炎、退行性膝樞紐骨樞紐炎、膝樞紐滑膜炎、膝樞紐周圍炎、坐骨神經痛、缺血性腦血管病、痛熱、肝炎、肝硬化、陰虛火旺之牙痛、腰痛、咳嗽、痿軟等,可見知母使用范圍頗廣,其治主在熱、毒、陰虛三證。
知母無毒,然其性寒而滑降,故須切證用之,得當配伍,則雖大劑亦較寧靜。
#康健一夏##康健明星方案#
謝謝點贊支持,眷注我了解更多中醫學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shenghuojineng/4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