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煙雨浙江潮(蘇軾最奇怪的一首詩,首句和尾句相同)

時間:2023-11-25 17:43:15 閱讀:6

蘇軾最奇異的一首詩,首句和尾句相反

觀潮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是蘇軾寫的一首奇詩,奇就奇在,它的首尾兩句如出一轍,均為“廬山煙雨浙江潮”。

詩詞和文章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反復度,文章考究開頭和開頭相對應,但是作詩卻不克不及反復,不然一首詩可就廢了。豈非是蘇軾犯了這種知識性錯誤嗎?

天然是不成能的。這是蘇軾在臨終之時給小兒子蘇過手書的一道偈子。蘇軾完畢了長時放逐的生存,從一個意得志滿、專心從政報國的大方之士,徐徐變成一個冷靜面臨、參透生存禪機的風燭白叟。聽說小兒子將去就職中山府通判,便寫下了此詩。

關于此詩,僅從字面表明是很簡便的:廬山斑斕奧秘的煙雨和錢塘江宏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看一番。無緣去觀看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我)終于親臨廬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煙雨、洶涌潮水,卻沒有什么特別的以為,只覺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但是,云云簡便的一首詩,卻包含著不簡便,后代解讀者甚多。筆者比力喜好的一種表明是,這是人生不同階段的寫照。第一句是說年輕人,活力發達,當以俗世為主,堅強拼搏;最初一句是說顛末多年拼搏后,年老了,但約莫仍舊對這個社會有很多不滿,這個時分,要學會放下,看開統統,去安定觀景。

我們曉得,蘇軾終身豐厚多彩,履歷也是大起大落,并深受儒釋道三家的影響。佛家有三種地步,第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看山照舊山,看水照舊水。蘇軾這首詩,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是他在履歷了人生路途上的很多坎坷之后,總結而出的哲感性言語。

文章最初,奉上一段笑話:

在看完《觀潮》之后,甲憤憤地說:這是什么破詩,頭句和尾句如出一轍!

乙含笑著說:這詩是蘇軾寫的……

甲略出息難地說:哦,是蘇東坡寫的,這就說得通了。首尾兩句,詞句相反但是涵義各異,實乃曠世之佳作呀!這讓我想起魯迅教師的一句經典話,我家后院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

魯迅教師笑而不語。

這大概也是我們宏大漢語的神奇處之一吧。


泉源:微信群眾號“讀史”

編纂:苗苗

【聲明:本號為“全民閱讀推行”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于轉達更多信息之目標。如有泉源標注錯誤或涉嫌侵占您的合法權益,請接洽我們。我們將及時改正、刪除,謝謝?!?/p>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shenghuojineng/40055.html


Copyright ? 2021-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編號:閩ICP備2023009674號 網站地圖 聯系:dhh0407@outlook.com

www.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