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án Sǔn
別號巖角、石竹子、接骨丹(《云南中草藥》),石筍、巖竹(《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出處《云南中草藥選》
泉源為蘭科植物通蘭的全草。整年可采,鮮用或開水燙后曬干。
本相態多年生附生草本,高約30~50厘米.須根大多,肉質狀,灰白色或淺褐色。莖叢生,圓柱形,綠色,分節分明,形如竹筍,基部數節有鞘狀葉緊包于莖節。葉互生,寬線形至長橢圓形,長12~20厘米,寬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鞘狀抱莖,春季落葉,殘存葉基成抱莖的膜質鞘??偁罨ㄐ蝽斏换ù?,徑達5厘米,白色,唇瓣金黃色帶赤色斑紋,邊沿流蘇狀,每花基部有橢圓形的大型苞片1枚,長3厘米以上,比花梗長。蒴果橢圓形或卵形,內有大多粉狀的種子。花期炎天。
生境分部生于巖石或樹干上。分布云南、貴州、西藏等地。
性味甘,平。
①《貴州藥植目次》:"甘,平。"
②《云南思茅中草藥選》:"甘淡,涼。"
功效主治止咳平喘,活血祛瘀。治肺炎,氣管,支氣管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骨折,跌打勞傷。
①《云南中草藥》:"活血祛瘀,接骨。"
②《貴州藥植目次》:"止咳平喘。"
③《云南思茅中草藥選》:"滋陰潤肺,止咳化痰。治肺結核,肺炎,氣管、支氣管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復方①治咳喘:巖筍(全草)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②治骨折:鮮巖筍加酒過量搗絨,炒熱到場雞蛋清調勻外敷。(《云南中草藥》)
③治閉合性骨折:巖筍、石蚌腿、山苤菜。加酒搗敷。(《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④治跌打損傷、刀槍傷:巖筍三至五錢。水煎服或泡酒服;另以鮮巖筍搗爛敷患處。(《云南中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shenghuojineng/39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