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夜,你們想好怎樣過了嗎?
看影戲?
吃暖鍋?
發伙伴圈?
2020,笑著翻篇,不錯。
但Sir今天要保舉一種更更硬核的辦法。
2020,笑著懟回去,才算翻篇。
《再也不見2020》
Death to 2020
Netflix奉上“年末大禮包”。
情勢也很特別——“偽紀錄片”。
什么意思?
外表上,一本正派;
實踐上,亂說八道。
假如還不太懂。
Sir發起把它了解為一次標準更大,底線更低,打擊面更廣的反跨年脫口秀。
譏諷目標,都是年度大事:
澳大利亞山火、新冠疫情、美國大選、TikTok封殺……
吐槽情勢,沒故意勢。
上一秒約莫正襟危坐,點評局勢。
下一秒漸變卓別林,幽默地譏諷實際。
參演高朋,這就兇猛了。
要噴2020這個讓全天下沉默的boss,他們必需是——“復仇者同盟”(搞笑劇版)。
成員遍及社會各個階層,上至英國女王、高等經紀人、政治政客,下至各范疇學者、尋常市民。
身份是演的,但人物相對讓你完全信賴,這TM就是真人訪談。
記取他們的身份:
《紐約客》“毒舌記者”,由用人生保衛臟話的“神盾局局長”塞繆爾·杰克遜扮演。
△ 字幕由“擺渡字幕組”熱情譯制
休·格蘭特,英倫戀人轉身“資深汗青學學者”。
△ 《真愛至上》
麗莎·庫卓,“老友記”菲比,榮升“白宮發言人”。
其他的,庫梅爾·南賈尼,崔茜·尤瑪,薩姆森·卡約……分散出演軟件巨頭老板、英女王、心思學者、布衣等等。
請到這些大咖,影射這些高官高朋……
幕后主使必需也是大人物——導演/編劇,查理·布魯克。
上一部撰寫的經典,《黑鏡》。
好家伙。
這幫人竄一同,有多兇?
網友們看完直接為它改了個愛稱——2020去死吧。
01
查理給我們安插的第一層吐槽,“針砭局勢”。
別曲解,沒那么嚴厲。
這幫人不是來給你講真理的。
好比疫情。
聽著就可怕的東西,誰敢拿它開頑笑?
它就敢:
“這種病毒的布局很故意思
像一個在PS2(游戲機)上旋轉的外星人籃球”
尋常我們吐槽都愛說“對事不合錯誤人”。
它反過去,偏偏對人不合錯誤事。
新冠到臨,誰開始挨罵,一定有不作為的官員。
我們當時分有,片子里美國更糟。
州長安德魯在公布會上死命催。
“呼吸機在何處
防護服,一局部防護裝備,口罩都去哪兒了”
好公理啊,好賣力任啊。
可你仔細瞧瞧,他死后誰人分明的“3M”標識。
挖苦味太沖了。
另有火力核心,你們熟的那位“懂王”。
“(美國)當局仿佛并沒有仔細對待新冠
仿佛照舊把它們當成流感
好比我們的總統
就像把烏拉圭比作香蕉”
那這時分假如你要問美國官方。
病毒會天然散失?總統畢竟說沒說過這話???
發言人會反復重申:
“Fake News(假訊息)!
都是媒體的鍋”
吐槽一暴走,不止美國總統,英國宰衡也不克不及幸免。
5月份宰衡確診新冠,他們也不心疼。
給他的慰勞品,一句毒舌譏諷。
“難以相信的是,病毒沒有影響他的事情才能
他照舊那么一無可取
但他的確證實白
各國向導人不是天生免疫的”
別以為中槍的僅有政客們。
炮火很快席卷到了文娛界。
各位的偶像,湯姆·漢克斯,不幸躺槍。
中了一個諧音梗。
“我們以為湯姆·漢克斯是個積極(positive)的人
而不是一個檢測展現陽性(positive)的人
他和病毒爭斗了兩星期
一定贏了嘛,他是主演啊
但我猜疑他要不接這個人物
能不克不及挺過去”
吐槽的戰場也不止新冠疫情。
但凡你以為在2020上過頭條的,幾乎都在射程范圍內。
澳大利亞山火發作,噴。
“澳大利亞火燒屁股的時分
在冰天雪地的瑞士
天下上最有錢有勢的人正開著達沃斯峰會
那基本上就是億萬大亨的音樂節
為了偽裝天氣厘革是議程的重中之重
還選了小女孩發言”
影迷體貼的影戲大獎,照舊噴。
“奧斯卡之夜,對在場上萬名白人真是劫難
由于創造影戲汗青的
是韓國參賽者”
年末大秀,美國總統競選。
嚯,有多狠噴多狠。
最上心克服特朗普的拜登,什么外貌?
“從字面上看,他就是一個管家的幽靈
我們居然要在兩個70多的男人里做選擇
幾乎就像為老年肯特在選角”
他們倆的競爭論爭,一場好戲。
“7300萬美國人目擊了一場引發智力的爭辯
就像兩只鴿子在泊車場為一不全面包打斗”
有的大眾表現煩死人,基本搞不懂。
“節目又臭又長,無聊至極
怪不得要4年才弄一次”
至于特朗普本人嘛,呵呵。
“洗臉只洗眼睛的橘臉瘦子
爭辯完畢后,對特朗普唯一的利益
就是他的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
其他的,Sir不逐一細數。
種族成績、英國脫歐成績、超市搶購……
在完全沒有底線的“人身打擊”眼前,這些顯如今2020的宏大怪誕一件一件被扯出來,暴露在我們眼前,重新打量。
體貼局勢的,你一定能瞧出門道。
感興致的,你也能當一場樂子。
要說搞笑劇的后果,有了。
反諷的后果,也到達了。
但編劇想要挖苦的,絕不但是局勢罷了。
Sir開頭說過了,注意人物身份。
02
吐槽的高朋,個個犀利。
2020在他們的點評下,忽然帶感。
查理·布魯克顯然功力更高一層。
連人物的設置,都自帶挖苦后果。
這位對東方種族成績,支配派不合侃侃而談的汗青學者。
分析病毒分裂社會的時分,畫風忽然跑偏到了《權游》天下。
“那些仔細研討汗青書的人,好比我
曉得這是劇烈的懷念年代的異鬼
帶領他們的“殞命軍團”
走向維斯特洛交兵的派系”
采訪者以為不合錯誤勁,趕忙cue他。
那啥,你是拿《權游》做例子是嗎?
“不不,我在說汗青
我確定我才是這里的汗青學家”
翻車而不自知,這就是所謂“磚家”“學者”吧。
磚家這邊幽默了,封建家那邊也開頭放飛自我。
這位努力于研討新冠病毒的醫學家。
就病毒轉達,掀開了全新想象。
奉獻一番堪比“消毒水殺新冠”的學界騷話。
“病毒可以從人傳給偶像
標明它有一天也會影響天主
天主是比宇宙還要新鮮的存在
那不就是高危人群了”
有理有據,邏輯滿分。
出自一位以實行嚴謹著稱的學科人士。
不曉得有幾多劃水的學者,眼前一涼。
更離譜的還在反面。
“官方發言人”,可以說盡得向導真傳。
上一秒還在說民主黨依靠灌音,控告特朗普向烏克蘭施壓,意圖挖拜登的丑聞,唯一的證據是筆錄。
一被問到“筆錄”的內容,哎喲說太多了……
“什么筆錄?
看看錄像帶,我可沒說
Q:你說唯一的證據是特朗普向烏克蘭施壓的筆錄
A:噢,沒有烏克蘭如此的場合
有?橫豎在我這里就是沒有”
胡扯水平,和某總統有得一拼。
你說大人物嘛,總有在鏡頭前翻車的時分,不特別。
但別忘了,2020給我們的教導之一:
在交際媒體上,對著鏡頭,誰都有因無知翻車的時分。
一位美國媽媽才能證實,這是對的。
被問你信不信謊言。
諸如“中國實行室造病毒”、“比爾·蓋茨用芯片利用人”的虛偽言論。
她說得可開心了,全然不曉得這是假消息。
人物幽默的扮演,完善展現什么叫“烏合之眾”。
但你曉得,查理,他對實際的憂思,落點尋常在科技上。
如《黑鏡》里對的AI武藝、VR武藝等的傷害隱喻。
作為媒體從業者,他對當今“武藝影響實際”的趨向比誰都敏感。
這次他對準了本年由于疫情火起來的,直播帶貨&在線視頻。
一方面是平臺借此扶持了多量創作者。
連最大的大咖,英國女王,在劇里都成為平臺端正的仆從。
初次在線直播全民發言的開頭。
女王熟稔得像一名UP主:
“我們會再晤面的
如今請敲擊右下方“點贊”按鈕,訂閱我的頻道
別忘了眷注我的奢華手辦哦”
長程辦公,在線視頻。
創作者的新機會,有錢人的新游戲。
關于科技巨頭來說,幾乎血賺。
“我們經過盤算得出
20%的用戶約莫會因病毒流失
但剩下的80%
會對我們的視頻軟件產生200%的依托”
△ 這位影射的誰,你們本人猜
交際網站的辦理者們更得隴望蜀:
“從前平凡人交往交際媒體6個月后
會變得無比冒進
如今我們想把這延長成5秒鐘”
看到這里,你以為這部片子真是火力全開。
沒一一局部能在它的鏡頭前留下一點尊嚴。
但。
英式幽默在于怪誕。
直來直去的,沒意思。
于是它立刻就開頭“自我打臉”。
03
他們噴了這么多。
Sir也想簡便吐槽兩句《再也不見2020》。
懂梗的,眷注訊息的,一定看著搞笑。
但要論力道,照舊收了幾分。
好比聚焦種族藐視成績。
這的確是美國本年的頭號大事,但有一個范疇。
這個片子沒吐槽到位。
作為影評人,Sir注意到片子里提到的影視信息。
奧斯卡頒獎儀式。
影片吐槽道:基本就是白人影戲制造人的自嗨。
再看看所謂的最佳影片:
“《婚姻故事》兩個白人困在富有婚姻里
……
《1917》,這個數字本就是影戲里的白人數目
連《小丑》都得化上白臉妝掩蔽白人演員身份
同時回絕給真正的小丑相應的人物”
以上言論,皆出自黑人記者之口。
實際是如此嗎?
好萊塢對政治準確的矯枉過正,比任何時分都嚴峻。
影片安插一個黑人來吐槽好萊塢,有點新鮮了。
不得不供認,《2020》照舊在大情況最敏感的地帶“嘴下包涵”。
要言笑得開心,它可圈可點。
但要當成吐槽來看,顯然它的角度站得很寧靜。
特朗普和拜登,各打五十大板;
黑人和白人,互相diss。
一面,讓黑人記者大聲應援為“弗洛伊德之死”涌上陌頭的人們。
一面,讓白人學者說,黑人的示威會是一場撲滅汗青的活動。
這時,我們反而看不到編劇/導演在此中的態度。
他更像個說書人,把2020編成串燒,給我們說了一遍。
求君一笑。
Sir注意到,片中有個細節。
白人汗青學者對黑人成績表現冷淡時,他忽然張皇:
別給我貼偏執狂的標簽。
再嘆息了一句:這年初什么都不克不及說。
這仿佛恰好是這部影戲帶給我們最大的挖苦。
顛末極度扯破的2020,仿佛一切范疇都被戴上鐐銬。
編劇查理也供認,本人創作《黑鏡》的心態都被影響:
“在這個(疫情嚴峻)的時候,我不確定觀眾對否還能承受《黑鏡》這種形貌社會分崩離析的劇情,以是我丟開了這些(《黑鏡》腳本),我想要重新復習一下我的搞笑劇編劇才能。以是如今我只寫一些能讓本人笑得開心的腳本?!?/strong>
幸虧,影戲最初一個小彩蛋保存了一點渴望。
一切訪談完畢后,播出花絮。
劇組讓受訪高朋念出事先準備好的,2021續集的臺詞。
一是廓清,以上言論與演員本人不關;
二是,留下想象空間。
2020真的那么遭人恨嗎?
未必。
跨過2020,我們就會立刻變好嗎?
更不成能。
回憶2020,我們終極照舊不忍把它當成一只發臭發爛的過街老鼠。
它和別的年份一樣。
有讓人絕望的大災大難,也有多數大膽捐軀,積極在世的微小的人。
卻又和別的年份不太一樣。
它帶給我們的酸楚更顯眼。
而好不容易跨過它之后。
我們保有的渴望,也更劇烈。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纂助理:窮人窟的百萬雪糕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互聯網整理發布,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原文鏈接:http://www.freetextsend.comhttp://www.freetextsend.com/shenghuojineng/30952.html